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劍峰
《獨唱團》成絕唱團
文/石劍峰
《獨唱團》執行主編馬一木在微博上宣布“獨唱團團隊解散”,隨后雜志編輯向記者證實了該消息的真實性,但對停止運營《獨唱團》的原因,雜志工作人員均保持沉默。
《獨唱團》雜志編輯部在臨近莘莊的松江區綠洲香島花園,從編輯部進駐到今年圣誕節解散,差不多1年多時間。《獨唱團》編輯們開始陸續告別這個遠離市區可以踢球、喂小雞、釣小龍蝦的小區,告別像游戲機房一樣的辦公室,告別了他們的GMC房車。
青年作家王若虛的一個短篇小說刊發在即將上攤的第二期《獨唱團》上,發表在《獨唱團》曾是他的夢想——但這一切對王若虛來說,可能實現得過早。
馬一木是通過微博發布這個驚人消息的:“這瓶酒本來是韓寒拿來準備給‘獨2’上市慶功的,現在要封存幾年了。今天不是愚人節。獨唱團團隊宣布解散。歲月長,衣衫薄,同學們,就此別過,我愛你們。@韓寒 @周云哲@獨唱團蔡蕾@青年小飯@如今 @胡麻 @金怡玉玲 @何禾。我不愿相信這是真的,我堅信我們會重新回來。We'll be back。”隨后馬一木又在微博上表示,“那些久久等待支持我們的讀者,謝謝你們,對不起。那些給我們撰稿的投稿的作者,也謝謝你們,對不起。”

《獨唱團》封面
《獨唱團》的幾位編輯對解散一事的反應都比較小心翼翼,在他們的微博上也只有惋惜之情,刻意回避了解散具體理由。《獨唱團》視覺總監周云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只是簡單表示,解散原因是“以書代刊”,“《獨唱團》團隊解散并不讓人意外。”
2010年對韓寒來說應是豐收的一年。他主編的《獨唱團》發行第一個月就超過100萬冊,甚至在香港都有大批讀者來大陸購買《獨唱團》,隨后幾個月雜志不斷再版總銷量超過150萬冊,市場上還一度出現裝幀一模一樣的偽作《合唱團》;長篇小說《1988》雖毀譽參半,但也持續熱銷至今,銷量達100萬冊;年底之前,韓寒又收獲了女兒。
而雜志剛剛創刊的時候,執行主編馬一木也曾自豪地向早報記者形容自己的編輯團隊,“我們年輕,但不妨礙我們去追求有趣、正義和真理;我們總是吃得很飽,但對優秀文藝作品隨時保持饑餓。”
如今雜志關張,韓寒將如何給他的讀者一個解釋呢?經濟原因肯定被排除,一方面創刊號《獨唱團》100多萬的銷量,韓寒的團隊至少分了其中一部分羹。而且,在雜志今年7月沒有出版之前,韓寒一直個人出資養活、經營雜志團隊,百萬元的開銷,韓寒也負擔得起。
事實上,在《獨唱團》7月上市伊始,外界就懷疑“獨唱團”是否會成為“絕唱團”,因為從韓寒宣布主編雜志到最后誕生,足足用了一年多時間。不過在編輯部看來,《獨唱團》必然要持續做下去,出版商也不會放過韓寒的號召力,就算后面幾期沒有創刊號那樣100多萬冊的銷量,但賺錢是沒有問題的。
如今,《獨唱團》真的成了“絕唱團”,唯有希望韓寒能兌現馬一木的那句話——We'll be back。
book=79,eboo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