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偉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43
鄭西高鐵陜西境內移動GSM公網覆蓋設計
寧 偉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43
我國高速鐵路普遍采用CRH動車組來輸送旅客。由于CRH車體密封性好、損耗高、速度快且鄭州至西安客運專線設計時速達350Km/h,從其他高速鐵路經驗來看,高速對現有網絡關鍵性能指標KPI性能產生嚴重影響,車廂內公用移動通信質量明顯下降。為保證乘客的通信暢通和通信質量,本文制定設計方案對鄭西高鐵陜西境內部分進行移動專網覆蓋。
高速;鐵路;GSM;覆蓋;設計
現網的鐵路覆蓋大多采用城鄉基站兼顧鐵路覆蓋的形式,在低速情況下可以滿足覆蓋要求,但提速后往往不能滿足要求。高速對現有網絡KPI性能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多普勒頻移現象強烈,信道解碼性能降低;列車車體損耗加劇,車廂內場強弱,小區重疊覆蓋區域縮短;切換頻繁,質量變差,導致掉話率高、接通率較低;重選頻繁,影響數據業務的使用;位置更新頻繁,信令負荷大。
鄭西高鐵陜西段以橋梁為主,其余為隧道和平原,其中橋梁約占整條線路長度的70%左右,隧道4個,長13.798km。目前全線建有一套GSM-R系統,其組網方式為單網交織。
鄭西高鐵陜西境內沿線有西安移動和渭南移動,兩家移動現網設備廠家不同,西安移動為北電和阿朗設備,渭南移動為華為設備。
2.1 手機在單小區內的最低信號強度需求
根據理論計算,為了手機能發起和建立呼叫,需要的最低信號強度為:
SSreq=MSsens+RFmarg+IFmarg+BL
其中:
MS s en s:手機接收機靈敏度、為-104dBm
RFmarg :瑞利衰落(快衰落)余量,與“正常”移動的手機相比,快速衰落對高速移動的手機的影響很小,假設為0dB
IFmarg:干擾余量2dB
BL:人體損耗5dB
因此,SSreq =-97dBm
2.2 考慮切換的最低信號強度
隨著列車的運行、手機逐漸遠離基站,服務小區的信號強度也在衰落。為了保證呼叫建立或者持續通話,手機要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于SSreq 前切換到新的小區。也就是說,車內的覆蓋目標為:
SSdesire= SSreq+ HOVmargin
其中:
SSreq:-97dBm
HOVmargin:切換時間內的信號衰減余量,手機遠離基站而產生的慢衰落。
HOVmargin=8dB(計算略);
因此,列車內SSdesire= -97+8=-89dBm。
而車外的信號強度設計目標SSdesign為:
SSdesign= SSdesire +LNFmargin(o+i)+TPL
其中:
LNFmargin(o+i):正態衰落余量,在市區、室內環境下取值,為13.1dB
TPL:Train Penetration Loss, 火車廂穿透損耗,取24dB
則SSdesign=-52dBm。
2.3 相鄰小區的重疊區域
覆蓋重疊長度與列車運行速度、切換時間密切相關,為了提高切換成功率,切換時間按照能完成兩次越區切換考慮,即按10s考慮,以適應各種切換情況。列車以350Km/h速度運行,換算每秒行駛距離約為97m,則相鄰小區重疊區域為970米。
3.1 設計要求
在原網覆蓋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形成鏈型小區覆蓋;
滿足切換帶的大小要求;
盡量擴大單小區覆蓋范圍,減少切換次數;
滿足列車內的覆蓋概率,以及對高速頻偏的補償;
控制越區覆蓋,減少干擾;
盡量保證基站和鐵路間的距離,減少頻偏殘留;
盡量利用鐵路設施,例如鐵塔等,以減少投資。
3.2 覆蓋方案選定
從整條鐵路狀況來分析,鄭西客專以橋梁為主,故新建基站的難度較高,投資較大,從節約成本及工程建設的角度考慮,設計中考慮利用鐵路鐵塔、電力及溝槽等設施。鑒于客觀實際情況,并兼顧將來3G覆蓋,決定采用布網靈活、設備體積小,省電、易安裝的分布式基站解決方案(BBU+RRU)。分布式基站采用射頻模塊拉遠技術,將射頻拉遠單元(RRU)安裝在天線端,通過光纖連接到BBU(基帶處理單元)。分布式基站組網如圖1所示。

圖1 分布式基站組網示意圖
3.3 分布式基站方案優點
基站體積小型化,分為基帶部分和射頻部分,可實現無機房建站;
射頻部分靠近天線端,饋纜損耗小,網絡性能更優;
配套設施要求低,交流市電供電,配套設施要求低;
施工方便,便于進行網絡調整與優化;運行費用低廉,節能減排;
向3G過渡簡單方便,只需增加相關板卡。
3.4 規劃設計
整條鐵路的主覆蓋小區形成鏈條狀(即BBU+RRU覆蓋區域),用以保證高速鐵路用戶的正常通信。
根據既有沿線設備情況,西安、渭南每個本地網設置一個BSC(基站控制器)。渭南B S C管理豫陜省界至渭南段的BBU+RRU,西安BSC管理渭南至西安段的BBU+RRU;新設的BSC接入到當地本地網的MSC(交換機),LAC(位置區編碼)區相同。BSC和原網BSC之間為跨BSC的正常切換,對現網網絡質量影響非常小。以上設計方案BBU都是放置在不同機房,如果出現2個BBU共機房的情況,預留的光纖至少為24芯,留有一定的冗余度。
天饋系統采用兩小區、高增益天線方案,采用較小前后比的天線,保證基站下方切換帶的要求,天饋高度距鐵軌平面25米。
隧道內采用RRU+ LCX(漏泄同軸電纜)進行覆蓋。RRU放入GSM-R系統直放站洞室,電源由鐵路電力專業供電。LCX采用寬頻帶LCX,為將來3G覆蓋預留條件。
車站由于話務量大,采用宏基站覆蓋。由于鄭西客專兩跨渭河行洪區,行洪區寬度最寬達到4.9Km,為避讓行洪區,行洪區采用宏基站覆蓋。
鐵路GSM-R基站間距約為3.5km,在充分利用鐵路基站鐵塔的同時,根據地形情況,在兩鐵塔之間增建一座或二座鐵塔,保證RRU間距范圍為1~1.6Km,為將來3G覆蓋預留條件。工程實際中共享鐵路站點 47處,其中共享鐵塔36處,隧道內洞室11處。設RRU53套,宏基站9套。
BBU按20個載頻配置,每個BBU帶5個RRU,每個RRU配置4個載頻。全線設備數量如表1所示。

表1 設備數量表
施工完成后,經測試,信號覆蓋良好,覆蓋結果完全滿足要求。
本次規劃中每個RRU都按4載頻配置,后期可根據具體的話務量來做調整和優化;現有網絡中其對此鏈條小區有覆蓋影響的小區需進行調整及優化。
本設計充分利用了鐵路鐵塔、電力等設施,在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最佳設計方案的同時節省了投資,為以后的高鐵公網覆蓋提供了借鑒。
[1]李建東,郭梯云,鄔國揚.移動通信[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2]中國移動集團上海有限公司.高速鐵路專網設計與優化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2.042
寧偉 男 學歷:本科, 職稱:工程師 工作單位: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