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文,余尚昆
(長沙市衛生學校,湖南 長沙 410100)
在校助產生和臨床助產士關愛能力調查及分析
董小文,余尚昆
(長沙市衛生學校,湖南 長沙 410100)
目的分別了解在校助產生和臨床助產士關愛能力現狀、影響因素,2者進行對比,為培養在校助產生關愛能力提供依據。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對148名在校助產生和對2所三級醫院、1所二級醫院的81名助產士的關愛能力進行問卷調查,對其關愛能力現狀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臨床助產士關愛能力評分最高,在校助產生在護理技術操作中的關愛態度及關愛行為有待提升。結論改進教學方法特別是產科學實驗教學方法,在實驗教學中塑造臨床實習環境,通過實踐活動使在校助產生體驗關愛,增加照顧產婦的經歷,提高在校助產生的關愛能力。
在校助產生;臨床助產士;關愛能力
隨著現代護理專業的發展,美國護理學會強調:現代護理實踐的4個基本特征之一是建立和促進健康和治愈所需要的、體現關愛的關系[1]。杜友蘭博士[2]認為護理關愛是一種護理介入,良好的護理關愛可以增進人們的希望、快樂,促進疾病痊愈。作為產科??谱o士的助產士,她們的護理工作維系著母子生命,面對產婦妊娠期間和分娩時的痛苦,助產士關愛能力的提高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現對在校助產生和臨床助產士的關愛能力進行調查分析,為在校助產生關愛能力的培養提供依據。
1.1 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法,2010年10月選取我校中專層次的助產專業二年級學生148名;我校教學醫院2所三級醫院和1所二級醫院的81名助產士作為調查對象,有效測試樣本229名,均為女性。
1.2 方法
采用開放式問卷提問,于2010年10月,對我校中專層次的助產專業二年級學生148名,我校教學醫院2所三級醫院和1所二級醫院的81名助產士發放問卷,問卷發放前,向調查對象說明本問卷研究目的和意義,調查對象自愿參與,匿名填寫。要求調查對象從主觀感受談對助產士關愛具體行為的描述、認識及對開設關愛課程的態度。其態度測評采用三等級評分法,即很有必要、有必要和沒有必要。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29份,收回有效問卷229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
1.3 統計
使用Polit內容分析法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結合量化百分率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比較。
2.1 在校助產生對助產士關愛行為的描述
在校助產生對助產士關愛行為的描述,以學生回答率按降序排位分別是良好的溝通技巧、提供以產婦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建立互相信任和幫助的關系、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術、具有良好的護士專業形象,具體見表1。
2.2 臨床助產士對助產士關愛行為的描述
臨床助產士對助產士關愛行為的描述回答率按降序排位分別是建立互相信任和幫助的關系、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術、提供以產婦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具有良好的護士專業形象、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具體見表1。

表1 在校助產生和臨床助產士對助產士關愛行為的描述(%)
2.3 護理技術操作中在校助產生和臨床助產士的關愛態度和關愛行為情況(見表2)

表2 護理技術操作中在校助產生和臨床助產士的關愛態度和關愛行為情況(%)
3.1 在校助產生關愛能力現狀分析
3.1.1 臨床助產士的關愛能力高于在校助產生 這可能是因為在臨床工作過程中,助產士融入到與產婦直接接觸的實際工作中,從照顧產婦的實際行動中學習關愛的知識、形成關愛的態度,對“關愛母親”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最終達到關愛能力的提升。
3.1.2 在校助產生在護理技術操作中的關愛態度和行為有待提升 根據國外研究和相關理論[3],在校學生接觸臨床時間較少,影響關愛能力的因素可能有學校氛圍、實驗課氛圍和教師的影響作用等,特別是我校招收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多數是獨生子女,還處在被人照顧、嬌寵的時期,同時,由于他們是初中畢業生,基礎文化知識不扎實,導致她們在關愛態度、關愛行為上還不能呈現出關愛他人的能力。表2顯示,65.54%的在校助產生認為有必要開設關愛課程,說明這些學生有培養自身關愛能力的要求。因此,學校有責任幫助她們建立關愛的價值觀和提升關愛的能力,使其能夠順利完成專業社會化,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人員。
3.2 提高在校助產生關愛能力的對策
3.2.1 開設關愛課程,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中特別是實驗教學中塑造臨床實習環境,通過綜合運用建立關愛小組、角色扮演、病案討論、情景教學、臨床實習等實踐活動使在校助產生體驗關愛,增加照顧產婦的經歷,提高在校助產生的關愛能力。
3.2.2 發揮教師的角色模范作用 教師的示范作用是關愛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所持的關愛態度會通過教學過程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演示中要向學生展示出自然微笑、周到服務、溝通到位等人文關懷行為,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使得在校助產生的關愛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1]Mark P,Vonessen L,Sjoden P O.Perceptions of caring among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their staff[J].Cancer Nurs,2000,23(1):32~39.
[2]杜友蘭.護理理論與實務的應用[M].臺北:華杏出版社,2002.
[3]Priscilla R,Simmons P R.Relationships among ChildhoodParental Care,Professional School Climate,and NursingStudent Caring Ability[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1996,12(6):373~ 378.
G526.5
B
1671-1246(2011)16-0120-02
Vol.29 2011 No.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