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李曉曄 何賢偉 羅盛為 王文榮 王培壽 胡助云
1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土地整理中心,海南海口 570203
2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耕保處,海南海口570203;3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計財處,海南海口570203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績效評價探析
李彬1李曉曄1何賢偉2羅盛為1王文榮3王培壽1胡助云1
1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土地整理中心,海南海口 570203
2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耕保處,海南海口570203;
3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計財處,海南海口570203
本文以簡單的專家集體商議的辦法來確定績效評價指標的權重,簡化了評價過程,可操作性較強,所構建的土地開發整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從土地開發整理工程措施對土地利用的影響入手,較準確地計量和描述了因土地開發整理投資項目的實施給經濟、生態環境、社會等方面帶來的效益與效果,從總體上分析和評價了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綜合效應, 對于相同類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績效評價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土地開發整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綜合效應
20世紀90年代,我國糧食生產出現了新的徘徊,糧食供需矛盾突出,使我國的糧食問題成為國內外關注的新熱點。面對我國十分有限的耕地資源,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土地利用戰略的必然選擇[1]。根據國家部署,從1998年起,我國實施了大批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為提高農田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促進新農村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帶來的效果和影響卻缺乏深入細致的分析和論證,使得土地開發整理績效分析成為土地開發整理研究的重要課題。
績效評價的定義是開展項目績效評價相關各方相互溝通和理解的基礎。它是指根據設定的績效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對財政支出產出和效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當前土地整理績效評價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在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后,運用層次分析法(AHP)[2,3,8],專家調查法(Delphi)[6]、熵法[13]等來確定權重,最后以綜合評價模型來確定評價結果。上述確定權重的方法理論性較強,形式上比較嚴謹,但工作量大,要求評價者要有較深的數學理論功底,而且也不一定切合實際,在實際工作中可操作性差。
為此,本文嘗試以簡單的專家集體商議的辦法來確定權重,即采用專家打分的方法給每個指標賦值,整個指標體系的總分是100分,每個指標的分值也就代表了指標權重值,最終將所有指標的分值加和即為評價結果,并以海南省昌江縣十月田金牌基本農田土地整理項目為例, 構建土地整理項目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論證該方法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期為土地整理項目績效評價的研究和實踐提供科學依據。
項目區氣候類型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常年無霜,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23.7℃,多年平均降雨量1950mm,年內干、濕季明顯;干季11~4月,干燥少雨,降雨量僅占年總降雨量的20%,濕季5~10月,高溫潮濕,降雨量占年總降雨量的80%,多年平均徑流深950mm,多年平均徑流系數0.49,年均流量3.01m3/s。多年平均風速3~4m/s,最大瞬時風速大于40m/s。多年平均蒸發量1400mm,多年平均相對濕度85%。項目區地形屬丘陵性田洋,田洋相對平緩,南高北低,有兩條大排澇土溝,由南向北流入下游。
項目區內已經完成土地確權登記,并已發放集體土地所有權證,土地塊權屬明確、清楚,無爭議。項目區總土地面積318.56 hm2,涉及王炸村村委會以及紅田農場。除園地、林地、居民地和公路,建設規模為297.36hm2,其中耕地270.39hm2,占項目區建設總面積的84.88%,目前農田內主要種植水稻和甘蔗等作物,田塊不規則,面積狹小,田埂占地面積較大;農村道路3.13hm2,占項目區建設總面積的0.98%,全部為土路,標準低,沒有統一規劃,占地面積大,部分需要重新規劃;農田水利用地4.17hm2,占項目區建設總面積的1.31%,其中絕大部分已經老化,報廢,且這些灌溉排水溝渠在整體上設計不合理,大部分農田沒有獨立的溝渠,實行串灌串排,不利于農業生產,需要重新規劃;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情況見表1。
在進行土地開發整理績效評價評價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指標體系,全面反映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從準備、決策、實施、驗收至經營全過程的實際狀況以及實際狀況與預期結果的偏離程度,從而得到科學的評價結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包括項目工程技術措施指標、經濟效益指標、社會效益指標和生態環境效益指標,以便對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過程、經濟效益、環境影響和可持續性做出客觀評價[6]。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一般包括土地平整工程、道路工程、灌排工程、農田防護工程和土壤改良工程等基本工程類型。它是一項旨在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的工程技術措施,技術條件和技術措施等對土地整理成功與否影響很大。土地整理技術評價主要是對規劃設計水平、技術保障措施和保障程度等進行再分析。工程技術評價的主要指標有耕作層厚度、田塊方向布置等
土地開發整理必須是在經濟上可行的,以有限的資源消耗來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這也是進行土地整理的重要動力之一。土地開發整理經濟效益評價指標新增耕地比率、農民人均收入等。
土地開發整理社會效益明顯,它能改善農村社會環境, 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晰土地權屬,從而促進社會穩定和全面發展。土地開發整理社會評價指標主要有土地權屬、社會穩定度等。
保護自然、改善景觀和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是土地整理的目的之一。土地開發整理生態環境效益評價指標主要有景觀美感、生物多樣性等。在遵循科學性與實用性、全面性與簡明性、定性與定量、通用性與專用型相結合績效評價指標選取原則基礎上,結合該土地整理項目內容和目的,我們構建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2。

