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明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674100
地方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研究
——以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
楊小明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674100
本研究從作者所工作的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切入,以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和人本管理等理論為支撐,借鑒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運用問卷、訪談等科學方式,調查了解學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查找學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分析問題和尋求對策開展了大量基礎性工作,以期對地方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調查;現狀;問題
青年教師是高等學校的未來和希望,是最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一支隊伍,是教學和科研的主力軍;但是,他們又是弱勢群體,處于事業的起步階段,更需要關注、支持和幫助。建設一支優秀的青年教師隊伍,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關鍵,是高校人才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
1.1 高校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直接影響高校的辦學質量和長遠發展
近年來,隨著高校青年教師數量的劇增,部分青年教師無法適應教學和管理工作,教育教學中出現諸多問題,教學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滑坡。解決青年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提高青年教師素質,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成為了當前學校管理的新課題。
1.2 麗江師專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諸多迫切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近十年來,出于彌補師資不足和發展的需要,麗江師專每年都引進幾十名青年教師,青年教師數量發展迅速,目前青年教師已經成為教學一線的主力軍,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高達66%。本人作為麗江師專青年教師群體中的一員,有著強烈的專業發展需要。在從事教學和管理等工作中,在與青年教師接觸和交往中積極思考和總結,在困惑、理解、關懷、幫助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情愫。關注自己的專業成長與發展,自覺吸收、借鑒和利用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理論及成果引導自己成長。同時,指導學校青年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全過程,實現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的“雙贏”,推動學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健康發展。
2.1 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是通過各種方式促進教師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情意的成長,使教師能夠勝任教學、研究和服務等工作,最終成為一個相對成熟的教育專業人員。
2.2 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
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是發展主體為在高校里面工作的、年齡35歲以下的從事教學和科研活動的教師的專業內涵的拓展、專業素質和專業水平的提高。青年教師作為專業的教學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來拓寬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省屬普通高等學校。截止2010年11月,學校有全日制在校學生6426人,有在職教職員工385人,專任教師314人。教師中有博士5人、碩士118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9.17%;有教授7人、副教授60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1%;另有外聘教授81人,常年聘任的外籍教師3人,有云南省高校教學名師2人、名師工作室1個、云南省高校教學團隊1個。
總體來看,學校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學歷結構、性別結構基本能滿足教學科研需求,但與形勢的發展和社會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從年齡結構來看,學校教師年齡結構極其不合理,35歲以下青年教師高達20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6%。青年教師職稱結構低下,青年教師中沒有高級職稱教師;青年教師學緣結構不理想,師范類院校畢業的青年教師不到60%,來源比較單一;青年教師中女教師達118人,占青年教師總數的56%,眾多的女青年教師在結婚、生子、照顧老人等方面要承擔更大的重任,經受更大的職業壓力,專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更為明顯;并且,青年教師的學歷、學位層次相對較低,教學科研能力薄弱,存在諸多問題。
3.1 調查的目的、對象、內容和方法
3.1.1 調查的目的
本研究調查麗江師專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現狀,得出麗江師專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狀態,找出存在的問題,為加速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現實依據。
3.1.2 調查對象
此次問卷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學校35歲(包括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發放問卷208份,即學校所有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都參加本次問卷調查,將調查對象的樣本基本情況匯總整理,結果如表1所示。
