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文
大山的脊梁
——記石樓縣薛家垣村黨支部書記梁寶
■付永文
梁寶,這個鐵骨錚錚的大山漢子,山一樣堅忍,山一樣崇高。他用二十八年如一日的樸實言行,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他用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勇氣,與病魔作斗爭,譜寫了一曲壯麗的生命之歌;他用忠誠和信念、責任和使命,撐起了百姓的希望,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真正內涵。

在呂梁山腹地,國家級貧困縣石樓,一位農村基層干部二十八年如一日,殫精竭慮、一心為民的動人事跡正在感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他就是石樓縣靈泉鎮薛家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梁寶。
2010年10月25日,深秋的薛家垣上寒風料峭,薛家垣村到縣城的公路施工現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在機械的轟鳴聲中不時能聽到梁寶指揮施工的叫喊聲……
忽然,梁寶遠遠看見山上滑坡的大批土塊砸向一臺正在施工的挖掘機,他使盡全力邊跑邊喊“快救人!快救人!”在快到村口的半坡上,猛然感覺頭暈目眩,胸悶氣喘,吐了一口血。當時,他也沒注意,繼續拼命奔跑救人。后來挖掘機師傅得救了,他吐血的事卻一直沒對人說。
又過了半個月,直到再次覺得胸悶氣短,他才把這件事對正在本村下鄉的汾陽醫院的工作隊員說了。汾陽醫院的工作人員當即懷疑他病情嚴重,強行帶上他外出進行了檢查。
這一查,讓所有人心頭一痛:肺癌晚期!
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梁寶整整磕了一晚上瓜子。第二天,他向醫生提出了一個請求:“村里正在修路,好多事其他人不清楚,讓我先回去安頓安頓……”拿著醫院的處方,帶了一些藥,梁寶回到了工地。
說話呼吸越來越困難,病情越來越嚴重。在工地堅持了一個月之后,梁寶被汾陽醫院下鄉領導和隊員“劫持”住進了醫院。而這次住院,也讓所有關心梁寶的人尤其是家人心痛不已,大家都知道肺癌晚期意味著什么……
然而,奇跡出現了!被醫生判定活不過三個月的梁寶經過多次化療,惡性腫瘤越來越小,病情逐漸穩定。梁寶出院了。
聽說支書回家了,村里的父老鄉親滿心歡喜,又一次聚在了梁寶家。“你這回可得好好歇歇,身體要緊啊……”鄉親們勸說著。“薛家垣就數你能啊,可不能再玩命了”,妻子鄭二汝提前給梁寶打上了“預防針”。
“行,行,都聽你們的。”梁寶應承著。
但第二天天剛朦朦亮,梁寶的身影就出現在村里的水塔旁。“水塔該修一修了,再不修就要漏水了。”沒幾天,水塔修好了,好幾個月吃水不方便的群眾又用上了自來水……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里,梁寶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通村公路開工;引水工程改造;灌溉工程實施;買種苗栽種紅蔥試驗田;籌備特色產業合作社;召開新考上大學學生慶祝會……
近日,曾在該村住村蹲點三天的省紀委書記李兆前親自給梁寶推薦了山東濟南的一家大醫院,李兆前的秘書多次打電話催他去。但每天都忙碌的梁寶總是以“明天,明天”推辭,看病的時間一拖再拖。
上級領導的關懷和群眾的信任為梁寶戰勝病魔增添了無窮的勇氣。在群眾大會上,梁寶亮開嗓門告訴大家:“只要還有一口氣在,我就要給村里做事!”
