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省高職院校開展陽光體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王 超 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陽光體育在我國實施以來,對我國學校體育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試圖分析湖南省高職院校開展陽光體育的現狀,探索在高職院校開展陽光體育的發展對策,以期對陽光體育更好的發展提供參考。
陽光體育;現狀;對策
本文試圖以湖南省高職院校開展陽光體育的現狀為切入點,探索在高職院校開展陽光體育的發展對策,以期對陽光體育更好的發展提供參考。
本研究是以湖南省10所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進行收集資料和數據,對所獲數據采用數理統計法進行分析處理。
3.1 湖南省高職院校開展陽光體育的現狀及分析
1)湖南省高職院校對陽光體育的開展重宣傳、輕實效

表1 湖南省高職院校對陽光體育的組織實施調查表 N=10
從表1來看湖南省100%的高職院校都轉發了三部委的文件,舉辦了陽光體育運動啟動儀式,成立了學院陽光體育領導小組,對學校體育工作有了更強的關注,同時也調動了廣大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但在實際操作中只有60%的院校設置了陽光體育計劃,20%的院校開展了活動。大多數學院領導對陽光體育運動的態度仍然是“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作為陽光體育運動的主體,學生除了每周上一次體育課外,每天還要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然而,大多數院校課外體育活動因為體育設施的不足而不能正常開展,極大地影響學生課余鍛煉的積極性,能夠真正保質保量的開展課外活動的學校比率太少,跟國家要求的每天一小時地體育練習相差很遠。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也使我們對舉國體制的“陽光體育”能走多遠產生了懷疑。
2)場地器材條件無法保證陽光體育運動的順利開展

表2 湖南省高職院校體育場地調查表N=10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需要場地器材設備作保證的。無論如何優秀的體育教師沒有體育器材,沒有像樣的場地,都很難上好一堂體育課。
據表2得知,70%高職院校有標準田徑場;60%的高職院校有室內場地;80%高職院校有健身房;只有2%高職院校有游泳池。部分院校只有幾個籃球場和非標準田徑場。雨雪天氣或部分運動項目(如游泳)因為沒有活動場地而不能正常開展體育鍛煉。有室內場地的學校因為場地的管理和器材的損耗,沒有經費維修,一般都不對外開放,只有在上課或訓練時才使用。
3)師資狀況也是影響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重要原因

表3 湖南省高職院校體育師資狀況調查表N=153
從表3可知,在調查的十所高職院校中,在校的女體育教師普遍數量較少,僅占調查人數的17.6%;從職稱來看30.7%是助教,51.6%的是講師,15.1%的是副教授,2.6%的是教授,說明高級職稱的老師太少,從而導致學科帶頭人少。另外據調查可知,高職院校的兼職體育老師較多,占調查總數的12.4%,這說明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人數不多,教師只能負責每周的體育課,根本就談不上開展課外活動。所以許多院校學生到了大二就沒有體育課了,國家學生體育健康測試也沒有了,剩下的只有靠自己自覺去練、去學了。
3.2 湖南省高職院校開展陽光體育的對策研究
1)加大體育課程資源項目的開發與利用
加大體育課程資源項目的開發與利用,豐富“陽光體育運動”的內容與形式,其主要途徑包括:第一、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如簡化動作技術難度,降低負荷要求;開發傳統民族體育活動如武術、太極拳等。并且可對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改編創新,使其適應現代社會和世界體育發展的要求。力爭使新的教學內容符合普通學生的基本能力,并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掌握和喜愛。第二、與現代的休閑娛樂方式相結合。利用自然、家庭、社會資源,結合現代學生喜愛的潮流,把一些在社會生活中見到的有健身性、娛樂性和時代性的運動納入體育課程體系,如街舞、拓展運動等。第三、組織體育教師擔任教練和指導,成立各種體育活動小組和體育俱樂部。定期組織開展各種小型競賽與傳統體育比賽,活躍校園文化活動。如田徑運動會,籃球聯賽等,同時,抓好學校各種運動代表隊的訓練工作,提高運動競技水平,為校爭光。這樣使學生在校期間至少掌握一到兩項鍛煉技能,為陽光體育順利實施做好鋪墊。
2)加強體育課程理念建設,使陽光體育日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在國家進行課程改革時,學校的有關負責人一定要明確體育課在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取代的作用,確立體育課程的重要地位,把陽光體育像其他科目一樣列入日常的課程教學計劃當中去,建立教學--訓練--競賽于一體的完整的體育課程理念,形成一種新的模式。使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獲得教學理論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從而使陽光體育日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發揮體育的本質功能,以整體的課程觀構建相對完善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為開展陽光體育做好鋪墊,也是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點和突破點。
3)提高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提高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要深化學校體育教育體制改革,建立全面公正地反映體育教師工作特點與內容的評價體系,把完成相應的課外輔導任務、學生體質測試和校外競賽的成績等納入教師工作的績效進行評定。形成教師工作的激勵機制;其次,要落實政策,培育和發展教師人才市場,拓寬師資培訓的渠道,形成教師培訓的內在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培訓質量,增強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第三,實行教師工資待遇與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效果等掛鉤,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培訓選拔和晉升制度,設立骨干教師培訓專項基金。
4)創設多種課程模式
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體育課程設置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區別對待”的教育宗旨和原則,滿足學生個體不同層次的發展需求,使學校體育在促進大眾健身活動的普及與提高校園競技水平兩方面獲得共同的發展,從而使陽光體育運動在健身與競技、普及與提高方面獲得平行的發展。比如對體質健康測試不能達標的學生開設的體育基礎課,通過有針對性的指導來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對體弱、殘障、處于病后恢復期的學生開設具有較強針對性與指導性的康復保健課;對高水平運動隊、具有專項特長或希望繼續提高技能水平的學生開設專項訓練課。這樣學生可以學會并掌握一兩項運動的基本技能及方法,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
5)建立與課程改革目標相一致的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體育潛能
建立以體育能力和體質健康為雙要素的學生體育成績評價體系:第一、根據高職院校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反映學生多年來體育學習的實際情況,以學生體育能力作為評價要素。第二、突出大學生體育參與行為與態度在體育成績中的分值權重。第三、建立大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質健康改善狀況的追蹤和督導的制度,制定相關的素質練習方法,把學生的進步計入到學生的體育成績中,并成為學生評價“三好”學生與獎學金的一項依據。重視評價的過程,促使學生掌握評價的方法和標準,具備基本的評價能力,從而使學生的體育鍛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高職院校領導對陽光體育重視程度不夠,未形成一種長效機制,普通大學生對陽光體育不甚了解;大多數高職院校人均體育經費投入不足,場地器材短缺,現有的體育設備比較陳舊,存在安全隱患。
2)師資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師在科學研究以及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方面有所欠缺,很難適應現代大學生對體育知識的需求。
3)加強體育課程理念建設,通過設立多種體育課程模式和建立體育能力加體質健康的雙重體育成績評價體系來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熱情,從而使陽光體育日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1]劉海元,袁國英.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 [J]. 體育學刊.2007.4
[2]夏力.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可行性措施探析[J].銅凌學院學報.2007.6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