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呂梁市離石區委常委、組織部長 曹萬新
一位組織部長的民情日記
■中共呂梁市離石區委常委、組織部長 曹萬新
領導干部下鄉住村與群眾零距離接觸,能夠了解到農村的真實情況、農民的所思所想,掌握真正的一手材料,更能向農民群眾學習、討教解決農村問題之道。中共呂梁市離石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曹萬新堅持進村入戶,幫助群眾理清發展思路、為養豬戶聯系貸款、與老上訪戶促膝談心,體現了一位基層組織部長真心為民辦實事的工作作風。本刊摘編了曹萬新同志在下鄉住村過程中撰寫的民情日記。
干部下鄉住村活動開展以來,如何為農民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使干部下鄉住村活動見到實效、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是我時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按照呂梁市委和離石區委關于領導干部下鄉住村的要求,今天上午,我來到紅眼川鄉新舍科村進行了調研。
紅眼川鄉位于離石區的東南部,距城區9公里,為典型的黃土丘陵山區。境內地形梁峁起伏,溝壑縱橫,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新舍科村處于一個采煤沉陷區,目前有400余間房屋存在裂縫、12間房屋存在塌陷,屬于移民搬遷重點村之一。以前,我就了解這個村的群眾有故土難離的情結。到村后,我先后在賀虎旦、杜福來、賀熟兵、王金蛋4戶農民家進行了訪談,了解到村民不愿意搬遷的主要原因是,擔心從山區移居到市區后,水、暖、電、煤氣等方面的支出較多,負擔加重,害怕生活受影響。在了解到群眾的真實想法后,我感到很內疚,過去對問題的關住僅僅停留在表面,并沒有了解到群眾內心的真實想法。一種力量和責任在不停地呼喚我,一定要為群眾多做點實事。于是,我和村兩委班子一起研究了搬遷后增加群眾收入的措施:一是根據有關規定,積極協調煤礦做好造地工程,保證人均一畝基本農田,發展谷子、蔬菜等產業;二是舉辦烹飪、刺繡、駕駛等實用技能培訓,讓大家掌握一門致富技術;三是加強現有700畝核桃經濟林的管理,使大家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老百姓最關心的利益問題,往往就是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這些看起來是小事,但對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來講,就是難事、急事,也是關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只有把這些小事做細、做實,群眾才能感受到干部下鄉的實際成效,干部下鄉活動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劉林兵是紅眼川鄉水裕村的一位年輕黨員,過去家境貧寒。近兩年來,他在黨組織的幫助下發展養豬業,目前,豬存欄30多頭,年收入近萬元。兩周前,我得知他想擴大養殖規模,但是遇到了資金和土地調整問題。這幾天,我一直惦記著他的困難,今天一早,我便和司機來到了水裕里村。看到劉林兵將豬圈修在院子里時,感到既不衛生,也不利于養殖。我和村支部書記尹殿華幫他考察了兩個較為合適的養豬場地,請村里做好土地調整工作;又與離石區信用聯社主任楊永興同志聯系,請他方便時進行現場考察,幫助解決貸款問題。
隨后,在殷家山村,我幫助核桃種植戶薛侯清聯系核桃專家吳杰,敲定了無償實施100株核桃樹的豐產技術實驗。
鄭板橋有詩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當代共產黨人更應該有這種情懷。呂梁是革命老區,這幾年經濟社會發展較快,但是還有不少的困難黨員和群眾。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他們,讓他們走向富裕。夜深了,我的思緒還在延伸,如何讓他們走向富裕,我想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一是思想上扶志。積極做好困難黨員和群眾思想困惑、消極情緒的化解工作,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切實推進黨內關懷經常化、制度化。二是生活上扶貧。著力打造針對困難黨員和群眾的物質救助平臺。三是生產上扶智。變“輸血”為“造血”,開展科技培訓,送技術、送信息,多渠道、多途徑創新工作模式,實現困難黨員和群眾致富發展的新突破。
紅眼川鄉新崖上村處于離石區和中陽縣交界處,因中陽縣兩個大煤礦和本村煤礦開采形成采煤沉陷區,影響了村民的生產和生活。去年,村民喬根環、張成英等人先后兩次到省城上訪。今天,我到他們兩家進行回訪,同他們拉了拉家常,進一步了解到村民上訪的具體原因:一是房屋裂縫已影響到留村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整村移民速度太慢;二是評估公司對房屋財產的估價偏低。之后,我與部分村民就上訪問題進行了座談。會上,個別村民情緒比較激動。我完全理解他們,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向他們說明了原因,得到了群眾的理解。
我反復思考導致村民上訪的原因,覺得并不是村民無理取鬧,而是我們的黨員干部沒有把工作做到位,致使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我與鄉、村干部商量,決定請具有資質的財產評估公司,對群眾的房屋、財產重新進行評估,做到公正公平。臨走前,我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了群眾,讓他們以后遇到問題隨時和我聯系,表明我會和他們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看到我的真誠態度,他們非常高興。
幾天的調研,使我感到,做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光喊口號是不行的,必須動真感情,必須拿出硬措施,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講,解決民生問題就是最大的群眾工作,也是減少信訪問題和各種社會矛盾的治本之策。當前,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信訪突出問題,主要集中在城鎮房屋拆遷、涉法涉訴、國有企業改制、農村土地征收征用等方面。信訪難點都是民生熱點,也是干部下鄉的關鍵點,各級黨組織和黨員要在改善民生問題上爭優秀、當先進,持續不斷地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