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德國轉型期推進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分析

2011-10-20 08:57:48□楊
職教論壇 2011年28期
關鍵詞:區域培訓發展

□楊 琳 張 晨

德國轉型期推進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分析

□楊 琳 張 晨

德國職業教育歷來被認為是其實現經濟騰飛和持續發展的“秘密武器”,而1990年兩德合并統一后面對東部地區的轉型壓力,德國聯邦政府從促進區域間職業教育均衡發展入手,出臺了一系列很有針對性的政策,積極推動就業和經濟等各方面事業,并且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為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期的我國職業教育區域均衡發展也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成功案例。

德國;職業教育;區域均衡發展;轉型期政策

德國是工業化最為發達的西方七國之一,在發展過程中也同樣遇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問題。1990年兩德統一后①,由于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與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如何促使合并后的東部地區完成體制轉型并實現均衡發展,成為聯邦政府面臨的巨大挑戰。

德國歷來重視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也是其實現經濟騰飛和持續發展的“秘密武器”。研究發現,“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是德國職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規律。面對東部地區的轉型壓力,德國聯邦政府從促進區域間職業教育均衡發展入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就業和經濟等各方面事業,在實踐中取得了成效,為轉型經濟體發展職業教育提供了較為經典的成功案例。本文將從立法基礎、政策措施和實施效果等角度切入,對德國在政府主導下解決兩德合并后區域間職業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的政策進行梳理和分析,對轉型期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進行描述,為我國促進區域間職業教育均衡發展提供借鑒。

一、德國促進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背景和特征

(一)背景分析

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并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兩德正式宣布統一。當時德國聯邦政府面臨兩大挑戰,一是東部(東德)的工業化水平落后于西部(西德),成為德國統一后的經濟落后地區,需要盡快縮小差距;二是合并后的德國將實行統一的法律制度,東德地區面臨體制轉型的壓力。兩德統一后的區域差異和東德地區的轉型壓力,成為德國促進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直接動因。

1.綜合經濟實力上的區域差異。1991年,東德(不包括柏林的新聯邦州)的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年價格計算)為1073億歐元,西德(不包括柏林的老聯邦州)的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年價格計算)為13640億歐元,西德約是東德的13倍;東德(不包括柏林的新聯邦州)的居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年價格計算)為7330歐元,西德(不包括柏林的老聯邦州)的居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年價格計算)為22030歐元,西德約是東德的3倍。

2.工業產業的區域差異。1990年,東德(1990年,包括東柏林的新聯邦州)的制造業出口率為24.4%,西德(1990年,包括西柏林的老聯邦州)的制造業出口率為29.5%,西德比東德高出5.1個百分點;1991年,東德的制造業出口率為14.6%,西德的制造業出口率為26.8%,西德比東德高出12.2個百分點。

3.就業情況的區域差異。1991年,東德(包括柏林的新聯邦州)的失業率為10.2%,西德(不包括柏林的老聯邦州)的失業率為6.2%,東德比西德高出4個百分點[1]。事實上,兩德統一初期,由于聯邦政府實行激進的貨幣兌換制度,德國東部工業競爭力大幅下挫,不少工廠倒閉,失業率居高不下。

4.體制環境的區域差異。兩德統一后,東德地區是從計劃經濟體制急劇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無論行政部門、行業組織和企業等職業教育相關要素都難以適應聯邦德國職業教育的運行制度。因此,兩德統一后,聯邦政府在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方面必須拿出更多政策、舉措和辦法,必須以最有效的方式來推動企業,讓企業提供培訓崗位,以縮小東西部職業教育的發展差異。

(二)政府主導的重要特征

強化政府主導,是德國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朱镕基同志曾經站在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戰略高度深刻指出:“德國職工的素質至今還是全世界最好的,一絲不茍。人們把德國的職業教育稱為經濟發展的‘秘密武器’,許多發達國家都積極引進推廣德國的做法,通過各種政策手段促進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只有顯著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生產出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才是根本之計”。[2]但是,在學習德國發展職業教育的經驗時,必須清醒地看到,隱含在“各種政策手段”背后的是在政府主導下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

