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海 韓春平 曹民治 楊海濤 白旭華 卜繁強 周培清 趙晗 趙玉龍
1.內蒙古民族大學醫學院,內蒙古通遼028042;2. 內蒙古民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內蒙古通遼028042 ;3.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衛生局,內蒙古巴彥淖爾015000;4.內蒙古民族大學數學學院,內蒙古通遼028042 ;5.內蒙古通遼市衛生局,內蒙古通遼 028000;6.包頭醫學院,內蒙古包頭 014000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基層衛生院衛生資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
趙文海1韓春平2曹民治3楊海濤4白旭華1卜繁強5周培清1趙晗1趙玉龍6
1.內蒙古民族大學醫學院,內蒙古通遼028042;2. 內蒙古民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內蒙古通遼028042 ;3.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衛生局,內蒙古巴彥淖爾015000;4.內蒙古民族大學數學學院,內蒙古通遼028042 ;5.內蒙古通遼市衛生局,內蒙古通遼 028000;6.包頭醫學院,內蒙古包頭 014000
目的 通過對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鄉鎮(蘇木)衛生院衛生資源配置現狀與公平性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為和諧社會建設和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采用整群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通遼市科爾沁區9個鄉鎮(蘇木)衛生院大型儀器設備、實有床位數等進行了調查,結果均采用SPSS15.0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用數學軟件Matlab7.0繪制Lorenz曲線并計算Gini系數值。結果2004~2008日五年間科爾沁區鄉鎮(蘇木)衛生院占地面積、固定資產總值、總建筑面積、大型儀器設備、實有床位數呈現較快的增長;大型儀器設備、實有床位數按人口分布、地理分布的Gini系數分別為:0.32、0.46、0.39、0.53。結論 通遼市科爾沁區鄉鎮(蘇木)衛生院規模、布局不盡合理,衛生資源擁有量較少,條件較差,床位資源無論是按人口分布,還是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較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看病難,服務差等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推進鄉鎮(蘇木)衛生院改革,增加資金投入等途徑予以解決。
基層衛生院;洛倫茨曲線;基尼系數;資源配置;公平性
basic-level;hospital;Lorenz curve;Gini ;coefficient resources allocation equity
衛生資源配置公平是衡量社會公正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在實現社會穩定與和諧社會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公平和效益又是衛生資源配置研究中的兩大基本問題,也是世界各國在研究衛生資源配置時關注的熱點[1-7]。為了解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基層衛生院衛生資源配置現狀,提出科學合理的衛生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效率,使其更好地服務于衛生事業和增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我們于2009年3月到2009年10月,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基層鄉鎮(蘇木)衛生院為樣本,對其衛生資源配置情況進行了調查,找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為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基層衛生院衛生資源的優化配置、政府決策和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
1.1 抽樣方法與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采用整群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通過樣本估計總體。首先按照醫院規模和年收入,把科爾沁區1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分為好、中、差三類,然后從每類中隨機抽取3所鄉鎮(蘇木)衛生院,共抽取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最后對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進行調查。
1.2 調查內容
2004~2008日五年間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占地面積、固定資產數量、總建筑面積、業務用房面積、后勤用房面積、專業設備、1~50萬元設備、50~100萬元儀器設備、100~200萬元儀器設備、20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編制床位、實有床位、觀察床位、實際開放總床日數、實際占用總床日數等。
