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娟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病原病理學教研室,江西 撫州 344000)
江西省鄉村醫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吳 娟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病原病理學教研室,江西 撫州 344000)
目的探討我省鄉村醫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方法對1 208名鄉村醫生進行SCL-90癥狀自評量表調查。結果我省鄉村醫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其中軀體化、抑郁、焦慮、偏執、敵對等5項指標與全國常模相比有極顯著性差異。研究認為資格認證、養老保障缺失和新農合沖擊是影響我省鄉村醫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同時中老年鄉村醫生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偏執等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青年鄉村醫生,且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我省鄉村醫生尤其是中老年鄉村醫生心理健康存在明顯的心理衛生問題,這應該引起社會的重視。
江西省;鄉村醫生;心理健康狀況
鄉村醫生是直接為廣大農民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 務的最重要的衛生人力資源,是在中國農村中分布最廣泛、服務最有效的一支生力軍[1]。為了解我省鄉村醫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探討其影響因素,我們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以及自行設計的《鄉村醫生基本信息與相關狀況調查表》對我省鄉村醫生進行測試。
研究對象為在江西中醫藥高專進行資格培訓的我省鄉村醫生。共發放問卷1 285份,收回有效問卷1 208份,有效回收率為94%。有效樣本的年齡19~62歲,平均年齡為(39.2±7.1)歲。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以及自行設計的《鄉村醫生基本信息與相關狀況調查表》對我省鄉村醫生進行測評,并在調查實施前對調查人員進行了集中培訓。全部測試工作在6個月內完成,測試以整群為單位,在統一組織下進行團體測試,測試問卷當場全部收回,答卷內容全部輸入計算機,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共90個項目,包含10個因子,即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和其他(飲食、睡覺)。《鄉村醫生基本信息與相關狀況調查表》包括六大方面16個項目,主要包括被調查人員的性別、年齡、住址、醫保、養老、執業資格、家庭收入等。
在本次測試中,與全國常模相比,我省鄉村醫生的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等因子的均分都高于全國常模,其中軀體化、抑郁、焦慮、偏執、敵對等5項指標與全國常模相比有極顯著性差異(見表1)。
表1 2組 SCL-90各因子均分的比較(±s)

表1 2組 SCL-90各因子均分的比較(±s)
注:★P<0.01
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因子 我省鄉村醫生 全國常模1.81±0.52 1.64±0.57 1.63±0.62 2.11±0.64 2.25±0.55 1.70±0.63 1.25±0.39 1.58±0.57 1.33±0.46 1.37±0.48★1.62±0.58 1.65±0.61 1.50±0.59★1.39±0.43★1.46±0.55★1.23±0.41 1.43±0.59★1.29±0.43
我省中老年鄉村醫生在軀體化、抑郁、焦慮、強迫癥狀、恐怖等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青年醫生,且2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
調查發現,經濟收入不穩定、無錢養老、缺乏必要的醫療保障、難以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是影響我省鄉村醫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當前各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簡稱“新農合”)是以大病統籌為主,而鄉村醫生提供的服務并未納入合作醫療的補償范疇,這無形中使農民就醫流向高層次。一些地區“新農合”實施后,鄉鎮衛生院和縣醫療機構的作用得到了強化;相比之下,村衛生室的功能弱化。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外出務工人員增多,由于醫療設備陳舊(基本上還是靠體溫計、聽診器和血壓計等“老三件”診治疾病),病人數量急劇減少。上述因素使鄉村醫生收入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故病源流失是鄉村醫生目前普遍面臨的問題。
表2 中老年鄉村醫生與青年鄉村醫生SCL-90各因子均分的比較(±s)

表2 中老年鄉村醫生與青年鄉村醫生SCL-90各因子均分的比較(±s)
注:★P<0.01
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因子 中老年鄉村醫生 青年鄉村醫生1.84±0.53 1.71±0.58 1.64±0.60 2.37±0.65 2.41±0.52 1.69±0.61 1.30±0.34 1.59±0.53 1.38±0.47 1.72±0.51★1.60±0.57★1.66±0.59 2.03±0.63★2.18±0.55★1.72±0.62 1.21±0.38★1.56±0.54 1.36±0.45
調查中我們發現養老一直是困擾鄉村醫生的問題。根據《鄉村醫生從醫管理條例》規定,男性超過60歲、女性超過55歲的鄉村醫生將不再予以執業注冊,停止其醫療行為。因此,老年鄉村醫生處于失業和老無所養的尷尬境地。同時無法取得執業資質也在困擾著鄉村醫生[2]。按照國家規定,2010年全國大多數鄉村醫生要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而鄉村醫生晉升執業助理醫師必須要有中專以上學歷才能報考,但現在在崗的大多數鄉村醫生已年過四十,工作了二三十年,根本沒有上過正規中專,很難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這部分人沒有工資,沒有養老和醫療保險,失業后還要贍養老人,照顧家人,又無力從事其他勞動,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因此在測試中,他們的抑郁和焦慮表現地較為明顯。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青年鄉村醫生在執業資質問題中的焦慮感遠小于中老年鄉村醫生。因為青年鄉村醫生大多受過正規的醫學教育,想要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并不困難。同時他們的就業面較為廣泛,家庭經濟負擔也遠輕于中老年鄉村醫生。
我國要實現小康社會,達到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全球衛生戰略目標,首先要把農村衛生工作搞上去[3]。而鄉村醫生是農村衛生保健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是我國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的網底。其生存狀況和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而鄉村醫生在學歷、職稱、養老、社會地位等方面明顯存在劣勢,其前景存在很大的不可預知性,因此,我們應更加關注該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本調查也提示職能部門在組織鄉村醫生培訓時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指導,安排適量的心理輔導課程,使鄉村醫生更好地為我國初級衛生保健服務。
[1]任苒.沉重的期待:中國鄉村醫生發展七個突出問題[J].中國衛生人才,2007,11:18~20.
[2]劉繼同.中國鄉村醫生的未來與醫務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工程[J].中國衛生人才,2007,3:36~38.
[3]張志友.豫西地區鄉村醫生現狀調查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6,8(13):1066~1067.
R195
B
1671-1246(2011)02-0104-02
本文系江西省衛生廳2007年資助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