1.法律賦予德國各級政府促進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職能。一方面,作為目前德國根本大法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確定了法制國家的基本制度;另一方面,在法律體系中,德國通過立法使區域均衡發展的理念固定下來,并成為聯邦和各州必須貫徹執行的行為準繩。例如,1949年頒布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規定,“所有德國人在各州均享有同等的公民權利和義務,國家必須在聯邦領域內創造同等的生活條件”,這成為德國制定和實施一系列促進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的法律基石和根本依據。又如,1967年頒布的《經濟穩定增長促進法》規定,“聯邦和各州在實施其經濟和財政政策措施時必須要遵守整體經濟均衡發展的要求;應當采取市場經濟秩序下在經濟持續合理增長的時候同時有助于穩定價格水平、保持對外經濟均衡發展的一系列措施”,這就賦予了德國聯邦和各州政府借助職業教育促進“整體經濟均衡發展”的職責和權力。

2.在政府主導下,保證并提供必要的職業教育公共服務,成為聯邦政府履行其經濟責任的第一位,國家依法對此給予經費保障。兩德統一后的區域間巨大差異,對國家的援助功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中小型企業的財力和經驗在可以預見的時間里,還不足以僅憑自己的力量來提供必要的培訓崗位。如果東德的中小型企業要彌補與西德中小型企業的差距的話,鄉鎮和州必須完成成本非常高的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兩德統一初期,聯邦政府必須面對和解決一系列具體而緊迫的任務,包括在新聯邦州發展和加強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中小型經濟結構,消除失業、短時工以及改善和均衡新老聯邦州的生活條件等。這就要求在兩德統一后的未來幾年中,在聯邦政府主導下開展一個全面的和強化的“職業教育攻勢”(Ausbildungsoffensive), 并由聯邦政府給予經費保障。[3]為此,1990年德國頒布了《設立德國統一基金法》,為聯邦幫助東德地區發展設立專用資金。

3.在新老聯邦州之間,實行統一的職業教育法律法規,成為在政府主導下實現區域均衡發展的重要前提。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框架下,德國針對職業教育專門制定了《聯邦職業教育法》(1969 年,老版)、《聯邦勞動促進法》(1969 年)、《聯邦職業教育促進法》(1981年)、《聯邦職業教育法》(2005年,新修訂)、《職業培訓條例》等一系列法律。完備的職業教育法律體系,不僅有力地保障了以“雙元制”為核心的職業教育政策的實施,也給“德國制造”打上了質量保證的金字招牌。按照1990年5月原民主德國和原聯邦德國在波恩簽署的《關于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和8月在柏林簽署的《兩德統一條約》,東德在職業教育領域也要接受西德的立法。隨著《職業教育法》、《手工業條例》以及《職業學校法》在東德的實施,為聯邦政府全面實施“職業教育攻勢”,促進區域職業教育和經濟社會均衡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德國促進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措施及其效果

統一后的德國聯邦政府把職業教育政策聚焦在實現均衡上,并針對新聯邦州把以下幾個行動領域視為緊迫事項:一是從培訓崗位的數量和質量上加強“雙元制”職業教育;二是明確職業教育(還包括職后培訓、進修、改行就業學習、企業的職位調整)在新聯邦州的經濟、勞動市場和社會政策等方面具有特別的意義,并作為保障結構調整成功的重要工具;三是教育者的資質對于新聯邦州職業教育政策的成功具有關鍵作用;四是優化和完善一系列旨在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計劃。下面對其促進區域職業教育發展的計劃作一簡要介紹分析。

(一)主要措施

1.啟動“東部學徒崗位行動計劃”。為了切實解決兩德合并后東德失業率較高,企業提供學徒培訓崗位不足的問題,1996年7月5日,聯邦政府、各新聯邦州和柏林之間達成了《關于為1996-1997培訓年度促進14300個額外培訓職位的協定》,即“東部學徒崗位行動計劃 1996”(Aktionsprogramm Lehrstellen Ost 1996)。為了保障該計劃的實施,由聯邦政府撥款總計投入1.9億馬克,為每個培訓職位提供13250馬克經費資助。計劃的具體組織和實施由各州獨立進行,到1996年12月初就落實了約87%,到1997年2月1日措施采納結束時已有93%得到落實。在1.43萬個額外培訓職位中,76%是培訓集團公司中的學徒崗位,或是以企業外培訓階段與企業培訓階段相結合形式的培訓職位;13%是以純粹的企業外培訓形式的培訓職位;8%是全日制職業學校中的培訓職位;3%是鄉鎮機構中的學徒崗位。[4]

