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亮
淮南礦業工程公司 ,安徽淮南 232038
高、底抽巷綜掘施工皮帶機出矸系統優化
丁亮
淮南礦業工程公司 ,安徽淮南 232038
高、底抽巷綜掘施工特點,巷道跟著巖層掘進,坡度變化塊,變坡點較多,底板地壓大變形快、不平直。要想施工快速高效,必須確保皮帶機出矸系統的連續性、穩定性。本文根據實際生產對整個出矸系統的各個環節,進行優化改進,提高了施工的可靠性、安全性,收到了良好的經濟生產效應。
皮帶機;飄帶;跑偏;改進;效率
目前綜掘施工高、底抽巷主要問題是巷道跟著巖層掘進,坡度變化快,變坡點較多,底板地壓大變形快、不平直,皮帶易跑偏,皮帶空載通過下變坡點會產生飄帶現象,矸石易滾落至巷道底板及下層皮帶上,下層皮帶上的撒矸被帶回淤滿皮帶機機尾,造成機尾滾筒無法正常工作,甚至卡斷皮帶。本文根據實際生產對整個出矸系統各個環節,進行優化改進,以適應日常生產的需要。
1.1 皮帶機機頭
我項目部在施工東翼1112(1)軌順高抽巷過程中,從機頭、倉架的安裝關入手,測繪計算出機頭、倉架的安裝好后的整體物理尺寸,提前把安裝地點打好混凝土地坪,用瓦石和軌道砌成整體斜坡加高臺,便于機頭卸載與水平矸石倉的搭接和倉架下方的清淤。機頭傳動滾筒的前方、倉架漲緊絞車架的后方各挖一個一米見方的水泱子,中間靠近倉架的側面挖一道300mm寬的水溝將兩個水泱子連接起來,便于泥水分離、衛生清理。機頭改向架φ 320mm滾筒和游動跑車φ 200mm滾筒側面利用刮灰板固定螺栓眼,在里外口各加裝一組立輥防跑偏裝置(見圖1),可有效抑制綜掘機拉完機尾,皮帶易跑偏卷倉故障。根據日常生產實際使用效果帶倉長了易發生卷帶,短了造成皮帶接頭過多增加斷帶概率,增加維護量,建議使用六節帶倉。倉架側面加裝自制護欄,防止旋轉部位傷人,提高安全性。

圖1 帶倉游動跑車和改向架處立輥防跑偏裝置
1.2 平巷段皮帶跑偏現象
平巷段由于底板地壓大變形快、不平直,皮帶距離長,接頭多,裝料不均勻,運行到局部H架位置時,易跑偏。在跑偏處H架上加裝立輥防跑偏裝置(見圖2),上下層皮帶均可安裝,可有效防止跑偏。

圖2 平巷段皮帶立輥防跑偏裝置
1.3 下變坡點飄帶現象
角度較小的下變坡點飄帶現象采用墊木墊板、加裝加高支腿、吊掛H架的方法,人為減小下變坡點角度,抑制飄帶現象的發生。下變坡點角度增大后,通常12°以下的飄帶現象,通過現場調研,用10號槽鋼、φ 108 m m帶倉直托輥、下皮帶φ 108mm的二聯輥、50mm角鐵、M16的螺栓、6mm厚的鋼板、φ 16mm圓鋼加工而成的皮帶壓帶兼防跑偏裝置(見實物圖3),可有效抑制飄帶現象,減少撒矸。下變坡點角度較大,通常12°以上的飄帶現象,實物圖3中的皮帶壓帶兼防跑偏裝置已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采用16號槽鋼、帶倉φ320mm和φ200mm托輥、下皮帶φ 108mm的二聯輥加工而成的皮帶改向壓帶兼防跑偏裝置(見圖4),可杜絕飄帶現象的發生。

圖3 皮帶壓帶兼防跑偏裝置

圖4 皮帶改向壓帶兼防跑偏裝置
1.4 皮帶機機尾
將機尾最后一節安裝使用的斜向清掃器,改裝成V型清掃器,可有效把下層皮帶的回頭矸石自動向兩邊分離,防止進入機尾損壞機尾滾筒、卡矸撕皮帶。機尾下井前,機尾滑靴下部,分節加裝10mm鋼板,人為形成一個整體滑靴,增大接地比壓,減少拉機尾時的阻力,防止底板浮矸進入機尾,減少清理量。由于高、底抽巷綜掘施工矸石塊度大,機尾受沖擊嚴重,把日常使用緩沖托輥的機尾(見圖5)用緩沖滑槽(見圖6)改裝加固,可有效減少托輥的損耗,防止托輥架磨、撕皮帶,減少皮帶故障率,提高經濟性。

圖5 緩沖托輥機尾

圖6 緩沖滑槽
以往矸石倉都是用瓦石堆砌而成,耙矸機耙斗出矸過程中易將擋墻撞壞,對行人造成安全威脅。目前項目部施工的東翼1112(1)軌順高抽巷的矸石倉為鋼板、工字鋼框架式矸石倉。矸石倉沿巷道走向和軌道預留400mm安全間隙,根據矸石倉的具體長度,每隔2米預埋一根11號工字鋼,底板預埋500mm,澆注混凝土,工字鋼頂部預挖φ 50mm安裝孔和頂板預先打好的錨桿用鋼絲繩固定,工字鋼框架中部用10號槽鋼焊接拉筋加固,擋墻用6mm鋼板通過螺栓和U 型卡子固定在工字鋼框架上,擋墻的高度一般為2.5米。以上的改進大大提高了矸石倉的儲矸量,確保車皮不足時的進尺,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生產效率。
把傳統的耙矸機回頭滑的錨桿(索)固定法,改成用兩根11號工字鋼并焊用混凝土預埋在巷道的腮頰處的鋼梁固定法,可有效提高回頭滑的壽命,減少因錨桿(索)失效帶來的不安全因素、減少出矸時間損耗。用兩個2.6米的加長槽將耙矸機的卸料段加長,把耙矸機的卸料槽吊高,將卸料槽下方的軌道扳彎通過道岔和主軌道形成一個刀形循環道,礦車通過小絞車(電機車頭)拉至卸料槽下方進行出矸,不需要人工循環推重車,大大減少人力,提高了出矸的效率。
通過實際生產,以上高、底抽巷綜掘施工皮帶機出矸系統創新、優化、改進,提高了施工的可靠性、安全性,收到了良好的經濟生產效應,進一步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為綜掘施工高、底快速掘進找到了一個更大的突破口。
[1]陶馳東.采掘機械[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3
[2]劉先玉.綜掘機械.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3]孫桓,陳作模.機械原理(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3.021
丁亮,(1979—),男,助理工程師,從事煤礦綜合機械化掘進施工機電技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