走進現如今的薛家垣,似乎走進了“桃花源”:遍植的樹木郁郁蔥蔥,環山的道路平闊便捷,壓枝的瓜果遍野飄香,村民們在新建的房舍內享受著悠然的城市化生活。村辦公室內,一面面大紅的錦旗、獎狀、牌匾,則告訴眾多的來客,正是村支書梁寶,帶領全村的老百姓,用近30年時間,把昔日一窮二白的薛家垣,建設成了呂梁山上有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先進村。
“不管誰當干部,都要讓群眾有水吃、有路走、有電用,否則要干部有什么用!”土生土長的梁寶,從小就吃盡了苦頭,目睹父輩們生活的艱辛,他暗暗下決心要改變薛家垣貧窮落后的面貌。
梁寶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電。為了這件事,梁寶托關系、找熟人,來來回回跑了十多趟電業局。指標爭取來了,卻因為沒有啟動資金卡了殼。沒辦法,梁寶以個人的名義從信用社貸了2500元的“巨款”,終于湊齊了4500元錢的啟動資金。工程開工后,他與群眾一道抬電桿、打桿洞、拉電線,起早貪黑,薛家垣村終于拉通了電,這個貧困小山村的人們從此告別了用油燈的歷史。
電通了,吃水問題就成了頭等大事。由于薛家垣地勢較高,村民吃水只能到幾里外的溝里擔。2004年,梁寶利用市項目辦在村里扶貧的機會,爭取資金10多萬元,建起蓄水池、修起大水塔,水管直接通到各家各戶,全村老百姓第一次用上了自來水。通水那天,老百姓哭了,他們說:“以后再也不用半夜起來搶著挑水了,真沒想到在我們這干山垣上家家能有自來水,梁寶可給我們辦下大好事了。”
2005年以來,梁寶為村里修起了兩條路。這兩條路,一條讓他背上了債務,一條讓他吐了血。
薛家垣村雖然位于石樓縣城附近,但由于地勢較高,5公里長的進村路全部是盤山土路,坑洼遍地,別說是車來車往,就是騎摩托車自行車都得格外小心,晴天一身土,雨雪天氣更是無法通行。大家都盼望著泥巴路改成水泥路。梁寶跑上跑下爭取支持,在駐村扶貧隊的幫助下,2005年,工程終于啟動了。
修路的日子,也是梁寶最忙的日子。他背著鋪蓋,打著地鋪,沒日沒夜泡在工地上,指導施工,督促進度。窮村辦大事,每分錢梁寶都要“捏出水來”。有時候人手不夠了,梁寶就親自上陣——他種莊稼是把好手,泥瓦活也不落人后。
原先的進村土路3米寬,梁寶和村委班子一合計,反正攤開了工程,小干是干,大干也是干,趁著這次修路,把路面再拓寬一米,將來行走更方便點。經過緊張施工,路終于修完了,5公里長,4米寬,一半磚塊砌成,一半水泥沙石澆灌。
路修完了,但最后一算賬,工程花了20萬元,卻只爭取到不足7萬元補助款。13萬元的“饑荒”怎么辦?梁寶思前想后,決定自己承擔起來。為了還錢,梁寶把家里兒子最喜愛的電腦拿去抵了債;還把剛剛領到的1.8萬元醫藥費貼進去。直到現在,他女兒名下還有7萬多元的高利貸。
鄰村木挪村支書鄭計平和胡家峪村支書康年兵都是梁寶的“鐵哥們”,為修路,梁寶沒少跟他們開口借錢,沒少蹭他們的運輸車輛。鄭計平對記者說:“我們就不明白他圖的個啥,為了村里的事,真的是不要命了……”
康年兵也發出了同樣的感慨:“雖然梁寶還欠著我的工程款,但我還是愿意繼續貼上錢跟他跑,我看重的是他這個人!”
隨著村里與外界聯系的日益頻繁,彎多路窄的通村公路又成為薛家垣村經濟發展和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頸。在省紀委扶貧隊的支持下,梁寶與村兩委班子商議,另起爐灶,重新修一條高標準的瀝青路。
萬事具備,梁寶卻“后院起火”:“上次修路的錢還沒還完,你就又要跳‘火坑’了!”妻子不答應,兒女們也有怨言。反對歸反對,總投資120萬、1730米長、6米寬的新路還是在去年秋季如期開工了。然而,長年的操心勞累、奔波忙碌,梁寶積勞成疾,身體累垮了……
薛家垣溝壑縱橫,十年九旱,“地下沒挖的,地上沒抓的,耕地山梁掛,有女山外嫁”,全村老少守著幾畝薄田艱難度日。作為當家人的梁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么辦,總不能窮根扎到底吧”,思前想后,梁寶還是決定在土地上做文章。
梁寶的想法不無道理。薛家垣雖然貧窮落后,但不缺的是土地,連上坡地人均土地可以達到10畝以上。說干就干。從1995年開始,梁寶帶領全村老少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三年時間,先后投資100多萬元,硬是在山梁陡坡上整出了1540畝高標準耕地,30度以下的坡地全部變成良田。
有了好地,梁寶又思謀起農業機械化的事。群眾有顧慮,擔心買農業機械投資大,梁寶就自己帶頭,買回了土豆播種機、玉米鋪膜機、點麥機,不光自己用,還主動到村民地里幫忙。慢慢地,群眾看到了農業機械化的好處,家家買回了農機具,種谷的、點豆的,樣樣俱全。現在的薛家垣雖然有數千畝的耕地,但見不到一頭大牲畜,農業耕作全部實現了機械化,這在呂梁山上首屈一指。

梁寶在支委會上安排工作