2.針對就業弱勢群體及失業青年啟動“東部培訓職位計劃”和“青年應急計劃”。其中,“東部培訓職位計劃”(Ausbildungsplatzprogramms Ost)原則上針對兩個目標群:一是沒有獲得培訓職位的申請者,這些申請者滿足完成職業教育的必要條件,但是由于培訓職位供給的限制沒有獲得培訓職位,即所謂的“市場失利者”;二是學校成績不好及社會能力不健全者,也就是所謂“學習障礙者”和“社會障礙者”[5]等就業弱勢群體。自1999年以來,聯邦政府支持了大約13萬個職位或青年。同期,通過各聯邦州補充計劃資助了大約4.5萬個職位。

而“青年應急計劃”(Das Jugendsofortprogramm)則于1999年初到2003年底實施,旨在減少或者避免青年失業特別是長期失業現象。該計劃的措施可以概括成三類:一是培訓市場導向的措施,包括促進企業提供培訓合同的積極性,針對青年“市場失利者”的培訓措施,提供企業外的培訓,提供補上中學畢業證書的教育培訓;二是勞動市場導向的措施,主要包括職業繼續教育的促進以及針對失業青年的培訓措施,針對失業青年的工資費用補貼(含共同的成本分擔者和企業更迭中承擔的成本),針對失業青年的青年兼職幫助以及資格鑒定和創造就業機會的措施;三是激活性措施,主要包括就業伴隨幫助以及激活社會委托等措施,以引向針對失業或無培訓青年的就業和資格鑒定措施。2001年以來,青年應急計劃又提供了促進靈活性的措施。[6]

3.有限期暫緩實施《教育者資質條例》,吸引更多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聯邦勞動局統計數據顯示,2002-2003培訓年度開始后,已注冊的培訓職位數額顯著下滑,主要是在老聯邦州。[7]為此,聯邦政府2003年4月在“職業教育攻勢”框架下,與經濟聯合會和工會通過一項聯合聲明,列出了一系列改善培訓狀況措施的目錄。其重要目標是促使至今尚無培訓資質的企業能夠參與職業教育,并提供培訓職位。相關措施不僅涉及全國性的培訓運動和國家培訓會議等活動;還包括促使“雙元制”現代化和靈活化的措施,促進(社會、教育和市場上)弱勢群體的措施,及新安排和擴展培訓結構改善促進計劃和減少官僚主義障礙等。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有限期暫緩實施《教育者資質條例》”。[8]

《教育者資質條例》(Ausbildereignungsverordnung)是自1999年起實施的,它對參與職業教育的“教育者”(Ausbilder)的職業與勞動教育資質、資格的證明等內容作了明確的規定,適用于工商企業、農業、家政業、采礦業、公職單位的教育者(不適用自由職業的企業)。該條例設置了教育者參與職業教育的準入門檻,要求教育者應按照職業教育法傳授企業活動所必要的職業教育學與勞動教育學的知識。而針對轉型期的實際情況,為讓更多企業能夠參與職業教育并提供培訓崗位,從2003年8月1日起《教育者資質條例》被暫停5年,有限期地適當降低了企業準入的門檻。在2003年5月28日的修正條例中規定,“在2003年8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這段時間內具有或建立培訓關系的教育者,可免除證明職業教育與勞動教育知識傳授資質的責任”。2008年,《教育者資質條例》的暫停期又被延長到2009年7月31日[9]——《教育者資質條例》的暫停使得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變得容易。

4.通過立法,明確行業組織要在職業教育中發揮指導作用。作為政府主導的必要補充,行業組織在職業教育運行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它承擔著專業監督與指導的重要職責。德國政府對行業組織在“雙元制”運行中的關鍵性作用高度重視,《聯邦職業教育法》對“雙元制”的主管機構及其監督與咨詢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例如,第71條第1、2、3款規定:“手工業協會是本法意義上手工業條例界定的手工類職業的職業教育主管機構。工商業聯合會是本法意義上非手工業工商類職業的職業教育主管機構。農業協會是本法意義上農業包括農村家庭經濟類職業的職業教育主管機構。”又如,第76條第1、2款規定:“主管機構監督:(1)職業準備教育;(2)職業教育;(3)職業改行教育的實施,并通過為參加職業教育者提供咨詢來予以促進。主管機構須為這一目標提供咨詢員。職業教育提供者、職業改行教育提供者及職業準備教育措施提供者根據要求有義務答復監督工作所需的詢問,并提供資料,允許參觀教育機構。”[10]