1.3 調查方法
1.3.1 資料收集方法
調查的指標由各鄉鎮(蘇木)衛生院業務領導和本課題組人員相互配合、實地調查完成。為了確保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和調查質量,我們對調查的每個環節都實行了嚴格的質量控制。
1.3.2 資料的數據處理
本資料均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和Excel表格進行處理,計算其絕對數、平均數、構成比、累計百分比,用數學軟件Matlab7.0繪制Lorenz曲線并計算GiNi系數值[5]。
1.3.3 Lorenz曲線繪制Gin i系數計算及結果判定[4]
1.3.3.1 Lorenz曲線是經濟學中用來反映社會收入分配或財產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線,在衛生領域常用來評價衛生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其基本思想是將收入或資源按不同人群或地區分為若干等級,橫軸表示每一等級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百分比的累計值,縱軸表示每一等級擁有的資源的百分比的累計值,連接各點即得到Lorenz曲線。
1.3.3.2 Gini系數是根據Lorenz曲線計算出的反映社會收入公平程度的統計指標,它等于45°對角線和Lorenz曲線圍成的面積與45°對角線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S為Lorenz曲線與橫軸、X =1的直線圍成的面積,Ai、Bi、Ei分別表示人口(或地理面積)數、衛生資源數、衛生資源累計數, n為地區數, E0 =0。S值計算出后,再求G in i系數(G)。
1.3.3.3 Gini系數取值介于0~1之間,系數越接近0,表示資源分布越公平,越接近1,表示資源越集中?;嵯禂敌∮?.2表示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基本合理,0.4~0.5表示差距較大,0.5以上表示差距懸殊。

表1 通遼市科爾沁區鄉鎮(蘇木)衛生院衛生資源基本情況表
2.1 衛生院 固定資產、房屋建筑和儀器設備變化情況分析
2.1.1 固定資產變化情況分析
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2004~2008年五年間房屋建筑總價值、專業設備總值、萬元以上設備值逐年增加,2008年分別是2004年的2.66、1.79、2.49倍,但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之間比較相差懸殊,最多可相差40.06倍。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見表1。
2.1.2 醫院占地面積房屋建筑構成情況分析
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2004~2008年五年間除占地面積略有減少外,其總建筑面積、業務用房面積、后勤用房面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的幅度2008年分別是2004年的1.40倍,但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之間比較相差較大,最多相差6.03倍,存在著一定的不公平性,見表1。
2.1.3 醫院床位變化情況
9個鄉鎮(蘇木)衛生院編制床位數、實有床位數、觀察床位數較為穩定,且略有增加,平均年增長率分別為:6.98%、4.5%、1.08%。但醫院之間相差較大,分別為:3.38、6.62、3.75倍,存在著一定的不公平性,見表1。
2.1.4 萬元以上儀器設備擁有情況
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1~50萬元設備總和逐年增加,從2004年的37臺增加到2008年為59臺,年增長率為9.32 %,但醫院之間相差較大,最多相差6.33倍,存在著一定的不公平性;50~100萬元設備從無到有,2007年購進了1臺,見表1。
2.2 通遼市科爾沁區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衛生資源公平性分析
2.2.1 通遼市科爾沁區9個鄉鎮人口與面積分布情況
2.2.1.1 9個鄉鎮總人口為267066人,其中余糧堡鎮人口最多,為50000人,所占比重為18.7%;莫力廟蘇木人口最少,為9500人,所占比重為3.6%。
2.2.1.2 9個鄉鎮總面積為1304.9平方公里,其中大林鎮面積最大,為312平方公里,所占比重為23.9%;西六方面積最小,為22平方公里,所占比重為1.7%。
2.2.2 通遼市科爾沁區9個鄉鎮(蘇木)衛生院衛生資源分布情況
2.2.2.1 通遼市科爾沁區9個鄉鎮(蘇木)衛生院床位資源分布情況
9個鄉鎮(蘇木)衛生院2008年共有床位197張,其中:紅星醫院床位擁有量最多,為100張,所占比重為50.8%;莫力廟蘇木衛生院床位擁有量最少,為4張,所占比重為2.0%。
2.2.2.2 通遼市科爾沁區9個鄉鎮(蘇木)衛生院大型設備資源分布情況
大型儀器設備包括以下10種: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流變儀、全自動麻醉機、全自動呼吸機、CT機、彩超、C型臂X線機、生命體征監護儀、手術顯微鏡。截止到2008年年底,通遼市科爾沁區9個鄉鎮(蘇木)衛生院10種大型醫用設備共有59臺,其中CT機2臺、彩色多普勒超聲儀5臺、C型臂X線機1臺、半自動生化分析儀8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4臺、生命體征監護儀16臺、手術顯微鏡1臺、全自動血流變儀2臺、全自動麻醉機9臺、全自動呼吸機11臺。從各鄉鎮(蘇木)衛生院擁有的大型設備資源總量(實際擁有的臺、件數)來看,通遼市紅星醫院擁有量最多,為15臺,所占比重為33.3%;莫力廟蘇木衛生院擁有量最少,為0臺。
