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柳紅)
周恩來與鄧穎超的“老情書”

1947年3月,蔣介石命令胡宗南率國民黨重兵進逼延安。中共中央決定撤離延安、轉戰陜北,周恩來和毛澤東、任弼時等一起留在陜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工作,鄧穎超則帶領中央機關家屬隊先行撤離延安轉移到晉西北,并留在那里參加農村的土地改革。
周恩來十分擔心患有心臟病的妻子,他托即將到妻子身邊的毛澤東的女兒李訥帶去一封信,他在信中說:“延安天天來飛機,但是一個人也沒有被打死。大家在此都很好,望你們放心。”簡單的幾個字使時刻惦念著丈夫的鄧穎超的心情松弛了下來。轉眼間已是春色滿園,投身于土改工作的鄧穎超不時地給周恩來寫信傾訴自己的工作體會和感受。看到鄧媽給周爸寫信,7歲的李訥也要給周爸寫信,可周爸爸一時還顧不上給她和鄧媽媽回信,直到中秋月圓:
超:今天是八月中秋,日近黃昏,月已東升,坐在一排石窯洞中的我,正好修寫家書寄遠人……對月懷人,不知滹沱河畔有無月色可覽,有無人在感想?
雖然他們已經分別半年多了,可周恩來仍滿心贊成妻子想在東邊多留半年的提議。周恩來在信中寫道:“再多在農民中鍛煉半年,我想,不僅你的思想、感情、生活會起更大的變化,就連你的身體想也會更結實而年輕……”
戰爭年代的生活使鄧穎超的健康嚴重受損,但她一直以頑強的意志同疾病作斗爭,周恩來也以他特有的方式鼓勵妻子醫治和戰勝疾病。1951年3月,鄧穎超到杭州養病,她很希望周恩來能和自己共享早春時節,所以就給周恩來寫了一封信。收到妻子的來信,周恩來一改平日的嚴肅,下筆頗帶調侃:
超:西子湖邊飛來紅葉,竟未能迅速回報,有負你的雅意。忙不能做借口,這次也并未忘懷,只是懶罪該打。
鄧穎超也很默契,她迅速回復:
不像情書的情書,給我帶來了喜慰。回報雖遲,知罪免打。
這回周恩來可是第二天就趕忙回信:
超:昨天得到你二十三日來信,說寫的是不像
情書的情書。確實,兩星期前,陸璀答應我帶信到江南,我當時曾戲言:俏紅娘捎帶老情書。結果紅娘走了,情書依然未寫,想見動筆之難……忙人想病人,總不及病人念忙人的次數多,但想念誰深切,則留待后證了。
(文/阮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