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羚羊角為珍貴藥材之一,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具有清解肺、肝二經的邪熱,平肝息風,解毒消腫之效。用于熱盛神昏、譫語發狂、驚厥、驚癇、抽搐、頭痛、目赤等癥。
羚羊角為牛科動物賽加羚羊雄獸的角。羚羊形體似羊,身長1~1.4m,肩高雄獸為70~83cm,體重雄獸為37~60kg,頭大,鼻吻膨大,故有“高鼻羚羊”之稱。雄獸具角,長于眼眶之上,向后微傾。角基部為棕黃色,上部黃白色如蠟,中下部表面有輪脊,角上部至尖端處光滑無輪脊。雌獸無角,僅有短的突起。
羚羊主要棲息于半沙漠地區。分布于俄羅斯等地。
全年均可捕捉,捕獲后,鋸下雙角即得。但以8~10月獵得者,鋸下之角色澤最好,因為在此時外皮已脫落。冬季獵得者因受霜雪侵襲,角質變粗糙,發生裂隙,品質較次。
羚羊角,角呈長圓錐形,長15~33m。全體略呈弓形彎曲,通體光潤如玉,類白色或黃白色,基部稍成青灰色,嫩枝對光透視有“血絲”和紫黑色斑紋,光滑如玉,無裂紋;老枝則有細縱裂紋,除尖端部分外,生有10~16個隆起的環脊,間距約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處,習稱“合把”;角的基部橫截面圓形,直徑3~4cm,內有堅硬質重的角柱,習稱“骨塞”或“羚羊塞”;骨塞約占全長的一半或1/3。表面有突起的縱棱與其外表面角鞘內的凹溝緊密嵌合,橫截面觀其結合部呈鋸齒狀,全角除去骨塞外呈半透明,對光透視角內無骨塞部分中心隱約可見的細孔道直通尖端,習稱“通天眼” (或沖天眼),為羚羊角的鑒別特點。質堅不易折斷。無臭,味淡。
羚羊角國內產量甚少,多靠進口,價格較昂貴,因此不少商家為貪圖暴利用他種動物的角,形狀類似者偽充。
黃羊角,為牛科動物黃羊的角。呈長圓錐形而側扁,略弓背形彎曲,角尖稍向內上彎,長約20cm,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粗糙,自基部向上有微波狀環脊17~20個,其下部間距較小,約0.5cm,基部橫截面橢圓形,內有較大的骨塞,全角不透明,無“通天眼”。

▲羚羊角藥材
鵝喉羚羊角,為牛科動物鵝喉羚羊的角。角呈長圓錐形,而稍側扁,角尖部顯著向內彎曲。長20~30cm,基部直徑3~7cm。表面黑色,有多數縱裂,中下部有斜向環脊約8個,一側不明顯,其間距1.5~2cm。基部橫面類圓形,中央有黃白色堅硬“骨塞”。邊緣不呈齒狀。全角不透明,無“通天眼”。
羊角,為牛科動物羊的角。系羚羊角偽制品,角呈長圓錐形,長18~20cm,基部直徑3~4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中部微彎,角尖外上方彎曲呈“S”字形,表面光滑,略透明,有仿制的環脊約10個,并可見刀削痕。環脊間距約1cm,角尖部位無環脊;基部無骨塞,呈筒狀。無“通天眼”。
北京市雙橋燕京中藥飲片廠生產的羚羊角粉按照《北京市炮制規范》和《中國藥典》執行,嚴把質量關。
首先將檢驗合格的羚羊角凈選除去雜質等非藥用部分,破碎藥材取出骨塞,冬季要用溫水浸泡16~24小時,取出,去血筋,銼成粗粉,吸取鐵屑等使藥材潔凈。破碎后的粗粉放入滅菌傳遞窗消毒15分鐘后直接轉入30萬級潔凈區粉碎車間。將羚羊角粗粉放入粉碎機內進行粉碎,已收得的細粉放入潔凈的塑料容器內轉至包裝車間分裝成1kg/袋,內套塑料袋防止藥品受潮影響藥品質量。
分裝好的藥品轉入30萬級潔凈區進行裝盒。每支0.3g封口,瓶身兩側貼商標及標簽,每盒20支,裝好盒的羚羊角粉用酒精布擦去沾在瓶身的粉末確保潔凈,盒內附說明書,盒身兩側貼合格證。盒身注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規格、日期等,方便患者購買及服用。每一批羚羊角粉生產完成后送到指定的單位滅菌消毒,以保證藥品質量,做到為消費者負責。消毒后的羚羊角粉經質量科檢驗合格后發放成品檢驗報告,入庫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