2.2.3 通遼市科爾沁區9 個鄉鎮(蘇木)衛生院占地面積、房屋建筑面積、實有床位、萬元以上儀器設備按人口分布、地理分布的公平性分布情況
根據通遼市科爾沁區9所鄉鎮(蘇木)人口累計百分比、面積累計百分比和萬元以上儀器設備、實有床位擁有數量累計百分比,分別繪制萬元以上儀器設備、實有床位擁有數量按人口分布、按地理分布的Lorenz曲線,見圖1、圖2,同時根據公式計算出Gini系數,得到人口公平性系數(Gini系數)為0.32、0.46;地理分布的公平性系數(Gin i系數)為0.39、0.53。

圖1 大型設備床位資源按人口分布的Lorenz曲線

圖2 大型設備床位資源按面積分布的Lorenz曲線
3.1 衛生院固定資產、房屋建筑和儀器設備變化情況分析
3.1.1 衛生院固定資產變化情況分析
科爾沁區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2004~2008年間固定資產總數不斷增加,2008年是2004年4.26倍,這說明通遼市科爾沁區人民政府對基層衛生院的投入在不斷加大。
3.1.2 衛生院房屋建筑面積變化情況分析
科爾沁區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2004~2008年間房屋建筑面積不斷增加,2008年9所鄉鎮(蘇木)衛生院總建筑面積是2004年的1.4倍,比2004年凈增40.16%;業務用房面積是2004年的1.4倍,比2004年凈增40.15%。說明通遼市科爾沁區鄉鎮(蘇木)衛生院房屋總建筑面積,業務用房面積均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
3.1.3 床位變化情況分析
科爾沁區鄉鎮(蘇木)衛生院在近5年間編制床位數和觀察床位數變化不大,實有床位數呈現增長的趨勢;但床位按照人口分布的Gini系數為0.46,床位按照地理面積分布的Gini系數為0.50,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性,與成都地區相比相差較大[4]。
3.1.4 萬元以上儀器設備變化情況分析
通遼市科爾沁區鄉鎮(蘇木)衛生院萬元以上儀器設備分布不平衡,主要以50萬元及以下設備為主,另外,大型儀器按照人口分布的Gini系數為0.31,按照地理面積分布的Gini系數為0.36,也存在著不公平性。
3.2 衛生資源配置按照城區距離構成情況
通遼市鄉鎮(蘇木)衛生院衛生資源配置以城區為中心,呈圓形分布,距離城區半徑越近,衛生資源配置越好,表現為衛生院的規模大、布局較為合理、基礎醫療設備數量較多、床位資源相對較好,收入與支出越合理。床位資源按人口和地理分布的公平性越好;大型儀器設備資源按人口和地理分布的公平性相對較好。原因是越接近城區,經濟效益越好,衛生技術人員的待遇和環境越好。
4.1 結論
通遼市科爾沁區鄉鎮(蘇木)衛生院規模、布局不盡合理、設備資源、床位資源嚴重缺乏。大型儀器設備資源按人口和地理分布的公平性相對較好,而床位資源按人口和地理分布的公平性差距較大。
4.2 建議
4.2.1 積極推進基層鄉鎮(蘇木)衛生院的改革
調整現有鄉鎮(蘇木)衛生院的布局,嚴格控制規模,按服務人口、區域面積、業務總量等因素核定人員,衛生院的人員、業務、經費等劃歸旗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對其余原鄉鎮(蘇木)衛生院可以進行資源重組或改制。積極推進鄉鎮(蘇木)衛生院運行機制改革,探索搞活衛生院的多種運營形式,實行全員聘用制,形成有生機活力的用人機制和分配激勵機制,提高鄉鎮(蘇木)衛生院服務效率和水平。
4.2.2 增加基層鄉鎮(蘇木)衛生院的資金投入
2004日到2008年五年間, 政府對基層鄉鎮(蘇木)衛生院衛生資源的投入較之城市增加的幅度較低,造成基層鄉鎮(蘇木)衛生院房屋年久失修,基礎醫療設備缺乏,職工工作、生活環境得不到改善,衛生院僅靠藥品差價和醫療服務收入來維持工資的發放,有的連基本工資也難以保證。其主要原因是政府資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衛生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影響了高層次、高學歷人才的引進,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因此,中央財政應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基層鄉鎮(蘇木)衛生院的財政支持,地方政府也應加大衛生醫療支出,政府既要增加鄉鎮(蘇木)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也要逐步建立人員經費保障機制, 提高鄉鎮衛生院人員的薪酬與福利待遇。同時,在增加上級資金投入,地方資金配套的同時,也應該積極拓寬資金籌措渠道,采取自籌、捐贈、入股等多種籌資方式對現有衛生院房屋進行新建或改建,對其專業醫療設備進行必要的裝備,改善就醫環境和生活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當地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
4.2.3 進一步加強政府的政策性引導和監管
要進一步加強政府的政策性引導和監管,根據鄉鎮(蘇木)衛生院衛生資源配置的不同層次、類型,政府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總量控制,科學地進行區域衛生規劃。應對現有衛生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在增加衛生資源數量的同時,有意識將衛生資源向每平方公里衛生資源配置水平較低的地區適當傾斜,注重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羅娟,汪泓,崔開昌.上海市醫療資源配置狀況分析[J]. 中國衛生統計.2009,26(5):466-469
