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潔
關于高職經貿類專業頂崗實習的效果評價
□孫志潔
社會對高職經貿類專業頂崗實習的看法不一,經貿類專業頂崗實習的效果到底如何,需要有個科學的評價體系來說話。從企業、學校、學生三個不同的利益主體在頂崗實習中所追求的不同利益出發,設計了一套頂崗實習的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高職;經貿類專業;頂崗實習;效果;評價
學生頂崗實習是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要形式,是企業選擇錄用員工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經貿類專業頂崗實習雖在持續地開展,但拓展不開,實習崗位排在前幾位的總是推銷員、市場推廣、營業員等崗位,國際貿易、電子商務較難找到對口的崗位實習。分析經貿類專業頂崗實習的現狀,發現其存在以下問題:崗位不對口,實習經歷和所學專業的相關度低,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崗位,實習單位唯恐躲避不及,如國貿類專業很難找到對口的崗位實習,大多在營銷類專業崗位實習;學校管理不到位,實習準備不充分、制度不完善、過程管理難度較大等造成實習效果不好,如實習單位不提前聯系,或臨時編個實習任務應付檢查等現象大有存在;企業參與配合的積極性不高,穩定的實習單位不多,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與高校共同培養人才不是企業直接的追求目標,這樣容易導致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能保持與學校長期合作的企業不多;學生期望值過高,心理落差大,如連鎖專業在大型超市的實習,很多學生覺得崗位技能太簡單,學不到東西,工作辛苦,待遇差,被當廉價勞動力使用等,造成學生中途離崗,自己尋找實習單位,進一步造成實習分散,加大學校管理難度;重形式超過效果等問題,重視實習形式,而忽視實習效果,不管學生是否達到實習目的,只要學生參與了,把相關的實習表格填寫完畢,有實習單位的公章,就算實習任務完成了。以上問題的客觀存在導致對經貿類專業頂崗實習的效果眾說紛紜、看法不一、甚至有的持否定態度,到底效果如何,需要有個科學的評價體系來說話。
就目前來看,經貿類專業頂崗實習效果評價的研究少,企業與學校的合作隨意性大,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中,學校有點“一廂情愿”,企業則當走走過場,履行形式,學生則期望值過高,心理落差大。企業、學校、學生是頂崗實習不同的利益主體,各自追求不同的利益,三者就頂崗實習的利益目標實現情況如何,也需要有個科學的評價體系來說話。因此,建立科學有效的頂崗實習效果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頂崗實習是學校培養人才、企業擇錄員工、學生就業歷練的平臺,是產學研、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徑。企業、學校、學生分別是頂崗實習的主體,三者在頂崗實習中各自追求自己的目標和利益,各自目標實現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頂崗實習效果的大小。本文主要從頂崗實習主體各自追求的利益目標來設計頂崗實習效果評價的內容。
1.實習基本情況。這一指標主要考核企業所接受的學生實習到崗率、專業對口實習率、實習離崗率、實習轉就業率、企業對學生實習滿意率等這些方面的內容。
2.經濟效益。實習生在企業不會有大的經濟貢獻,但實習生直接轉化正式員工能減少企業的招聘成本、培訓費用等,而實習生在正式工作崗位也能創造一定的價值。招聘成本比較率和實習生貢獻率是反映企業頂崗實習經濟效益的指標,其中招聘成本比較率是實習轉就業的人均費用與實際人均費用的比較率,實習轉就業的人均費用是指企業在實習中所花費的指導老師費用、培訓費用等的總和與實習轉就業人數的比。實習生貢獻率是實習生人均收益與實習生人均成本的比,其中實習生人均成本是實習生的工資、津貼等總成本與實習生人數的比,實習生人均收益相對難計算出來,不同崗位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如營銷人員就可以根據其業績來計算。
3.培養人才。培養人才是企業附屬在利潤最大化這一目標下的次要目標,通過頂崗實習能培養適合自己崗位需求的人才,實習轉就業能將自己所培養的人才減少給他人作嫁衣的可能,并能有效改變企業的人才資源結構。這一目標主要通過實習轉就業率這一指標來評價,實習轉就業率反映了實習后學生和企業的雙向選擇情況,也從側面反映了企業培養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程度。
4.產學研。企業通過頂崗實習能加深與高職院校的合作,能接受專業老師的技術服務、參與經貿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課程改革等校企合作的內容,有利于與學校共同培養適合企業實際需求的人才。
5.社會效益。企業通過接受學生頂崗實習,有助學的聲譽,并能在學生中、學生家庭中擴大其品牌影響力,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
1.實習基本情況。這個部分主要考核經貿類某一專業學生的實習率,包括專業對口實習率、實習合格率、實習優秀率等。
2.就業率。提高就業率是學校頂崗實習的目標之一,主要考核實習對就業的貢獻的大小,包括實習轉就業率、實習對就業的貢獻率、實習對專業對口就業的貢獻率等指標。
3.滿意率。頂崗實習要力爭各主體滿意,各主體對實習的滿意情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實習的效果。
4.產學研。產學研是學校在頂崗實習中追求的另一主要目標,通過頂崗實習加深校企合作,主要從技術服務、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改革等幾個內容進行考核。
5.社會聲譽。頂崗實習能擴大學校在行業、企業和社會的影響力,有利于提高其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帶來比較好的生源。
1.實踐經驗的豐富。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崗位上,能真實感受社會、企業對用人要求的認識,能擴大視野,增加社會經驗,積累工作經驗。
2.實踐技能的提高。學生通過頂崗實習能將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提高實際動手能力,減少眼高手低的情況。
3.就業競爭力的提高。在豐富實踐經驗和提高實踐技能的基礎上,學生頂崗實習的主要目標是就業競爭力的提高,在就業機會面前有自己的優勢。實習能直接轉就業,實習經歷豐富了學生的閱歷,能增加就業機會,減少求職成本和求職風險。
4.實習待遇。學生在實習中能享受企業一定的實習待遇,包括工資、住宿和伙食補貼,對實習待遇的滿意情況也能從側面反映實習效果。
5.實習成績。學生頂崗實習有學分和成績評定,成績能反映學生實習表現的好壞。
6.對實習的滿意情況。對實習整體情況,包括企業方面、學校方面和自己的所得所失,學生有自己的一個心理評價,這一評價結果同樣能反映學生的實習效果。

