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彥
諸葛亮:一場政治婚姻
□朱子彥

三顧茅廬、白帝托孤、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獨創木牛流馬……諸葛亮被當作智慧的化身。魯迅先生曾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妖。”那么,諸葛亮真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近妖”、“近神”嗎?
諸葛亮,東漢末年徐州瑯琊郡陽都縣人。父親諸葛珪做官做到了泰山郡的郡丞,相當于現在的副市長。諸葛珪有三兒兩女,一家衣食不愁。諸葛亮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8歲時,父親又離開了人世,他們姐弟的生活就全靠叔叔諸葛玄。諸葛玄和當時的大族袁術以及占據荊州的名士劉表關系密切。
諸葛亮的童年正好趕上黃巾大起義,后來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軍閥割據。諸葛玄看到這種情況,感覺家鄉呆不下去了,正好袁術在這時任命他擔任揚州的豫章郡太守,于是他就帶著諸葛亮和他的姐姐弟弟諸葛均上任
這年諸葛亮15歲。他的哥哥諸葛瑾暫時留在家鄉,后來也呆不下去了,避難江東,投靠了孫權,最終成為東吳的重臣。
諸葛玄的這個豫章太守是袁術任命的,東漢朝廷不承認,另外派了一個叫朱皓的人做豫章郡的太守。朱皓從當時的揚州刺史劉繇那里借了兵馬強行上任,以武力奪取政權。剛剛背井離鄉的諸葛亮姐弟不得不跟著叔叔趕赴襄陽,投靠好友荊州牧劉表。生活總算安定了下來。
叔叔諸葛玄憑借著與劉表的關系,以及諸葛氏家族的名望地位,把自己的兩個侄女許配給當地的大族子弟。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蒯氏家族的蒯祺。蒯家當時在荊州的地位舉足輕重,其中的蒯良、蒯越兄弟是劉表的心腹,為劉表平定荊州出謀劃策,立下了頭功。蒯祺本人也被劉表任命為房陵郡太守,身份非同一般。
諸葛亮的二姐嫁得也不錯,丈夫是襄陽名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龐德公學識淵博,在荊州地區有名望、有地位,德高望重。龐山民也是荊州名士,很有才學,以后在魏國做官做到了黃門吏部郎。龐家在荊州也是響當當的名門大族。
這兩樁婚事之所以能夠成功,諸葛玄與劉表的私人關系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諸葛亮17歲那年,叔叔因病去世。諸葛亮兄弟也就不能總是依靠劉表生活,于是諸葛亮便帶著弟弟在居住地隆中草廬生活。這也就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說的“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叔父去世后,諸葛亮把更多心思花在學業上,除了博覽群書之外,還經常外出游學交友,擴大視野,增長見識。他出山后的很多作為都和這個時期的積累分不開。
這段時期有兩個人對諸葛亮影響很大,可以說是諸葛亮的良師益友。頭一個就是諸葛亮二姐的公公龐德公。
龐德公重才學輕名利。諸葛亮本來和龐德公就是親戚,經常去龐德公家中走動,向他求教,每次去都是“獨拜床下”,非常恭敬。龐德公一開始也不加以制止,時間長了,在教導諸葛亮的過程中,他逐漸對這個年輕人的才學和志向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覺得他將來必是有用之才,所以送了他一個稱號,就是眾所周知的“臥龍”。龐德公有一個侄子龐統,也是才學出眾,龐德公稱他“鳳雛”。這也就是《三國演義》中所說的“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由來。而“臥龍”這個號也就流傳了下來。
第二個影響諸葛亮的人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潁川郡人,是從北方遷居到荊州的,與龐德公是好朋友。司馬徽也是當時的名士,有不少年輕人都向他求學。諸葛亮經常向司馬徽請教,苦心攻讀,學業方面進步很快。司馬徽也很器重這個年輕人,日后劉備三顧茅廬,成為千古佳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司馬徽對諸葛亮的推薦。
在襄陽當地流傳著一句順口溜:“莫做孔明擇婦,只得阿承丑女”,就是說“不要像諸葛亮那樣選老婆,只娶了黃承彥的丑女兒”。史書上形容諸葛亮“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怎么會娶一個“丑女”為妻呢?
這樁婚事是沔南名土黃承彥主動找上門來的。黃承彥和龐德公一樣,也是荊州當地的大族。這個人性格開朗,學富五車,諸葛亮曾多次向他求教,黃承彥也很看好諸葛亮。一天,黃承彥主動找到諸葛亮提親,說:“身有丑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諸葛亮很爽快地答應了。
實際上,黃承彥所謂的“丑女”應該是自謙的說法。應該說是一個相貌堂堂且才學出眾的美男子娶了一個貌不驚人的女子。
諸葛亮的這場婚姻是徹頭徹尾的政治婚姻。黃承彥的妻子是荊州著名的名門大族蔡諷的女兒。蔡氏家族在荊州的勢力相當大,蔡諷的另外一個女兒嫁給了荊州牧劉表,而蔡諷的兒子蔡瑁是劉表最信任最依賴的大將,蔡氏家族在荊州有很大的政治背景,是名門望族。有著這樣的政治資本,黃承彥的女兒就算真的很丑,還怕會嫁不出去嗎?何況還不是那么丑,而且又才學出眾,是標準的大家閨秀。
黃承彥之所以會選擇諸葛亮做女婿,除了諸葛亮本人的相貌、才學外,他看重的也是諸葛氏在荊州的政治力量。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蒯、龐兩家都是荊州的大姓,地位舉足輕重。這門親事一旦成功,表面上是黃家和諸葛家結成親家,而實際上蒯、蔡、龐、黃這四家荊州的豪族大姓都成了親戚關系,當然也包括北方來的劉表家族和諸葛家族,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強強聯合”。
而且,這門親事很可能不僅僅是黃承彥自己的主意,而是幾個大族都認同或者說是都需要的結果。諸葛亮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在當時還是名不見經傳的一介書生,他要出人頭地,他要走上政治舞臺,必然要依靠家族的背景,婚姻的背景,與荊州大族聯姻是諸葛亮夢寐以求的。所以說,諸葛亮與黃氏的聯姻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婚姻。
(摘自《文匯讀書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