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在北京西站周邊,有一群流浪乞討的“三無”病人。有些是被家人遺棄的老人,有些是與家人走失的精神疾病患者,有些是無家可歸的刑滿釋放人員……對于這些“三無”病人,不少人對他們避而遠之。而在毗鄰西站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他們得到了及時的救治和關懷,享受到了平等與尊重。自2004年起,北京世紀壇醫院急診科就開始定點收治北京西站“三無”病人。僅2010年就收治“三無”病人142名。
前不久的一天,北京世紀壇醫院急診科一間特殊的留觀室里,躺著5位表情各異、頭發雜亂的特殊病人,房間里充雜著一股混雜著惡臭、煙熏和許多莫名刺鼻的臭味。這些病人都是由警察或急救中心送來的 “三無” 人員,即無生活來源,無身份、姓名和居住地,無責任承擔機構或人員。
“快來!給我刷牙!換床單!”一大早,“三無”病人韓老大一邊用牙刷狂敲杯子,一邊扯著嗓子喊道。
護士小陳等聞聲走進這間留觀室。掀開被褥,一股濃烈的臭氣撲鼻而來,小陳的胃里頓時像刮了龍卷風。昨天剛換上的干凈被褥又蹭上了糞便和尿液,5名“三無”病人一臉看好戲的表情。強忍著惡心感,護士小閆打開了窗戶通風,和其他護士一起給他們換了被褥。“能自理嗎,做一下清潔吧。”護士小陳將牙膏遞給韓老大。“我肚子疼,下不來床。”韓老大靠在墻上,一副病怏怏的樣子。沒有再多說一句,護士們細心地一一幫他們刷牙、擦臉、喂飯。
到了換藥的時間,護士小王等推著車微笑地走進留觀室。小王揭開紗布,仔細檢查一名患有濕性壞疽“三無”病人的傷口。患者剛被送來時,皮膚潰爛,摻有血絲的黑黃色液體順著褲腿滴滴答答往下流,令人觸目驚心。經過清理、上藥后,患處皮膚略有起色。護士小王一邊安慰病人,一邊小心地涂上藥膏、敷上紗布。
突然,房間里響起“叭”的一聲,隨即是一陣辱罵。小王聞聲回頭,原來,護士小杜在給一名患精神疾病的“三無”病人扎針時,被他狠狠地打了一下。“他可能是有些害怕,來,我幫你。”小王走過去,輕聲安撫那位精神疾病患者。在幾名護士的努力下,患者情緒慢慢穩定下來,針也順利扎上了。
這一天看急診的病人真多。從搶救區出來,護士小李的頭有些發脹,后背汗津津的,剛想坐下來休息,卻聽見留觀室對講機里有人喊“打針出血了”。小李急忙走進留觀室,發現一名“三無”病人的輸液器和輸液管分離了,深紅的血液正向外涌。來不及細想,小李連忙進行止血,更換輸液器。10分鐘后,留觀室對講機又響了,依然是輸液器、輸液管分離,輸液瓶的藥水已順著輸液管流出來了大半,原來是病人故意拔出的。小李忍住不快,重新更換了藥瓶和器材。當她踏出留觀室,房間里傳來一陣哄笑。

▲北京世紀壇醫院護士為“三無”病人換藥/宋彬 攝
傍晚,聲稱腹痛無法下地的韓老大溜達出了留觀室,說要透透氣。而在查夜時,醫務人員卻發現韓老大并不在急診科。大家一陣焦急,分頭滿院尋找,最后在醫院住院大樓的地下室找到了蜷縮著的韓老大。醫務人員用輪椅將韓老大送回留觀室后,他又開始大吵大鬧,一直折騰到半夜。等留觀室傳出均勻的鼾聲時,時針已指向了凌晨1點。
這只是醫護人員日常工作的一個片段,身擔護理“三無”病人的職責,幾乎每天都有各種煩心事困擾著醫務人員。與普通患者不同,醫務人員費盡氣力去挽救他們的生命,善待他們,可能換來的是不堪入耳的辱罵。醫務人員不怕臟不怕累為他們擦拭身體,卻面臨著接觸到結核、肝炎、艾滋等傳染性病毒的可能。盡管如此,在醫務人員眼里,每一個生命都很珍貴。面對“三無”病人,他們用自己高超的醫術來救治,用仁慈的愛心來溫暖。
自2004年起,北京世紀壇醫院急診科陸續定點收治北京西站“三無”病人。僅2010年就收治“三無”病人142名,其中確診艾滋病患者2名,結核病患者2名,濕性壞疽患者1名,丙肝患者1名。
很多“三無”病人在這里重獲健康,很多生命在這里有尊嚴地畫上了句號。
這樣的故事依然在繼續,這樣的溫暖一直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