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萌
關于提高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質量的策略
□毛小萌
頂崗實習是貫徹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推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的重要途徑。圍繞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頂崗實習的核心問題—“頂崗實習的質量問題”展開了論述,探討了頂崗實習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物流管理;頂崗實習;質量;策略
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點提出,將建立健全頂崗實習制度,探索建立學生實習保險制度,作為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依據上述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頂崗實習制度的的要求,結合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實際,我院物流管理專業已初步實踐了校企合作的“2+1”人才培養模式。針對“2+1”人才培養模式運行中遇到的問題,特別是“1”應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在“1”中體現教學功能,如何選擇頂崗實習企業,如何根據教學要求結合企業實際確定學生頂崗實習崗位、實習項目和實習內容,如何發揮企業實習指導老師和學校實習指導老師的作用,如何進行頂崗實習環節的教學管理及實習成績的考核等問題,我院物流管理專業通過實施頂崗實習教學改革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實踐[1]。
為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訓練,我院物流管理專業從2007年開始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將校外實習基地定位為不僅是訓練學生物流業務操作技能的實習、實訓基地,也是物流管理專業青年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基地,同時也是校企之間開展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的合作平臺。我院物流管理專業從2007年開始先后與西安人人樂配送中心、西安宅急送公司、中儲咸陽物流中心等多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現已建立了包括西安人人樂配送中心、西安宅急送公司、中儲咸陽物流中心、咸陽郵政速遞物流公司、天地華宇陜西物流公司等多家企業的校外實習基地(具體詳見表1),校外實習基地已基本趨于完善,能進行多個項目的實習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

表1 校外實訓基地與實習崗位一覽表
我院在積極探索頂崗實習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丞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院把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與學生尋找就業單位結合起來,希望能最大限度保證學生的“頂崗”,從而解決學生的就業。但由于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校外實訓基地目前還沒能形成規模和達到理想的狀態,企業無法提供足夠多的崗位。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學院通常采取學校統一聯系校外實訓基地與學生自主落實實習崗位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頂崗實習。這樣就造成學生實習單位較為分散,崗位類型多種多樣,個別學生聯系的崗位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等現象。實習安排主動權在企業方,存在著不可控制的因素,具有不確定性。
頂崗實習的學生分散在各實習單位,實習單位可能在學校所在地,也可能在學生家鄉甚至外地,頂崗實習的分散使管理的難度大大提高。學生只能通過計算機網絡、電話、傳真等通訊手段與學校、老師進行聯系。并且只有在學生與教師雙方主動交流的前提下,才能保持信息暢通,否則難以傳遞雙方信息。
學生因為不適應新的環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一是心理不適應:新環境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難沒有及時疏導,導致挫敗感和無助感增強;二是工作不適應:經驗不足,技術不熟練,懷疑自己的能力,厭惡眼前的工作;三是人際環境不適應:與工人師傅和管理人員人際關系不協調,封閉自我,感覺孤獨;四是身體不適應:工作中的強度相對學校生活來說較大,體力不支,飲食不適應,出現身體疾病癥狀;五是公司企業待遇不平衡,雙方滿意度不一樣。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院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根本性指導文件,是一所學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反映了學校在人才培養工作上的指導思想和整體思路,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導向作用。我院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國家及西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構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高職人才培養方案。學院制定了一套系統、完整、規范并具鮮明特色的教學指導性文件。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總結和鞏固我院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吸納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突出以學生為本的素質教育、職業技能教育、終身教育理念,進一步完善“工學六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新方案以培養具有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目標,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全面提高。新人才培養方案有三個基本原則及要求[3]:
1.以學生為主體,突出“育”與“學”。與原教學計劃比較,新方案突出“育”與“學”。舊的教學計劃是對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安排,對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方式和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其核心是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目的,以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寡為評價標準。新方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全面發展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目標,突出“育”的功能,是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推行研究型教學,形成師生互動、共同探求真理的教學過程,從政策上加以引導以實現教學向教育的轉變。
2.從“兩個系統”,進行課程體系設計。為使專業人才培養既達到就業崗位職業要求,又具有可持續職業發展潛力,不同專業應根據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遵循“兩個系統”的課程體系設計與實施思想,系統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精心實施培養計劃。“兩個系統”是指系統的動手能力培養和系統的基礎知識培養。系統的動手能力培養,要將實驗、實訓、實習到最后的頂崗實習整個實踐教學過程系統化設計與實施。系統的基礎知識培養,也必須進行課程改革,應根據不同專業發展需求,分別精心設計基礎課程,解決好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為學生未來發展打好基礎[4]。