2009年,德國恢復實施《教育者資質條例》,而通常對于教育者資質的認定,是通過由相關行業協會組織的考試等途徑予以承認的。2003年暫緩實施《教育者資質條例》,是為了解決企業提供培訓崗位不足的短期問題;到了2009年,當培訓崗位不足問題不再尖銳的時候,新修訂的《教育者資質條例》重新生效,繼續賦予行業組織監督評價培訓企業(教育者)資質的權利,這標志著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進入了又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二)政策效果

兩德統一后的20多年來,促進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的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使得東部、西部之間的差距逐漸減小。

1.新聯邦州培訓合同的供需比逐步回升,并達到與老聯邦州(西德)均衡的水平。數據顯示,1992年,新聯邦州(東德)培訓職位的供需比[11]為1.0,老聯邦州(西德)培訓職位的供需比為1.2,老聯邦州培訓職位供給明顯大于新聯邦州,兩者相差近20%。之后,新老聯邦州的培訓職位供需比都有所下降,出現了供給不足的現象。經過德國政府積極干預,培訓職位供需比開始回升,而且新老聯邦州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到2009年,新老聯邦州培訓職位的供需比基本達到供需平衡狀態,而且兩者趨于一致(見圖 1)[12]。

圖1 1992-2009年新、老聯邦州新簽訂培訓合同的供需比

2.新老聯邦州的培訓參與率也逐漸趨于一致。由于德國對企業培訓大量的支持與資助、人口變化以及東德青少年向西德遷移引起的申請者數量減少等原因,東德合同簽訂情況得到了改善。聯邦職教所的相關統計結果[13]顯示,1998年至2008年,東德的培訓參與率一直要低于西德,2005年東德和西德培訓參與率均達到了最低值。從2005年以后,東西德的培訓參與率均有所增長,并且東西德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2008年,西德的培訓參與率達到64.9%,東德為63.0%。與1998年相比,西德培訓參與率略微下降,東德略微上升(見圖2)。[14]

圖2 1998-2008年東、西德培訓參與率

3.新老聯邦州培訓津貼增長率,先抑后揚并逐漸接近。兩德統一后,東德月培訓津貼逐年增長,1992-2009年,東德月培訓津貼增長幅度遠遠大于西德,東、西德月培訓津貼的差距呈縮小趨勢。從德國聯邦職教研究所關于月培訓津貼的統計結果[15]看,老聯邦州的月培訓津貼逐年增加,從1992年的472歐元上升到2009年的679歐元,增長了43.9%;新聯邦州的月培訓津貼也逐年增加,從1992年的321歐元上升到2009年的595歐元,增長了85.4%。1992-2009年,新聯邦州月培訓津貼的增長幅度遠遠超過了老聯邦州月培訓津貼的增長幅度,兩者相差41.5個百分點(見圖 3)[16]。

圖3 1992-2009年西德和東德按勞資協定規定的培訓津貼年增長百分比

(三)轉型期職業教育的企業參與度變化趨勢分析

分析德國聯邦政府主導下的職業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相關數據[17]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反映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企業和員工雙方對職業教育需求和投資愿望的“U型曲線”變化。[18]目前新聯邦州企業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參與職業教育的水平正呈現復蘇態勢。

1.轉型期,新聯邦州企業支付培訓津貼的增長率呈“U”型曲線。1990年東西德合并后,德國新聯邦州(原東德)進入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在渡過三年整合期后,新聯邦州按照勞資雙方(雇主聯合會和工會)協商約定的學徒月培訓津貼的年增長率開始下滑,從1995年的8%下降到1997年的-1.7%。這說明在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新聯邦州的勞資雙方都不愿意為職業教育承擔更多的費用。但此后隨著新聯邦州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到2009年,新聯邦州勞資協定規定的月培訓津貼比上一年提高了4.9%,勞資雙方已經愿意在職業教育上投入更多的經費(見圖4)。

圖4 1994-2009年新聯邦州(原東德)按勞資協定規定的月培訓津貼年增長率變化

2.德國新聯邦州的培訓需求,在轉型后期也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呈現出U型反轉態勢。德國的“培訓參與率”是指在16-24歲人口中,每一年新簽訂合同的學徒數與該年齡人口數之比的合計數。近10年來,新聯邦州的培訓參與率先抑后揚,從1998年的61.7%下降到2002年的55.7%;2008年回升到63.0%,超過1998年(見圖5),基本追平了老聯邦州 (2008年老聯邦州的培訓參與率為64.9%)。造成這種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家對新聯邦州“雙元制”企業培訓的大量支持與資助。[19]