表1 頂崗實習效果評價指標體系(企業用)

表2 頂崗實習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學校用)

表3 頂崗實習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學生用)
根據以上所分析的經貿類專業頂崗實習的評價內容,設計企業、學校、學生三個頂崗實習評價指標體系如下:
以上指標體系中有些是定量指標、有些是定性指標,由于各指標單位不同,必須采用歸一化方式處理。對于定量指標可采用公式直接計算,而對于定性指標則必須量化,才能使各指標具有運算上的可比性。因此,對于頂崗實習效果的評價最有效的方法是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
根據評價指標體系模型,確定各屬性指標的評價等級和評價標準。評價等級可采用三級或五級,本指標體系主要采用v={增加,不變,減少}和{滿意,一般,不滿意}三級作為評價等級,各等級標準值若采用十分制,其中肯定層、中性層和否定層分別記10分、5分和0分,是非兩層級的分別記10分和0分。
企業、學校、學生三個評價主體對頂崗實習的整體效果所起作用大小不同,筆者認為企業、學校、學生按0.3、0.4、0.3的權數比較合適。在統計的過程中,可采用一些數學方法,如模糊綜合評價法等統計,以控制評價的人為因素,減少評價的主觀性。上表中各一級指標后的數字表示該一級指標在所有一級指標中的權重,各二級指標后的數字表示該二級指標在所屬的一級指標中的權重,各三級指標后的數字表示該三級指標在所屬的二級指標中的權重。企業、學校、學生三個主體的評定效果分別記為A、B、C,實習總效果記為 J,則 J=0.3A+0.4B+0.3C,A、B、C分別等于各指標的加權平均數的加權平均,最后按照J的大小確定等級,90分以上為優秀、75到90分為良、60到75分為中、60分以下為不合格。
[1]胡偉卿.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績效評價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
[2]田玉珍,薛保民.高職學生頂崗實習長效機制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0(1).
[3]劉詩安.加強校企合作力度提高頂崗實習質量[J].大眾科技,2010(1).
[4]陸善興.高職院校實習實訓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2).
孫志潔(1968-)女,河南商丘人,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經濟學與管理學。
G712
A
1001-7518(2011)32-0065-02
責任編輯 夏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