3.注重“雙證書”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將行業技術標準和職業崗位要求融入到專業教學中,使高職畢業生取得專業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表明一定的社會崗位認可水平,必將有效地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因此,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應突出專業建設中“雙證書”制度的建設,將雙證或多證書的要求完全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之中,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就業能力。
為了確保頂崗實習工作順利的開展,在每次頂崗實習開展之前,都要先通過企業調研、專家研討等方式獲取頂崗實習的相關信息,然后編制頂崗實習的目的、任務等,以提高頂崗實習的實效性。設計頂崗實習方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選擇合適的時機開展頂崗實習工作;每個崗位的實習時間長短要適宜;產學研緊密結合。
頂崗實習階段的理論教學應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如遠程網絡教學模式、自主管理模式。遠程網絡教學模式就是教師編寫教學指導書,并將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內容、輔導答疑、在線論壇、作業以及管理信息等通過網絡發布,學生可以隨時獲取網絡教學信息,定期與教師進行在線交流,完成學習任務。自主管理模式就是根據學生實習分布情況,將學生組成若干個實習小組,學生自主管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5]。
1.要求學生撰寫實習日志。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可能看到企業的很多事情都會感覺新鮮,這時學生會把平常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對比,并能加深自己的理論知識,所以為了加深學生的思考,要求學生每天填寫實習日志,從進入工地的第一天起開始記錄,記錄每天在企業實際工作體會,直到實踐結束。通過讓學生撰寫實習日志不僅能讓學生自己記錄頂崗實習情況,而且也和積累專業實踐知識的一種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企業工作的適應能力,也便于學校檢查學生的實習情況,保證對實習過程的管理。
2.要求學生定期向指導教師匯報頂崗實習情況。學生可以把每周的實習情況、實習內容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或QQ等方式向指導教師匯報。每周的周匯報截止時間為星期日,星期一由指導教師收集整理并裝訂成冊。要求指導教師閱讀學生的周匯報,并回答學生的疑問。學生如不能向指導教師匯報,應向教師提出申請。周匯報數量未達到80%者,將取消畢業實踐答辯資格,畢業實踐成績記不及格。
3.要求指導教師定期走訪頂崗實習單位,加強與頂崗實習學生的溝通。要求指導教師不定期到學生實習工地或頂崗實習單位進行走訪,收集學生所在工地指導師傅的有關資料(畢業證書、職稱證書復印件等),并及時與工地指導師傅交流、溝通。對在咸陽市區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走訪的次數不能少于2次,走訪時最好攜帶相機,將走訪期間的活動進行記錄。對不在咸陽市區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可通過電話、短信、電子郵件、QQ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實踐情況,回答學生提出的疑問,必要時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集中指導。同時要求指導教師每周做好輔導記錄,及時收集學生的周反饋表并進行整理,每月向頂崗實習領導小組匯報1次。匯報內容包括:學生學生定崗實習落實情況,走訪在咸陽頂崗實習的學生情況,與不在咸陽頂崗實習的學生聯系,輔導學生頂崗實習報告的撰寫情況,學生周匯報情況,頂崗實習中期檢查情況,學生安全情況,學生就業簽約情況[6]。
4.頂崗實習結束時,組織召開座談會。為了擴大頂崗實習的成果,建立良性的校企合作關系,實習結束時,學院應積極組織召開座談會。一方面是與實習單位座談,參加者為頂崗實習單位領導、人力資源管理部經理、各部門主管、實習指導教師、學院領導、教研室主任、實習的學生,雙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另一方面是與學生座談,參加者是全體學生和實習指導教師、教研室主任。通過學生反饋探討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是否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總結分析哪些內容是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是應加強的,哪些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從而反思教育思想和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及教學環節。
學生第一次離開學校,到企業去參加實踐活動,再加上物流企業的硬件條件普遍較差,學生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之后,肯定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適應頂崗實習企業的情況,復雜的人際關系,繁重的生產勞動,嚴格的企業管理,以及種種無法事先預測的人和事,都會使學生產生許多想法,甚至產生很多不適。所以,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提高學生對企業和崗位的適應性。
在頂崗實習期間,學生既是實習者,又是員工,接受學校和企業的雙重管理。從實習企業的角度來說,對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是以員工的標準進行教育和管理,要求其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完成企業員工應該完成的工作任務,這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有效實現頂崗實習的目的無疑是十分有益的。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對實習生是以學生的標準進行教育和管理,要求其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于自己的學生身份,愿意接受學校的領導,總以為企業對他們的要求太高、太嚴,難以適應。再加上絕大多數企業在為學生提供實習報酬時并不是按正式員工的標準進行,可能會造成學生巨大的心理失衡。學校要選派得力的實習指導教師教育學生擺好自己的位置,確定好自己的角色,學會用員工的意識思考問題和要求自己。同時,學校要經常與企業溝通交流,保護學生正當的權益,以免造成學生更大的心理問題[7]。
[1]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7(7).
[2]萬平.提高高職頂崗實習質量的策略[J].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5).
[3]葉小明.在工學結合中實現校企深度融合[J].中國高等教育,2007(10).
[4]鐘忻.職業院校學生的頂崗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9).
[5]祝登義,張紀生,陳蓓.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6]徐麗香,黎旺星.推行“頂崗實習”保障體系的探討[J].機械職業教育,2008(9).
[7]盧飛躍,渠川鈺.高職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8(17).
毛小萌(1977-)女,陜西咸陽人,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教學。
G710
A
1001-7518(2011)14-0054-02
責任編輯 夏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