認識老梁的人都說,梁寶腦筋活泛好學習,而且敢想敢干,只要是認準的事他就一定要做。1986年,他參觀了平陸縣的“庭院經濟”模式后,就在石樓縣第一家搞起了“庭院經濟”。1993年,市場上蘋果銷路很好,他就組織村民栽種了300多畝蘋果樹,最高峰時戶均5畝果園。蘋果行情不好了,梁寶又帶頭栽植核桃樹,幾年下來核桃林達到3000畝,人均8畝核桃林,30%已經掛果受益,群眾收入連年增加。全村328口人,年估計收入150萬元以上。
農村工作連著千家萬戶,大事小事千頭萬緒,關鍵是看一個干部做事是不是出于公心,是不是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1984年擔任支書,1998年兼任村委主任,梁寶大事小情都要給群眾交底。村里的任何開支,都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小到用零工、買水泵,大到修路、吃水工程,都及時公開。有關村集體的大事,都要讓群眾充分醞釀。別的村的村干部像走馬燈似的換,梁寶卻像在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位置上生了根,一當就是28年,成了名副其實的“釘子村官”。
薛家垣村有150畝集體核桃林,每年有收成后都給老百姓分紅。去年修路資金吃緊的時候,有些人建議把核桃林賣了抵債,梁寶不同意,他說:“再困難也不能花老百姓的錢。”80歲的老黨員鄭瑞山告訴記者:“梁寶人公道,辦事有章法,如果群眾不擁護,誰能在這個位子上坐上二十幾年?”
在群眾眼中,梁寶就是大家的“主心骨”,群眾家里有什么事都愿意跟他商量。村民王俊清家孩子病了,梁寶半夜騎上自己的摩托車親自送到縣醫院,并且還墊付了400元醫藥費。村里有婚喪嫁娶的,梁寶總要去幫幫忙。村民蓋房打墻了,梁寶還要去擔土挑水,搭把手。
梁寶家負擔重,上有84歲的老母親,下有未成家的孩子。為了村里的事,地顧不上種,病顧不上看,還不惜自己背上高利貸為施工隊墊資。汾陽醫院下鄉住村以來,下鄉隊員一直在梁寶家吃派飯,醫院給梁寶付了3000元飯錢,梁寶卻硬給扔到車上。他說醫院對全村扶貧貢獻大,吃個飯不能要錢。可是,村里要開慶祝大會,他又主動向醫院院長開口要錢,要為薛家垣村今年新考上大學的6名學生發獎金。
一個好支書,帶動一個村。在梁寶任職的這些年里,薛家垣村沒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沒出現過一次上訪告狀,連續六年被評為全市五星級黨支部,連續七年被石樓縣授予紅旗黨支部稱號。靈泉鎮黨委副書記、政協聯絡組組長高鞏彥含淚告訴記者:“梁寶這個人對每個人都是真心的,對每件事都準備吃虧,是個敢于擔當的人。”
當了五年靈泉鎮黨委書記的解利新,如今是石樓縣副縣長。他是梁寶的老上級,也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老梁黨性強、覺悟高,有大局意識,”解利新說,“現在好多村干部經受不住考驗,而老梁真的是一個典型,不懼病魔,一心為公,樂觀、真誠,在他身上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
解利新說,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梁寶告訴他,一旦治不好,最難過的是以后再也不能服侍80多歲的老母親了,不能照顧老婆孩子了,“欠他們的太多了”。
一直忙著村里的大事小事,家里的一切常常落在妻子一個人身上。對自家生活條件的改善,梁寶總是不溫不火,但只要事關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卻風風火火,只要有機會,就會為村民去爭取。
梁寶知道自己是歇不下的。村里兩條進村路要鋪瀝青,沼氣工程要上馬,村民文化娛樂廣場要開工,現代化的蔬菜大棚要立項建設,高產谷子種植要推廣……
“再過五年,薛家垣滿山遍野都將是核桃林,景色會越來越美,群眾的生活也會越過越好。”站在平整廣闊的田地間,依舊是大嗓門的梁寶,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梁寶,這個錚錚鐵骨的大山漢子,山一樣堅忍,山一樣崇高。他用二十八年如一日的樸實言行,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他用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勇氣,與病魔作斗爭,譜寫了一曲壯麗的生命之歌;他用忠誠和信念、責任和使命,撐起了百姓的希望,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真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