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娟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 410100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田小娟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 410100
方法:將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方式和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藥理學》教學,課程結束后對二組同學進行教學效果評價。結果表明: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方式進行藥理學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建構主義理論;藥理學
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對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不僅僅是獲得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具備終身學習和自我發展的潛力。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很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近年來提出的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1],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很有幫助。在《藥理學》的教學中,我們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新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校2009級中專護理專業4個班的學生243人,年齡16~19歲,均為女生,學制3年,隨機抽取2個班為對照組(121人),另2個班為實驗組(122人),兩組學習時數相同, 為同一教師授課。學生年齡、文化基礎、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均 P >0.05),具有可比性。
2.1 教學方法 教材統一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的《藥理學》,在2010下學期《藥理學》教學中,對照組按傳統教學方式授課,即以教師為中心,老師講、學生聽,以被動學習方式進行授課。實驗組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模式授課,即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的教學方式授課?,F以第三章“局部麻醉藥”為例進行闡述。
(1)課前準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內容,將教學內容分解為多個問題,提前1周告訴學生,布置預習內容,組織學生觀看手術錄像及參觀外科手術實驗室,建議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局麻藥的相關資料,在課前把醫學基礎課程的相關知識及外科學的相關知識結合起來,初步建構對局麻藥的認識。
(2)教學過程:①情境創設。一位將行剖宮產術的孕婦,需要采用什么的麻醉方法?是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為什么使用麻醉藥之后做手術,病人沒有疼痛的感覺?局麻藥的作用機理是什么?使用局麻藥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問題?等待的病人心理活動會有哪些變化?在手術室外等候的家屬又會有什么樣的感受?請學生分別扮演病人、醫生、麻醉師、護士和家屬,創設一個模擬情景。②討論協作。學生圍繞目標和內容,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各抒己解。為防止無人發言而冷場的尷尬局面出現,教師應適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各小組長根據討論情況將局麻藥的作用、用途、不良反應和用藥護理進行歸納、總結并向全班匯報。③點撥總結。教師對學生的匯報給予恰當的評價,表揚積極發言、善于思考、主動參與的學生,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對于膽子較小、不夠主動的同學,將要負責下一次討論課的組織任務,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最后,對本次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授,做系統的總結。④意義建構。建構主義對知識意義建構是將新的知識加入到原有知識中,使原有知識得到充實;二是新的知識與原來知識重新組合,構成新的知識。指導學生為闌尾炎手術患者擬定一個麻醉方案,將局麻藥與臨床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對局麻藥建構一個系統、完整的概念。
(3)評價方法:①課程結束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教學方法的評價。統一發放問卷,當場收回。共發出問卷122份,收回122份,有效回收率100%;②理論考試從學校題庫中隨機抽取組卷,閉卷考試,教研室組織閱卷。
2.2 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兩樣本均數t檢驗。
3.1 學生對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教學方法的評價結果見表1
表1 實驗組學生對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教學模式的評價(n=122)
3.2 兩組理論成績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理論成績比較(分,X±S,)
4.1 建構主義理論體系和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1]。這一理論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因此,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助”、“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中的“四大要素”和“四大屬性”[1]。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模式上,圍繞“四大要素”作出設計,并運用于《藥理學》教學中。
4.2 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教師“滿堂灌”,唯恐知識講得不夠多、不夠全、不夠深,想把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而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感官被動獲得的而是認知主體的主動建構[2],其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中,學生是認知主體,教師只是組織者、促進者和幫助者,調整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從根本上解決了只強調教師“教”,而忽視學生“學”的傳統教學的弊端。通過建構與現實相仿的教學情景,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93%),學習積極性增強(89%)。在協作學習中,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理解事物可能不夠全面,當在教師適當引導下,共同討論,相互彌補,對事物有了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對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在理論知識測評中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
4.3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教學中運用建構主義“四大要素”即“情景”、“協作”、“會話”、“意義建構”, 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情境的設置,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采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勇于鉆研的精神。其次,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檢索和應用能力,因為在解答問題時,必須查閱資料,收集信息,利用一切資源。第三,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合作,在民主、互助、真誠、愉快的協作環境中充分發揮團體成員的互動作用[3],增進了相互間的溝通和情感,培養了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的精神,調查中87%的同學認為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第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一種和諧、輕松、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習,鞏固原有知識,構建新的知識,學習效率得到提高,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1]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 143( 5):74-81.
[2]萊斯利·P·斯特弗,杰里·蓋爾.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54
[3]馬春華.建構主義理論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圈,2007,(17)
G4
A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1.078
田小娟(1962-),女,長沙衛生職業學院,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