圖5 1998-2008年新聯邦州(原東德)培訓參與率的變化

三、德國區域職業教育均衡政策對我國的啟示

由于受到經濟、政治、文化、資源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不同地區之間職業教育發展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將逐漸成為制約國家和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兩德統一后,東部成為統一后德國的嚴重落后地區,東部與西部之間存在巨大的發展差距,并且東部要完成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德國在解決區域職業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方面積累了一系列豐富的經驗和做法,這可以為我國促進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一)設立國家對職業教育欠發達地區資助的專項基金

概而言之,從上述分析可充分看到,德國政府主導是推進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德國1990年頒布了《設立德國統一基金法》,規定設立作為聯邦的專用資金,用于幫助原東德地區的發展。《團結公約》二期直接緊接著《團結公約》一期,自2005年1月1日生效到2019年結束,聯邦有義務為新聯邦州建設東德總共提供1565億歐元,《團結公約》二期的支出款項分為兩部分。[20]東德各州從2005年至2019年間獲得高達1050億歐元有特別需要的德國聯邦政府追加撥款。這筆資金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地方財力的比例平衡。其余518億歐元為了共同任務用于增長促進項目和就業促進項目。來自歐盟的結構基金和投資補助也流入這些項目。[21]我們可以借鑒德國的經驗和做法設立對職業教育欠發達地區資助的專項基金,為幫助職業教育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提供額外的補助,為積極參與并承擔相應責任的企業提供財政補貼和政策優惠等,從而為職業教育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二)建立財政平衡和財政補助機制

這也是體現政府主導的一個重要方面。財政平衡和財政補助手段是德國各級政府層面幫助落后區域發展、促進區域平衡發展最切實、最有力、最直接的手段,各級政府拿出真金白銀通過“造血式”的幫助,使落后區域逐步具備自我發展的能力,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第104b條規定,“為防止阻礙整體經濟的平衡,或為平衡聯邦區域內不同的經濟實力,或為促進經濟增長有必要在州和鄉鎮(鄉鎮聯合會)作重要投資時,聯邦可給予各州財政幫助”;第107條規定,“該法律應當保證各州不同的財政實力獲得適當平衡;也應考慮到鄉鎮(鄉鎮聯合會)的財政實力和財政需要;對于各州的財政平衡請求權和財政平衡義務的條件以及提供財政平衡額度的標準,此項法律應予以規定;該法律還可規定,聯邦從自有資金中對財政能力較弱的州給予援款以補充性地滿足一般的財政需要(補充撥款)”。《財政平衡法》規定,“財力指數超過平衡指數的州是負有平衡支付義務的州,財力指數達不到平衡指數的州是符合接受平衡支付資格的州;聯邦政府從自有資金中提供給財政能力較弱的州聯邦政府追加撥款以補充性地滿足一般的財政需要以及平衡特別負擔”。德國通過州與州或地方與地方之間的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和政府對州或州對地方的縱向財政轉移支付來促進經濟發展的空間均衡。因此,我國應當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兩個層級的財政平衡和財政補助機制,一方面是中央對地方的縱向財政平衡,另一方面是經濟發達的地方對經濟欠發達的地方的橫向財政平衡。

(三)建立系統完善的法律體系

如果說政府主導是德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那么法制保障則是確保政府主導的前提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完備的法律體系為職業教育實現“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提供了行為規范。系統完善的法律體系是德國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石,是政府制定和實施各項政策措施的根本依據和出發點。例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規定,“所有德國人在各州均享有同等的公民權利和義務,國家必須在聯邦領域內創造同等的生活條件”;1990年頒布了《設立德國統一基金法》,規定設立聯邦專用資金,用于幫助原東德地區的發展,為促進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聯邦勞動促進法》(1969年)、《聯邦職業教育促進法》(1981 年)、《聯邦職業教育法》(2005 年,新修訂)、《職業培訓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明確了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參與職業教育的行為準則。因此,我國應當把促進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提到法律的高度,把促進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從法律層面上對各級政府對于促進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職責、任務進行明確的規定,從而為制定和實施區域職業教育政策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為實現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注 釋:

①德文: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于1990年10月3日通過并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的方式完成的德國統一。

[1]Initiative Neue Soziale Marktwirtschaft– INSM GmbH(2010).Bilanz–20 Jahre Deutsche Einheit Gutachten vom Institut fuer Wirtschaftsforschung(ifo Dresden).

