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惠 賴永波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無錫 214153)
基于FMS的高職自動化專業綜合實訓體系探索與實踐
嚴 惠 賴永波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無錫 214153)
以FMS搭建教學平臺,將數門專業課程知識體系融合于其中,采用項目式教學方式,以實現工件的上料、加工、沖壓、清洗、烘干、檢測、組裝、入庫流程為目的展開教學,從而實現對專業課程體系的總結與綜合。
FMS(柔性制造系統);高職;自動化專業;綜合實訓體系;項目式教學法
項目式教學法是當前高職教育中較先進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按照實際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組織,以完整的工作過程貫穿于項目式教學中,即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提高學生的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專業能力,使專業訓練更接近社會需求,最終實現學生的“零距離”上崗。
專業綜合實訓是針對自動化專業需求設立的。通過該環節的學習,將三年中的幾乎所有專業課程知識點總結歸納于其中,如圖1所示,實現了課程的系統總結與應用。因此,對于該環節的學習對象與課程時間安排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并將其安排為自動化專業三年學制在校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

圖1 專業綜合實訓環節專業體系支撐圖

圖2上料單元圖
實訓所采用的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柔性制造系統)由PLC、觸摸屏、傳感器、通訊、電機、伺服驅動器、變頻器、機械手等部分組成。柔性制造系統是一個由計算機集成管理和控制,高效率地制造某一類中小批量多品種零部件的自動化制造系統。
教學平臺的搭建本環節以新引進的FMS為學習平臺,該平臺主要包括:(1)上料單元。實現工件的存儲、轉移和工件運輸功能,如圖2所示。(2)數控加工單元。由HNC-18i數控機床控制器、伺服定位與變頻主軸驅動系統和小型數控機床三部分組成,實現工件的加工。(3)沖壓單元。將鋼珠沖壓到塑料工件中形成半成品,配置全套液壓控制系統,如圖3所示。(4)清洗與烘干單元。實現對數控加工完成的工件進行清洗與烘干。(5)視覺單元。完成工件形狀、外觀等性能指標檢測,配置邦納視覺傳感器,對工件進行精確視覺檢測。(6)碼垛單元。 進行產品材料、顏色和厚度檢測功能。(7)組裝單元。將不同的工件進行裝配,生成一套完整的成品。(8)存儲單元。成品貨物經過堆剁機進行全自動出入庫。(9)皮帶線單元。完成整個工件加工、運輸功能。(10)教師站網絡單元。
有以下目標:(1)對柔性制造系統的整體架構與組建有全局的認知;(2)了解整個流水線各單元的工作原理;(3)掌握各單元所采用的核心控制模塊的工作原理與實現方式;(4)熟練掌握各單元功能的實現方案,包括編程、硬件接線、程序下載、調試及故障排查;(5)實現整個流水線中所涉及的專業課程實施體系的綜合。
本環節總學時數為140學時,系統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上料、工件的數控加工、沖壓、清洗與烘干、檢測(檢測項目包括形狀、外觀、顏色、材料、厚度)、組裝及存儲等功能。各個單元之間工件的傳輸通過流水線實現。為了實現這一過程,首先需要對各個單元中的核心控制器以及各個單元共有的編程、連線等知識點進行系統學習。因此,學生要對12個子任務進行系統學習,然后進行分工,即分成9個小組,由各個小組實施相應的單元方案。最后進行系統聯調。這樣,既可實現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也可加強小組之間的合作。另外,即使某一組的某一環節出現了問題,也可以將流水線小車移至下一單元,從而解決由于某一組的落后對其他學生造成影響的問題。
本環節的考核成績由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組成,比例安排如表3所示。平時成績由各個環節的子任務與主任務決定,每個環節占有相應的比例。考試成績分為兩部分:理論考試與上機考試,上機考試采用分組進行。每組選題由計算機隨機抽題。
通過最后一個學期的專業綜合實訓,學生鞏固了一、二年級所學專業課程,實現了知識點的綜合。同時,由于實訓所實現的方案與過程接近于企業真實操作流程,通過本環節借助FMS搭建的自動流水線平臺進行訓練,使即將踏上工作崗位的學生又增加了一些企業工作的實戰經驗。

圖3 沖壓單元圖

表1 子任務安排表

表2 主任務安排表

表3 成績比例劃分表
[1]段春梅.淺談高職《動態網頁技術ASP》教學改革中的項目式教學[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12).
[2]陸浩剛.機電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項目式教學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5).
[3]任國興.基于實訓基地柔性制造系統建立的研究[J].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
[4]袁海燕,王曉平.PLC和機器人在柔性制造系統中的應用[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
[5]劉玉霞,王勇.柔性制造系統及其應用[J].制造技術與機床,2008,(1).
G712
A
1672-5727(2011)05-0132-02
嚴惠(1982—),女,碩士,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