表1 土地利用結構現狀統計表(單位:hm2)

表2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績效評價體系
本文以簡單的專家集體商議的辦法來確定權重,即采用專家打分的方法給每個指標賦值,整個指標體系的總分是100分,每個指標的分值也就代表了指標權重值,最終將所有指標的分值加和即為評價結果
本文根據構建層次遞階結構,采用專家集體商議的方法給每個指標賦值,整個指標體系的總分是100分,每個指標的分值也就代表了指標權重值。
專家對各指標進行量化打分后,把所有指標的得分值直接加總得到總分。再根據項目總分的高低,給每個項目進行定性分等。評價等次根據綜合考評得分確定優秀(90分以上)、良好(70~90分)、合格(60~75分)、不合格(60分以下)四檔。具體打分情況如表2。

如圖1所示,結果表明:①整理后項目工程技術指標的分值有較大的提高,說明項目區通過實施平整土地、農田水利設施、道路等工程措施,使農田設施狀況有了較大的改善;②項目實施后產生的經濟效益比較顯著,其中新增耕地面積10.4公頃,項目實施后每年可增凈產值250.38萬元。項目區總投資768.71萬元,按整理面積297.36公頃(合4460.4畝)計,每畝投入量約為1723.9元; 按規劃整理后的耕地面積280.79公頃(合4211.85畝)計算,每畝每年產出率為594.4元,每畝投入產出率為594.4/1723.9=34.5/100元。據此推算,項目靜態回收期為3.07年;③整理后項目區的生態環境分值略有提高,但相對其他分值的變化,增幅不大。這是因為海南省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位置和多年的生態建設使得海南島的生態環境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④項目實施后,產生的社會效益最為明顯,主要表現在它有利于社會穩定;使農民增加了收入;增加了土地的供養人數。依據所建立的土地開發整理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專家打分,綜合得分為76分,屬良好等級。
本文以簡單的專家集體商議的辦法來確定評價指標權重,簡化了評價過程,可操作性較強,所構建的土地開發整理指標體系,從土地開發整理工程措施對土地利用的影響入手,共選取了4個二級指標,22個三級指標,較準確地計量和描述了因土地開發整理投資項目的實施給經濟、生態環境、社會等方面帶來的效益與效果,從總體上分析和評價了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綜合效應, 對于相同類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績效評價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1]盧景麗.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8,33(5):90-93
[2]金曉斌,黃瑋,易理強,等.土地整理項目績效評價初探[J].中國土地科學.2008, 22(6):57-62
[3]楊盡,楊波.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效益評價體系構建[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5):12213-12215
[4]李敏,趙小敏,龔紹琦,等.提高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經濟效益的途徑[J].農業工程學報.2004, 20(3): 262-265
[5]劉洋,譚文兵,陳傳波,等.土地整理模糊數學評價模型及其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2005, 21(增刊): 164-166
[6]王璦玲,趙庚星,李占軍.土地整理效益項目后綜合評價方法[J].農業工程學報.2006,22(4): 58-61
[7]嚴金明,夏素華,夏春云.土地整理效益的分析評價與指標體系建立[J].國土資源情報.2005(2):36-42
[8]吳懷靜,楊山.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土地整理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4,20(6):61-6
[9]李巖,趙庚星,王瑗玲,等.土地整理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及其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2006,22(10):98-101
[10]范金梅.土地整理效益評價研究[J].中國土地.2003,(10):14-15
[11]張正峰,陳百明.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03,19(2):210-213
[12]馮歡.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土地整理項目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13]吳冠岑,劉友兆,付光輝.基于熵權可拓物元模型的土地整理項目社會效益評價[J].中國土地科學.2008,22(5): 40-46
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Land Consolation Project
Li bin1Li xiaoye1He xianwei2Luo shengwei1Wang wenrong3Wang peishou1Hu zuyun1
1 Land Consolidation Center,Department of Land,Environment & Resources of Hainan Province,Haikou,570203,China;
2 Department of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Department of Land,Environment & Resources of Hainan Province,Haikou,570203, China
3Department of Finance, Department of Land,Environment & Resources of Hainan Province,Haikou,570203, China
Based on the simple method of the expert negotiating,this paper made sur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es weights, that simplified the evaluation process and the maneuverability was strong. 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that the engineering measures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on the land use. The index system accurately measured and described the benefits and effect w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took for econom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ety.This paper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overall,has good guidance for the same typ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mprehensive effect
F311
A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185
李彬(1982-),男,內蒙古集寧人,博士,主要從事土地整理與土地規劃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