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勝基
四議一審兩公開共定村事喜開懷
文/本刊記者 李勝基

林盛街道沙河站村召開黨員大會
為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發展和完善黨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自去年以來,遼寧省在各市縣區廣大農村推行了“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村黨組織提議、村“兩委”會商議、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涉農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審核;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最近,記者在沈陽市蘇家屯區進行調研時,發現蘇家屯區在貫徹落實此項制度方面有特色,有亮點,成效明顯,真正讓全村的事全村人知,全村人管,全村人共同受益。
1.抓謀劃,組織領導到位。今年年初,蘇家屯區委成立了以區委書記為組長,組織、紀檢、民政、農林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四議一審兩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在試點工作結束后,區委立即召開了由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參加的近300人的動員大會,下發實施方案,健全和完善黨員聯系群眾、村民代表聯系戶、民主監督和責任追究等制度,還建立了區級領導和區管領導干部包扶聯系點工作制度。13名區級領導、121名處級領導干部包扶各行政村,負責具體指導和督促檢查。各街道還專門成立審核小組,設立公開電話和舉報信箱,嚴格對各村決策事項的實施程序進行審核、把關,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抓措施,部署落實到位。一是強化宣傳。利用黨建網、遠程教育站點、流動黨校等陣地,多種形式宣傳其具體內容、操作程序和重大意義。全區已開辟宣傳專欄百余個,張貼標語200余條,下發宣傳單1500余份。二是專題培訓。采取以會代訓、學習講座和參觀學習等方式,多次組織街道機關干部和村“兩委”班子成員開展教育培訓,提高農村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操作能力。三是深入調研。每年年初,各街道和村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走訪,建立民情民意數據庫,將產業發展、村屯建設、三資管理、社會公益事業等14項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納入“四議”項目,并將意見和建議按遠、中、近期排列歸檔,為決策的實施提供扎實的群眾基礎。
3.抓監督,機制保障到位。蘇家屯區委把此項工作作為涉農街道黨工委抓村級組織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將落實情況作為街道黨建目標年度考核排名的重要依據。區委抽調組織、紀檢、民政、農林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督查小組,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調查走訪以及組織觀摩評議等方式,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提升水平。對落實不到位,推進不積極的街道和行政村實行責任追究,進行通報批評,限期整改。此外,在村班子“雙述”活動中,村干部要將此項工作列為專題述職的重要內容,接受群眾滿意度評議,評議結果與村班子成員考核獎懲掛鉤。
4.抓典范,整體推進到位。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把此項工作作為黨建示范村創建和后進村整頓的重要抓手。對于“兩委”班子強、產業發展快、基礎條件較好的村,注重提升標準、培育典型,發揮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對于班子管理不到位、遺留問題多的村,進行重點指導、加強監督,以民主規范的決策程序化解村里的難點問題和矛盾沖突。
蘇家屯區在此項制度實施后,堅持創新形式、夯實基礎、不走過場,不但與后進村整頓幫扶工作、示范村建設相結合,還與村干部“雙述”活動相結合,真正把這項制度用好、用活、用出成效?!八淖h一審兩公開”制度正如一味良藥,進一步完善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脈絡和體系,使黨群心通氣順,百姓更受益了。
1.理順了村務民主管理的脈絡。“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使村里的大事小情不再繞過村黨組織,村黨組織也積極征求村委會的意見,改變了過去普遍存在的黨政不和、兩套班子兩個調子的局面,提升了村“兩委”班子的聚合力。十里河街道浪子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因缺乏溝通,一度對立情緒較為嚴重,制度實施后,街道黨工委領導分別做兩人的思想工作,明確兩人的職責權限,促使他們很快消除了隔閡,達成默契。今年,該村投資20多萬元,建起了260多平方米的新村部,解決了不少“老問題”,在村民中樹立了較高的威信。
2.突出了農民黨員的主體地位。黨員大會的審議環節,使廣大黨員的參與不再局限于黨內事務,而是擴大到整個村級事務的重大決策中,黨員對村上的事兒有了“話語權”,增強了黨員的責任感和參政意識,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也更強了。林盛街道實施“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后,各村召開黨員大會的次數增多,參加大會的人數也比以往增加了,平均參與率達到90%以上,黨員的積極性明顯增強。老黨員們深有體會地說:“過去村里決定的事項,黨員如果不是村民代表,都說不上話。現在,我們也有了發表意見的權利。”
3.建立了集思廣益的村級“智囊團”。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流程,改變了過去“一言堂”的狀況,解決了黨員群眾“參與難”的問題,每個決策的實施都需大多數黨員和村民點頭,人人暢所欲言,大家心里都要“亮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黨群、干群矛盾,也最大限度地集中了群眾的智慧,保障了村民的權利。永樂街道寶相村內的道路多年破爛不堪,無法解決,依照規定提交“四議一審兩公開”程序運作后,使工程得以順利實施。由于方法得當,引導到位,村民和外出人員主動捐資6萬多元,村黨支部書記羿素賢說:“當了這些年村干部,頭一次讓老百姓自己拿錢辦事還受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