[2]郝艷華,吳群紅,高力軍.黑龍江省衛生資源分布與服務利用狀況分析及其改善策略思考[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10):49-52
[3]羅永忠.湖南省社區衛生資源分布公平性研究[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9(10):1578-1579
[4]楊柳樺,鐘鳴,楊建南.成都市14個區縣衛生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雜志.2009,36(4):673-675
[5]蔣輝.我國衛生資源配置公平性現狀分析[J]. 惠州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9(3):42-46
[6]何寧,辛怡.天津市衛生資源配置狀況及公平性研究[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261(3):174-176
[7]王春曉,馬林,何磅礴,等.2002—2006年廣東省衛生資源配置公平性趨勢研究[J]. 中國衛生資源.2010,13(6):304-306
Objective: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es for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and making policy by the authority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equity of the health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the public health centers in the villages and towns in Keerqin district of Tong liao city in Inner Mongolia. Methods: This investigation utilized the random sampling from the hierarchical group. The large-scale instrumentations, the number of sickbed and other related aspects in9 public health centres in the small towns in Keerqin district were investigated. The data were hand led with SPSS15.0. The Lorenz curve was drawn and Gini coefficient was calculated by applying Matlab 7.0. Results: From2004 to2008 the total price of fixed assets, area of occupying and building, number of sickbed and large-scale instrumentations in the villages and towns in Keerqin district grew rapidly. The Gini coefficient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ations and number of sickbed according to population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was0.32,0.46,0.39 and0.5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urve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cale, layout, percapita health resource and sickbed in the public health centers in the villages and towns in Keerqin district of Tong liao city are unsatisfactory from the angle of both population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which partly contributes to the difficulty in seeking an experienced doctor for patients and poor general medical service. These problems can be solved th rough advancing the reform of public health centers and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in these medical establishments.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9.135
內蒙古社科聯重點立項科研課題(09004);教育部人文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09YJAZH046)
趙文海(1962.10-),男,漢族,內蒙古通遼市人,碩士,副教授,副院長,主要從事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研究工作。趙晗:內蒙古民族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