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曉穎
明星基金經理深陷“老鼠倉”
文/房曉穎
承辦此案的靜安區檢察院金融科檢察官金浩指出,許某在擔任基金經理期間,違反國家規定,利用掌握的未公開信息,從事與該信息相關的證券交易活動,先于或同步于其管理的基金多次買入、賣出相同個股,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
該罪名是2009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七)》增加的新罪名,其出臺不僅填補了我國證券市場中出現的基金業“老鼠倉”刑法規制的空白,也為有效打擊基金業“老鼠倉”提供了刑罰利器。基金“老鼠倉”是指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通過其掌握的非公開信息,在用龐大的公募基金買入、拉升某只或某幾只股票之前,借用他人賬戶以個人資金在股票低價位買入建倉,等到用公募基金將股價拉升到高價位后,先將個人持有的股票賣出,從而獲得高額回報。
檢察官指出,許某的行為具有很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對證券交易相對方來說,其行為是一種交易欺詐行為和不公平競爭行為;對基金份額持有人來說,其是一種謀取私利的行為。同時,他的行為不僅會扭曲經濟發展的真實面貌,還會破壞市場經濟交易秩序,更嚴重的是會損害廣大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信心,最終導致證券市場的萎靡和解體。
同時,檢察官認為,許某之所以以身試法,主要是利益驅動和法律意識淡薄這雙重結果所致,基金從業人員不得為自己或與本人有利害關系的他人買賣股票,這是行業眾所周知的禁止規定,也是一個證券從業人員執業的基本操守,但僥幸心理和巨大的利益驅動,讓許某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特殊的身份,忘記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在利用基金的規模投資效益實現個人利益輸送的同時,也最終斷送了自己在金融界的美好前程,這種教訓是沉痛的,也給基金從業人員敲響了警鐘,誰不守法,必將受到法律的懲處。
昔日的明星基金經理許某,卻站上了刑事被告席上。“基金建倉前先買入,基金減倉前先賣出”,在1年多的時間里,許某利用上述手法,共交易股票68只,非法獲利209余萬元。10月9日下午,上海首例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在靜安法院開庭審理,后許某當庭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10萬元。
許某現年37歲,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蘭卡斯特大學金融學碩士。2005年在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基金經理助理。2006年7月至2010年4月擔任光大紅利基金的基金經理,期間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擔任光大均衡基金的基金經理。在基金業界,許某有一定的知名度,曾被“中國金基金獎年會”評為2007年最具公信力基金經理。
2003年,許某從英國學成歸來,大學同學張某找到了他。張某開了一個經紀公司,需要招攬顧客開設賬戶,希望許某幫他拉業務量。2003年和2004年,頗重朋友意氣的許某先后介紹了兩個親戚,由他們出資,張某用表弟王某和同學史某的身份證,開設了兩個賬戶。許某用親戚和自己的積蓄,先后在這兩個賬戶內投入100多萬元,并實際控制了這兩個賬戶,負責選股、下單,同時,許某也會下指令給張某,讓張某來操作。幾年下來,收益翻了一倍多。2007年年初,許某親戚考慮到資金安全問題,將錢轉到其他地方投資。
2007年上半年,史某見許某等人投資股票收益頗豐,也提出要投資股票,希望許某、張某幫他操作。隨后,史某投入100萬元,許某分2次投入110萬元,存入史某的賬戶內。雖然許某和公司簽有保密協議,本人不能投資股票,不能將在公司獲得的未公開信息對外泄露,但他還想打打“擦邊球”,用史某的賬戶操作股票。
(圖/CFP)
身為基金經理,許某的主要職責就是管理資金,負責資金的投資業務。許某通過研究、出差調研、考察等方式,挑選到一些有投資價值或前景比較好的股票。為了達到“雙贏”的目的,他將其中一些股票告知張某操作,同時也在基金賬戶內買入相同的股票。按照“基金建倉前先買入,基金減倉前先賣出”的原則,許某一般在指示張某操作交易之后,下指令給交易部在自己管理的基金賬戶內買入同樣股票。一旦許某不看好某只股票,他會提前通知張某賣出,之后再下指令讓交易部賣出同樣股票。事后,許某根據上述兩個賬戶交易額收取傭金,張某和史某按照投入的資金獲取盈利。
由于公司管理嚴格,上班期間許某要上交手機,在單位使用公司筆記本電腦和辦公室電話都受到公司監控。許某只能通過“遙控”指示張某進行操作,他通過電話、見面和網上MSN聊天工具等方式外泄股票情況。許某會暗示建議張某購買、關注某只股票,并告知在什么價位附近購買,購買數量不會明說,只告訴是全倉、半倉等隱晦方式。張某會先后在控制的兩個證券賬戶內按照指令購買,所以事后顯示這兩個賬戶相同時間段內購買的股票存在很多類似情況。他們一般選擇下班后聯系,有時緊急就用辦公室電話聯系,但這時許某不會提及股票名稱和代碼等敏感詞匯。遇到外出考察和休假期間,公司無法監控時,許某就親自操刀買賣股票。
2011年4月18日,許某主動至中國證監會上海稽查局接受調查,后如實向公安機關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審查后認定,許某于2009年2月28日至2010年4月15日間,利用其擔任基金經理的職務便利,使用其控制證券賬戶,親自或通過電話指令張某等方式,先于或同步于其管理的紅利基金、均衡基金買入或賣出同一股票。共交易股票68只,交易金額共計人民幣9500余萬元,非法獲利共計人民幣209余萬元。
編輯: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