3.1.3 調查內容
此次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總體情況、學校在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實施管理的情況、青年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和發展動力情況、青年教師專業精神狀態等幾方面。
3.1.4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麗江師專所有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8份,回收問卷177份,全部有效,有效回收率達到85%。調查中還多次使用了訪談法,個別訪談青年教師,訪談學校領導,訪談教務處、人事處、科研處等部門領導及工作人員,并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獲得了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的資料和信息。
3.2 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結果
3.2.1 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3.2.1.1 此次問卷調查中設計了相關問題來了解青年教師對專業發展概念的認識和理解、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狀況、青年教師對自我專業發展的計劃和規劃情況。但在開放式問題中,大部分青年教師都沒有填寫自己的認識和看法,即使是填寫的教師也填寫得比較簡單,反映出我校很大一部分青年教師都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自己的專業發展,也沒有明確的個人專業發展的規劃和計劃,更不清楚自己專業發展的內容和途徑。
3.2.1.2 問卷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青年教師工作負擔重,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承擔班主任工作、兼職行政工作,面臨著科研工作、家庭生活、學歷提升、職稱晉升和各類考核等多重工作。青年教師的業余時間用于看書查資料的不到40%,用于娛樂、聚會及休閑等活動的達到60%。青年教師學習上表現不夠理想,遇到教學難題順其自然,僅僅靠個人鉆研解決,他們無法形成和融入教學實踐共同體,不能通過集體幫助更快地實現個人的專業發展。
3.1.1.3 青年教師科研壓力大,學校職稱晉升時要求青年教師要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主持相關科研課題并取得一定成果,而且還要撰寫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但學校青年教師中搞科研的氛圍非常淡薄,青年教師缺乏做科研課題的經驗,做課題和研究的熱情也不夠高,導致很多青年教師的精神狀態不夠理想。
3.2.2 學校在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實施管理的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麗江師專青年教師樣本基本特征
3.2.2.1 通過調查了解到學校對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所持的態度、采取的措施、創造的環境及實施管理的狀況。學校培訓經費有限,外出培訓進修有很多關于職稱、學歷和工作年限的限制條件。青年教師達不到這些條件,結果是很多青年教師工作三五年后也沒有機會外出培訓和進修,無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3.2.2.2 學校每年也開展校本培訓,通過實施“導師制”等做法加強青年教師培養。但由于培訓方式單一、培訓時間緊湊,培訓效果甚微。學校采用“請進來”模式,邀請全國尤其是云南省內知名專家學者來校開展“學術大講壇”和學術講座。青年教師往往依據自己的意愿和時間決定是否參加講座,青年教師偶爾參加甚至是從來不參加這樣的學術講座,外加學校缺乏相關的監控措施和考核制度,對青年教師的觸動和作用很小。
3.2.3 被調查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和發展動力情況
3.2.3.1 學校青年教師面臨著繁重的教學任務、科研工作和繁瑣的行政工作,青年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很少考慮自己的專業發展,沒有專業發展的意識和動力。調查結果顯示,近16%的青年教師達到20課時的教學任務;青年教師普遍一進校就直接承擔2~3門課程的授課任務,有時還要承擔一些實踐性和專業性很強的專業必修課程,甚至要承擔一些老教師不愿意承擔的教學滿意度較低的課程。90%以上的青年教師一進校就擔任班主任管理工作,近28%的青年教師還要兼職行政崗位管理工作,他們需要做大量浩如煙海的雜事和不斷重復的機械性工作,面臨著復雜的人際關系及各種隱性的壓力,青年教師被壓得苦不堪言。
3.2.3.2 在麗江獨特的休閑文化和旅游時尚中,一部分青年教師受到旅游城市的特殊環境和氛圍影響,休閑文化、慢節奏、麗江本土“賩”文化盛行,青年教師無形中被打上了“游客”烙印,沉迷于各種各樣的休閑活動中;外加學校負面群體文化和氛圍的影響,一些自以為是、得過且過、降低自我要求等思想觀念影響著青年教師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3.2.3.3 很多青年教師缺乏專業發展的動力,競爭意識不夠強,進取心不足。他們僅限于完成學校要求的必需的工作,缺少危機意識,多年擔任某一職稱也不考慮晉升,不能有計劃地規劃自己的人生和事業,不能有步驟地開展系列專業活動來實現個人的專業發展。
3.2.4 被調查教師的專業精神狀態
本次調查通過座談和訪談等方式了解到青年教師待遇最低,生活壓力最重,精神狀態萎靡。調查發現:學校中文系一位青年教師在承擔《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完全丟開課程教學計劃、課程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授課,僅憑個人興趣和喜好,隨意刪減教學內容,一個學期竟然只講授了《小王子》這一部作品,期末考試的整張試卷中只是考查學生對《小王子》作品的賞析和感受。對此,他認為自己崇尚自由和民主的教學,他甚至質疑和抨擊當前絕大部分高校實行的教考分離制度和教學管理基本規范。無獨有偶,學校的另一位青年教師在《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授課過程中只是照本宣科,不注重學生實際,導致期末教考分離的考試中全班學生“全軍覆沒”,個人也因此受到極大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青年教師整體上待遇不高,工資收入偏低,與麗江作為國際知名的旅游城市的高消費水平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青年教師住房問題突出,近70%的青年教師居住在學校的集體宿舍或周轉房;即使是自己購買商品房者,也還存在住房面積偏小和貸款壓力過大的情況;青年教師的生存狀態令人擔憂,缺乏權利代言人。訪談中多位青年教師感慨:“廣大青年教師遇到問題訴求無門,郁郁于心。向系領導反映,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權利改善青年教師的條件;向人事部門反映,他們說是照章辦事,無能為力,只能給予同情和安慰;向教代會反映,教代會中又沒有青年教師的代表;向工會反映,工會的作用似乎只是組織活動或教工比賽等事務”。
