河北省香河縣人民醫院(065400)陳宏寶 黃玉春
北京腦血管病醫院(101500)孫仁泉 陳樂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100043)顧征
河北省保定腦血管病醫院(071000)靳文勛
2000年2月初~2010年2月底本協作組無選擇地接診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2826例,其中,男性1780例,女性1046例;年齡小于50歲650例,50~59歲781例,60~69歲796例,70~79歲516例,80~89歲100例,大于90歲28例,平均年齡60.2歲;高血壓史平均26.4年;從腦出血發病到開始治療時間為1小時15分~5天,平均為12.3小時。

附表 2826例高血壓腦出血CT分型及卒中分級
全部病例皆為清醒狀態下發病。入院時血壓在24~32KPa/12~14KPa之間。入院時意識狀態與體征按Kanaya卒中分級[1]:Ⅰ級,醒或模糊(CONFUSION)(GCS 13~11分)729例;Ⅱ級,嗜睡(SOMNOLENCE)(GCS 10~9分)505例;Ⅲ級,昏睡(STUPOR)(GCS 8~7分)786例;Ⅳ級,半昏迷(SEMICOMA)(GCS 7分),其中無腦疝者,Ⅳa級405例,有腦疝者,Ⅳb級91例;Ⅴ級,深昏迷(DEEP COMA)(GCS<7分)310例,其中,來院已腦疝者224例,雙側瞳孔已散大者73例。所有病例中,2402例(85%)有肢癱或偏癱及病理征,291例(10%)有雙側病理征。明確有伴冠心病者899例(31.8%),合并高血糖者1010例(35.7%),合并消化道出血者336例(11.9%)。
根據患者顱腦CT檢查所見分為1~16種類型。
按CT檢查結果制定治療方案。
4.1 血腫容積小,未導致顱壓高,腦室又無梗阻者采用嚴密觀察下內科治療。共687例,全部為卒中Ⅰ級患者。
4.2 血腫容積大,CT片示血腫占位效應明顯,而腦室系統無梗阻者,用改良腦內血腫穿刺針依CT片定位行血腫穿刺引流術。凡血腫穿刺抽吸引流后皆留置針管(硬通道),用于每日2~3次反復抽吸血腫、冷鹽水沖洗、注入尿激酶2~4萬U及地塞米松2.5mg,經1~2小時閉管后,再打開引流。直到CT復查血腫大部清除,顱壓已緩解后拔除留置之硬通道管。如在穿刺抽吸血腫時第一針抽引出血量少,不滿意,留置此針作標示,立即復查CT后,在相應位置再穿第二針抽吸。如仍不滿意,依上法再行第三針穿刺抽吸引流。留置所有穿刺針(1根或2根或3根),依上述方法進行抽吸、沖洗、注藥引流,至血腫清除滿意,拔除引流管。繼之,每日腰穿放腦脊液或行腦脊液置換術至腦脊液化驗恢復正常。
4.3 血腫容積不大,而腦室系統因有積血或受壓梗阻者,用腦外急救針行梗阻部位以上腦室引流。操作中腦室有積血者,應像引流血腫那樣抽吸、沖洗、注藥、引流。腦室無積血者自然持續引流。待CT復查腦室梗阻解除后拔除引流,再反復腰穿放液或行腰穿腦脊液置換術至腦脊液化驗正常為止。
4.4 血腫容積大又有腦室系統梗阻者,同時用腦外急救針行血腫和梗阻上位腦室穿刺引流術。
4.5 凡卒中3級及以上患者,及監測中血氧飽和度低于95%者,皆行氣管切開術。
4.6 根據患者來院時病情及CT檢查情況,需行穿刺治療,經向家屬全面告知后,家屬堅決不同意外科干預者,共55例。遂行內科保守治療。
2826例中按適應癥選擇內科治療者687例(24.3%)、單針血腫穿刺引流941例(33.3%)、雙針血腫穿刺引流2 4 0 例(8.5%)、三針血腫穿刺引流20例(0.7%)、單側腦室穿刺引流300例(1 0.6%)、雙側腦室引流1 7 1 例(6.1%)、腦室血腫同時穿刺引流412例(14.6%)、拒絕合理外科干預而行內科治療者55例(1.9%)。治療結果:存活率83.9%,死亡率16.1%。計卒中Ⅰ級,存活率99.5%(死亡率0.5%);卒中Ⅱ級,存活率98.3%(死亡率1.7%);卒中Ⅲ級,存活率89.7%(死亡率10.3%);卒中Ⅳa級,存活率71.4%(死亡率28.6%);卒中Ⅳb級,存活率53.8%(死亡率46.2%);卒中Ⅴ級,存活率32.3%(死亡率67.7%)。全部2826例中,按適應癥應穿刺抽吸引流治療的總例數為2139例,其中,除55例被拒絕穿刺干預全部死亡外,共行各種穿刺抽吸引流2084例,其存活率為78.2%(1630例),死亡率為21.8%(454例)。全部2826例中適合內科治療病例為687例(24.3%),全部內科治療,其中,僅1例因神經系統外并發癥死亡。
存活病例出院后進行了6個月以上追蹤復查,并督促康復治療,并于半年末對2371例患者進行了ADL分級記錄:1級422例(17.8%)、2級903例(38.1%)、3級657例(27.7%)、4級192例(8.1%)、5級111例(4.7%)、死亡27例(1.1%)、未追綜到者59例(2.5%)。
高血壓腦出血的微創穿刺抽吸療法近十余年來逐漸推廣普及,是適于基層開展、療效肯定的治療方法,有取代傳統手術療法之趨勢[2~4]。盡管各種穿刺抽吸療法具體操作上不盡相同[5~9],但其致效原理皆為排除血腫、阻斷血腫釋放毒性物質、降低顱壓、解除腦受壓所致的不良循環[3][10]。在各方法中,選擇一種療效確實、適應癥寬、操作簡易、便于基層推廣的方法,是治療本病的迫切需要。
總結開展硬通道穿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近19年的經驗[5][8][11],筆者建議,急性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要妥善分型、分級,分型決定治療方案。
本組2826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發病時間皆不選擇的情況下依上述治療原則,不開顱,以微創硬通道穿刺抽吸引流為主治療,獲存活率83.9%的結果,與國內各大宗病例報告[12]結果相比較,屬優良水平。
總結近9年2826例以微創硬通道穿刺引流為主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經驗:傳統內科治療是基礎,規范地以意識分級和CT分型選擇穿刺引流適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