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玉淵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142)王立紅
隨著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社區衛生服務越來越成為我國城市醫療改革的重要內容,它以溫馨、優質、親民的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患者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1]。社區護理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理發展的方向之一。聘用制護士是醫院為緩解護士缺編,同時,考慮節約勞務支出,低薪低待遇招聘的護士[2]。近年來,許多國內學者對社區醫院聘用制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很多,但對其心理健康的研究則關注較少。由于目前多數聘用制護士的福利待遇與正式在編護士存在一定差距,工作穩定性相對較差。因此,他們面臨著很大的職業壓力,進而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況。為此,本研究對北京市海淀區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聘用制護士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其工作壓力源及心理健康水平,為穩定聘用制護士隊伍,規范聘用制護士管理,提高護理質量提供事實依據。
1.1 研究對象 北京市海淀區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年以上的護士92名。其中,聘用制護士40名,正式在編護士52名,均為女性。見附表1。
1.2 方法
1.2.1 抽樣方法 隨機抽樣。
1.2.2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調查問卷由3部分組成:①基本資料調查表,為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年齡、婚姻狀況、學歷、職稱、從事護理工作年限等。②工作壓力量表,以目前國內常用的護理人員工作壓力量表為基礎,在預調查的基礎上,刪除4個不適于社區護士的條目,新增5個社區護士可能面臨的工作壓力源條目。問卷包括: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的問題、工作量及時間分配問題、工作環境及資源方面的問題、病人護理方面的問題、管理及人際方面的問題,共5個方面。細分為39個條目,按1~4記分。1分表示研究對象感到沒有壓力,2分表示有一定壓力,3分表示有較大壓力,4分表示壓力很大。分數越高,表明引起的壓力程度越大。③SCL-90(癥狀自評量表),此量表用于測試心理健康水平,共90個條目,10個因子。采用1~5級評分法,分數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2.3 資料收集方法 先征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管理人員同意,根據其提供的名單隨機抽取從事社區護理工作1年以上的護士100名。由筆者親自到調查對象所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調查者說明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要求受試者根據實際情況和主觀感受進行自我評定,集中填寫,30分鐘后收回。本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2份,回收率92%,有效率100%。
1.2.4 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SPSS8.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聘用制護士與正式在編護士SCL-90各因子比較 聘用制護士得分除敵對、偏執外,其余得分均高于正式在編護士,其中軀體化、強迫兩個因子差異顯著。
2.2 聘用制護士與正式在編護士工作壓力源得分比較 其中有統計學意義的是: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服務對象護理方面和總分(P<0.05),工作量及時間分配方面(P<0.01),而其他兩方面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聘用制護士各項分值除人際關系外,其余5項的得分均高于正式在編護士。見附表2。
2.3 聘用制護士職業壓力與SCL-90各因子的相關性分析
2.3.1 聘用制護士與正式在編護士在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的問題得分分析 條目得分較高的前5項依次是:工資及其他福利待遇低、工作量大、上班護士數量少、護士職責不明確、工作中缺少法律保護。其中,工資及其他福利待遇低有顯著差異。
2.3.2 聘用制護士職業壓力與SCL-90各因子之間的相關性 工作壓力源與SCL-90各因子呈顯著正相關,精神病性、恐怖、強迫、人際關系、敵對性比較突出,其中:相關系數最大的是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的問題,相關系數為0.39。見附表3。
3.1 影響聘用制護士心理健康的工作壓力源 職業壓力(occupational stress)也稱工作壓力,是由于工作環境的某些特點或工作中某些使人煩惱的事件導致從業人員的身心緊張狀態[3]。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社區醫院聘用制護士的職業壓力高于正式在編護士,在護理專業、工作量及時間分配、患者護理3方面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一研究結果與二甲、三甲醫院的聘用制護士相同[4]。同時調查顯示,社區醫院聘用制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較正式在編護士差。
3.2 聘用制護士的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社區醫院聘用制護士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相關性較大的不是工作環境和工作量方面的問題,而是護理專業、人際關系及患者護理方面的問題。其原因是:①聘用制護士普遍認為護理是一項高風險的職業,工作上稍有閃失就可能引起嚴重后果?;颊呔S權意識的增強和醫療服務中法律保護制度的缺失,會使聘用制護士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相對在編護士差距過大。②聘用制護士在工作中人際關系復雜,如處理不好就會導致醫護患之間產生分歧,不能相互尊重與合作。目前我國護理工作尚無明顯等級分工,大多數護士無論學歷、職稱如何均從事同樣的臨床工作[5]。醫院提供的晉升、繼續深造等機會,聘用制護士較正式護士及醫生少得多,使其產生所學無用、低人一等的心理壓力,導致工作熱情降低,影響護理質量。③護理人力是保證護理工作正常運行的前提。為減少開支,多數社區醫院護理人員的編制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6]。在給患者提供護理的過程中,每項操作都擔負著重要的責任,護士短缺進一步加重了他們的工作負擔,嚴重影響了聘用制護士的工作質量和身體健康,這種高風險與低收入的情況將會給聘用制護士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附表1 護理人員一般資料比較
附表2 聘用制護士與正式在編護士工作壓力源差異性比較(±s)

附表2 聘用制護士與正式在編護士工作壓力源差異性比較(±s)

附表3 聘用制護士職業壓力與SCL-90各因子之間相關性分析
4.1 建立合理的薪酬體系,改善其福利待遇 社區醫院護理管理者在重視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應重視聘用制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在不與上級政策沖突的前提下,真正落實同工同酬。
4.2 增加社區護士上班人數,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按北京市每3000人配備一名社區護士計算,社區護士應有7100余名。據報道,社區護士缺口過半而且存在護士年齡老化的問題與本次調查一致。護理人員配備不足易引起醫患矛盾[7],應考慮給予社區護士精神上、物質上的鼓勵[8]。
4.3 充分發揮聘用制護理人員的聰明才智,調動其積極性 一方面可采用參與制管理,選拔幾位聘用制護士為職工代表,分配優秀護士、先進個人的人員比例;同時鼓勵他們參加業務學習及技能培訓,增強自信心,緩解職業壓力。
4.4 重視自我心理調節 由于護理管理體系改革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這就要求聘用制護士必需了解高工作壓力下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學會取舍,學會善待自己,以豁達的胸懷感染和影響他人[9]。在工作中歷練自己,使自己的付出得到患者、家屬、同事、領導、家庭的認可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