[2]朱镕基.職業教育要在新形勢下取得更大發展——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2-07-30.

[3]BundesministerfuerBildungund Wissenschaft(1991).Berufsbildungsbericht 1991.

[4]Bundesministerium fuer Bildung,Wissenschaft,Forschung und Technologie(1997).Berufsbildungsbericht 1997.

[5]Bundesministerium fuer Bildung und Forschung(BMBF)&Referat fuer Grundsatzfragen der beruflichen Bildung(2010).Innovationspotenziale des Ausbildungsplatzprogramms Ost:Band 9 der Reihe.

[6]IAB Werkstattbericht Nr.9/7.8.2003(2003).Foerderung auf hohem Niveau Das Jugendsofortprogramm zum Abbau der Jugendarbeitslosigkeit-1999 bis 2002.

[7]Bundesministerium fuerBildungund Forschung(2004).Berufsbildungsbericht 2004.

[8]Bundesinstitut fuer Berufsbildung (2007). Mehr Ausbildungsbetriebe-mehrAusbildungsplaetze-weniger Qualitaet.

[9]http://www.ausbildernetz.de/plus/vor /voreinstieg/einflussg roessen/ausbildereignungsverordnung.rsys.

[10]姜大源,劉立新.(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法(BBiG)(2005 年 4月11日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35).

[11]“Berufsbildungsbericht2010”中供需比的計算公式為:供需比=供給/需求;這里,關于培訓職位的供需比的數據來源于“Berufsbildungsbericht2010”.

[12]圖1的數據來源:Bildungsministerium fuer Bildung und Forschung(BMBF)&Referat Grundsatzfragen der beruflichen Bildung(2010).Berufsbildungsbericht 2010.

[13]http://www.bibb.de/dokumente/pdf/schaubilder_gesamtausgabe_2010.pdf.

[14]圖2的數據來源:http://www.bibb.de/dokumente/pdf/sch aubilder_gesamtausgabe_2010.pdf.

[15]http://www.bibb.de/dokumente/pdf/DAV_Entwickl ung der Gesamtverguetungsdurchschnitte_2010.xlsx.

[16]圖3的數據來源:Bundesinstitut fuer Berufsbildung,Datenbank Ausbildungsverguetungen.

[17]http://www.bibb.de/dokumente/pdf/EntwicklungderGesa mtverguetungsdurchschnitte_2009.pdf.

[18]馬樹超,張晨,陳嵩.中等職業教育區域均衡發展的成績、問題和對策[J].教育研究,2011(5).

[19]http://www.bibb.de/dokumente/pdf/schaubilder_gesamtausgabe_2010.pdf.

[20]http://www.bundesregierung.de/nn_774/Content/DE/A r chiv16/Artikel/2005/11/2005-11-21-mittel-fuer-den-solidarpakt-ii-sind-sicher.html.

[21]http://www.bundesregierung.de/nn_774/Content/DE/StatischeSeiten/Breg/ThemenAZ/AufbauOst/aufbauost-2008-07-14-solidarpakt_20ii.html.

楊琳(1984-),女,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成教所研究實習員;張晨(1973-),男,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成教所所長助理,助理研究員。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國家一般課題“區域職業技術教育均衡發展研究”(BJA0700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主持人:馬樹超。

G719

A

1001-7518(2011)28-0027-06

責任編輯 肖稱萍

猜你喜歡
區域培訓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培訓通知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關于四色猜想
分區域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電測與儀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區域
民生周刊(2012年10期)2012-10-14 09:06: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日韩天堂视频| lhav亚洲精品| 四虎亚洲精品|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91视频国产高清|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久久婷婷六月| 91 九色视频丝袜| 少妇精品在线|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久久黄色毛片|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91高清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美女一区| 亚洲无线观看|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在线|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91精品综合| 97国产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精品|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色图另类| 国产丝袜第一页| 91小视频在线|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91啦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亚洲天堂网视频|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在线播放国产99re| 亚洲av无码人妻| 日韩专区欧美|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1级黄色毛片|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久久|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