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小蚊
創新,喬布斯的“非”秘密武器
文 · 劉小蚊

稱現在這個并不容易被界定的年代為“蘋果”時代,絲毫不過分。在這個“蘋果”時代中,稱 “非同凡響”的喬布斯為時代精神的領袖,更不過分。信奉著簡約、自在的喬布斯,兩次將那個被咬了一口的大蘋果打造成全世界都敬仰的蘋果公司。而在這兩次成功的戰役中,喬布斯手中的“槍”不過是他被眾人皆知的“非”秘密武器——創新。
人人都崇拜喬布斯,《非同凡“想”》不是喬布斯的個人傳記,而是一本解析“創新”的工具書,一本以喬布斯和他的蘋果為全書主要舉例對象的啟示錄,一本國人盼了好久的講授“創新”的教科書。當然沒有學校或者學生會拿它來當教材,但是如果有一天創新真的要成為一門必修課,《非同凡“想”》絕對會成為無可爭議的第一本教科書。
在喬布斯并不熟悉的中國,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叫囂了好多年的創新教育一直停留在紙上,許多自己都不知何為創新的教師用最傳統的教育方式給學生“填鴨”創新。似乎創新和英文單詞與歷史典故一樣,通過背誦和抄寫就可以實現。但《非同凡“想”》告訴我們,創新是一種人生態度。曾經在蘋果公司擔任了三年招聘官的沙倫·阿比在《非同凡“想”》中揭露的蘋果公司的招聘座右銘——“期待你的好戲”。給你充分的自由,等你發揮無限的創意——將這樣的理念融會貫通,還有誰會不愛蘋果?還有誰不會“創新”呢?
創新,貌似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卻難倒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好漢。天下能做出MP3的公司有很多,能做出iPod的卻只有一個蘋果公司。當我們提起MP3的時候,感覺和iPod是不一樣的兩種產品,iPod是MP3但卻顛覆了M P3。喬布斯沒有魔法,卻在別人都出售技術、追逐技術的時候,他卻把產品變成了藝術。你想,當你擁有的不再僅僅只是一個能聽歌的工具,而是品味、身份、愛好等等突出你個人個性的藝術品甚至工藝品,你會拒絕它嗎?
生活中,決定一個人前途命運的,往往是被其他人所忽略的小事。在成功面前,許多人忘記了見微知著,而是只盯著幾個轉折意義的所謂大事,感慨著為什么牛頓的蘋果沒落到自己的腦袋上。殊不知,生活里的細節決定了我們與喬布斯們的本質不同。
《非同凡“想”》即從小事與細節入手,對喬布斯和他的蘋果進行細致解剖,讓我們明白,時代選擇喬布斯來做這個領軍人,不是因為他多么轟轟烈烈、驚天動地,而是因為每一天的他,都在開動大腦,用激情與創意為客戶打造貼合內心的產品。
這個世界,有好多人分析喬布斯、總結喬布斯,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學習喬布斯。但是,正如喬布斯不可能被復制一樣,喬布斯的成功,喬布斯的經歷也不能被復制。一定會有人來代替喬布斯,這些人卻未必和喬布斯一樣創造出類似的奇跡,奇之“奇”在于每一個奇跡都是獨一無二的。喬布斯和他的iPod、iPhone、iPad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學習喬布斯,不是把iPod、iPhone、iPad的創造過程再重復一遍,而是真正把創造、創新這個口號,變成一種行動。正如360公司董事長周鴻在本書的推薦序中所說:“創新就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在實踐過程中感悟出來的,是與其他人交流出來的。創新應該像我們玩游戲似的,走到某一步的時候突然出現一些新的線索。”
《非同凡“想”》沒有羅列喬布斯的個人簡歷,沒有平鋪直敘蘋果的成功軌跡,而是傳達給讀者這樣一個理念:我們不是復制喬布斯,我們只是想要“盜竊”他的大腦,來創造我們自己的奇跡。
中國新時代 201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