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保 褚成東

他沒有太多的豪言壯語,只有一顆赤誠的愛心,在社區建設事業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就是山東省新泰市新汶街道張莊社區黨委書記王慎武。
張莊社區曾榮獲市級文明和諧社區、先進基層黨組織、民營企業明星村、綜治工作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治安穩定,經濟跨越發展,作為新泰的城市南大門,張莊社區已與新泰、新汶城區有機融為一體。
王慎武帶領黨員干部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做好事,甘當社區居民的服務員,時刻把群眾冷暖掛在心上,滿腔熱情為群眾謀福祉,做群眾的貼心人。
2009年,張莊村更名為張莊社區,王慎武被推選為社區黨委書記。臨危受命,領導的信任,黨員群眾的重托,工作上的千頭萬緒,使王慎武深知責任重大。上任后,他給自己約法三章:對工作要有責任心,處理問題要有公心,面對困難要有信心。在兩委成員和黨員大會上,他公開承諾:跟我學習,向我看齊,齊心協力,干事創業。
王慎武帶領兩委一班人排除各種干擾,對100多名工作人員進行機構精簡,選拔文化水平高、政治素質高、發展欲望高的年輕人充實到兩委干部隊伍和工作人員行列。王慎武主張將集體企業實行分類經營,承包管理,對發展前景好的汶城建筑公司直接管理經營;年實現集體收入300多萬元,對集體經營暫時有困難的電器五金廠等三家企業實行招投標承包;對已關停企業采取租賃、入股等形式,吸引民間資本,盤活固定資產。針對連年虧損的水電管理問題,集體成立物業公司,當年扭虧為盈。2009年,社區集體收入達520萬元,居民人均收入達8000元。張莊社區的居民說:“王書記是我們的好書記。”
昔日,王慎武當過兵,開過拖拉機,靠運輸和經營起家,如今,他把工作重點放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上,進而造福父老鄉親。
王慎武不僅看得準,而且想得遠,他確定了“沿街建市、以市帶商、以商致富”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舊村改造政策,加快商貿服務設施建設,走出一條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張莊社區培植壯大集體企業,增加財源,以張莊建筑公司、新星水泥廠、新汶精密鑄造廠、新汶福利五金廠等四家企業為龍頭,年實現銷售收入6300萬元,利稅660萬元。扶持發展民營經濟,山東潤通機械、山東海興機械等九家民營企業相繼落地生根,年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利稅3300萬元,安置社區剩余勞動力1000余人。汶城建筑公司不斷開拓創新,今年上半年承攬建設建能和諧家園、龍溪路、孫村煤礦污水處理池等工程,完成產值3000余萬元,利稅近400萬元。企業納稅總額居全市第一。
張莊社區發展初期雖然缺少資金,但他們堅持不賣地,因為村里土地有限,賣地好比是殺雞取卵。而是在黃金地段開發建設商業樓,用租賃的模式發展商貿服務業。王慎武認為,留住土地,也就留住了集體經濟的根本和基礎;留住人,就等于留住了財。他召集社區在外名人志士,召開創業座談會,征求大家的意見建議。將商業樓開發納入城中村改造整體規劃,帶領兩委干部外出參觀學習,走訪駐地企事業單位,簽訂單位職工團購協議,保證商品樓建得起,賣得出,經營好。今年3月,經過招拍掛取得24畝土地的使用權,開發規劃、建筑施工方案通過,計劃投資1億元建設五棟高層商品住宅樓,建筑面積四萬平方米,容納400多戶,近期將開工建設。位于蘆泉路以西的50畝經濟發展用地已完成土地測繪,準備實施土地招拍掛,讓社區集體資產增值和商貿服務業再一個新臺階。
張莊社區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城中村開發改造。一期、二期工程建成居民回遷樓14棟,安置居民400多戶。正在建設回遷樓八棟,可安置居民240戶,年底全部交付使用。三期回遷樓建設,完成拆遷90多戶,拆遷面積60畝,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已通過市城市規劃會議審批。“計劃五年之內讓居民全部搬進寬敞明亮的樓房,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實現水、電、暖、氣、寬帶、數字電視六通,購物、就醫、入學不出社區,真正讓老百姓過上城市生活。”王慎武信心百倍地說。
如今,張莊社區老年人生活補助金提高到1500元,9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再發放1000元的長壽補助金,在街道中心幼兒園上學的孩子每人每月補助50元,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每人發放1000元的助學金。成立平安分會,組建一支由16人組成的保安中隊,分班分片網格化管理,實行24小時值班巡邏。實施天目工程,安裝平安燈,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體的防控體系,建起一站式服務大廳,增設計劃生育、勞動保障、社會救助等10個便民窗口,孩子上學、老人看病不出社區就能解決。
“先百姓之憂而憂,后百姓之樂而樂。”在王慎武的帶領下,新泰市張莊社區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