本研究通過召開師生座談會、訪談青年教師、訪談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對學校青年教師學習、工作、生活、培訓和專業發展情況的問卷調查,調查研究及分析發現:麗江師專青年教師數量大,職稱結構、學歷結構低、教學任務繁重、職業壓力過大、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身處充滿挑戰的工作情境中,充滿著無助,專業發展中存在著重重困難和問題。
4.1 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過程被壓縮,發展情況散亂緩慢
最近幾年,由于師資緊缺,學校大量引進青年教師,青年教師剛剛畢業參加工作就倉促走上講臺,原來正常教學秩序下先當幾年助教,再經過層層試講,通過一整套嚴格的申報體系登上大學講臺的學習培養過程由于耗時而被省略,整個專業發展過程被壓縮和打亂,導致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問題突出、專業發展意識淡薄、專業發展情況混亂、專業發展緩慢。
調查發現,學校在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方面缺乏支持措施,有明顯的“任其沉浮”的態度和“自然成熟”的傾向,對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導和幫助措施更多地停留在崗前培訓、入職培訓層次,沒有針對青年教師特點和發展階段開展指導,導致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處于一種自發、無意識的狀態,專業發展進程差異大,形成良好發展態勢與滯后發展鮮明對比,自覺規劃發展與自發發展并存的散亂局面。
4.2 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管理措施孤立,發展情況滯后
通過訪談發現:學校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中制定了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青年教師導師制、青年教師培訓辦法、青年教師攻讀學位等制度,開展了一系列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取得一定的進步和成果。但是,具體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出于工作慣性制定相關制度,或是為了完成上級領導布置的任務而開展相關工作,不能理解開展工作的重要性和最終目的。有的要求和制度只是停留在書面和口號上,沒有真正落實,更沒有對這些制度的執行情況開展檢查與評價。
并且,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全過程中缺乏具體的監督、控制與評價措施,阻礙了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步伐,長此以往導致學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嚴重滯后于其他院校。
4.3 青年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淡薄,發展動力不足
調查發現,學校青年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科研壓力大、行政工作和事務繁瑣、人際關系復雜、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青年教師被壓得苦不堪言,沒有正常的工作、生活。重壓之下的青年教師消極被動,勉強應付著各種工作和任務,他們的業余時間只能用來休息和喘息;壓力稍小的青年教師在麗江獨特的休閑文化和旅游時尚中迷失和放縱自己。結果導致一部分青年教師渾渾噩噩、隨波逐流、混日子、瞎忙活,很多青年教師“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處于“溫水煮青蛙”的被動消極應付工作的狀態。
4.4 青年教師專業精神萎靡,重塑勢在必行
調查顯示:麗江師專部分青年教師工作興趣低下,教育態度消極,缺乏教育理想和教育熱情,工作中得過且過,為了生存和取得工資收入而教書,甚至有青年教師為了掙取課時費而在一學期內開設四五門專業必修課,周課時超過了20學時。在這樣的工作負擔和工作動機下,無法保證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高校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直接關系到高校的辦學質量和長遠發展,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高校質量建設的根本措施。面對地方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散亂和滯后的現實,學校和相關部門應當根據青年教師的現狀和具體情況,準確查找存在的問題,科學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提出適合學校實際的對策,健全機制、營造氛圍、創造條件、完善考評,以組織激勵、社會激勵、自我激勵為動力,實現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和專業成熟的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學校的根本性轉變。
[1]葉瀾,白益民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申繼亮.教學反思與行動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丁鋼.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創新計劃[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5]周躍良等.信息化環境中的教師專業發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6]李天鳳等.云南農村中小學教師職后專業發展研究[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
[7]呂春座.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研究[D].福建:廈門大學,2008
[8]李彩蓮.高等學校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研究[D].山西:山西大學,2007
[9]姚智超.高校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10]賴錚.高校教師的人性化管理:生命關愛和價值發揮[D].福建:廈門大學,2003
[11]王艷玲.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教育的核心理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10)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