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翠萍
(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淮安 223300)
細菌培養與分離項目教學設計案例
戴翠萍
(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淮安 223300)
細菌培養與分離;項目教學;教學情境
1.1 細菌培養與分離項目的學習目標
本課程是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生通過任務訓練和技能實踐,獲得必要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專業技能,系統構建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的相關知識及技能體系,可以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1.2 細菌培養與分離項目的功能定位
細菌接種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學習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課程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后續專業課程學習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
1.3 學生能力基礎分析
本項目的教學對象是五年制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學生已學習部分專業基礎課,具備一些醫學基本技能,對未來職業崗位有一定的了解,對于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既期望又感到緊張。
1.3.1 學習能力分析 我校招收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是初中畢業參加中考并達到一定分數線的學生,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但邏輯推理能力較弱;之前學習了公共基礎課程、解剖學和生理學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初步具備學習本項目的能力。
1.3.2 職業技能分析 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微生物總論的部分內容并掌握了相關技能,具有完成此項目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1.3.3 情感態度分析 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有上進心,對學習有較強的求知欲,但尚缺乏學習主動性和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
1.4 項目實施條件
醫學檢驗實訓中心設施齊全,分區合理,為學生提供了醫院微免室的全真學習環境和實訓環境。學校與多家醫院保持持續而良好的合作關系,方便學生進行臨床實踐、見習,淮衛迪安醫學檢測中心更讓學生不出校門就獲得了臨床實踐、見習的機會。
2.1 學習目標設定
根據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及學生學習能力的調研結果,確定本項目學習目標。
2.1.1 認知目標(1)了解培養基物理性狀的分類;(2)掌握培養基制備的流程、注意事項、細菌生長與繁殖的條件;(3)掌握細菌接種、分離與培養的方法;(4)掌握細菌接種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5)掌握細菌的培養方法;(6)學會觀察細菌的生長現象。
2.1.2 能力目標(1)通過預習及查閱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的能力;(3)通過師生互動,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4)通過實踐操作,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無菌意識。
2.1.3 情感目標(1)通過自評、互評、師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不斷進取的學習態度;(2)通過本項目,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和扎實的工作作風;(3)培養學生的愛傷觀念。
2.2 學習任務描述
(1)資訊: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料和信息,在教師的幫助下為項目儲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2)計劃: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小組為單位,制訂合理的項目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小組成員進行必要的分工。(3)決策:指導學生進行各項任務的實施,采用自主探究、討論、小組合作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最佳教學效果。(4)實施:按照計劃進行項目的實施,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并注重學生素質目標的達成。(5)檢查:教師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檢查,給予必要的指導,學生對項目成果進行展示,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6)評估:通過組內自評、組間互評和教師總評對本次項目教學進行評價、總結。
2.3 學習內容組織(見表1)
2.4 教學情境創設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的職業教育理念,根據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創設了以下情景:(1)全真實訓情景:無菌室、無菌臺、培養箱等全真情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2)小組合作:創設了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工作情境;(3)角色互換:師生角色互換,創新了傳統的課堂情景。
2.5 教學資源準備(見表2)
2.6 教學過程實施(見表3)
2.7 教學設計評價
評價方式采用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相結合,評價形式有自評、互評、師評,分別從組員積極性、團體協作性、每個項目任務完成的情況、實踐操作技能、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
G441
B
1671-1246(2011)16-0089-02
Vol.29 2011 No.16

表1 學習內容的認知目標與能力目標概況

表2 教學資源準備情況

表3 教學過程實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