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總編輯
涉罪未成年人:不能不教而罰,也不能不教而寬

本期客座總編輯:
images/P120_3051.jpg
要堅持寓教于審和跟蹤幫教,既不能不教而罰,也不能不教而寬,最大限度地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家強。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關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關乎數以萬計家庭的幸福,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日前,在上海市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檢察工作創建25周年紀念大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朱孝清如此感慨。
應本刊之約,談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檢察工作,朱孝清認為:“單純的打擊并不利于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重要的是要立足教育挽救,暢通回歸社會的通道。”
檢察風云:我們注意到,早在2005年6月胡錦濤總書記曾就一篇《未成年人犯罪令人擔憂》文章做過批示:指出“要從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犯罪問題,要明確責任,大力協同,綜合防治,道德法制相結合,使未成年人犯罪情況明顯好轉”。足見,解決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已經被提到一個相當的高度。
朱孝清:的確,黨和國家一直非常重視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和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胡錦濤、周永康等中央領導同志曾經多次就加強青少年保護和犯罪預防作出重要指示。
廣大人民群眾及社會各界也對這項工作高度關注,高檢院多次收到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于加強未成年人司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高檢院對這項工作也高度重視,會同有關方面下發了一系列文件,曹建明檢察長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我們檢察機關要充分認識加強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檢察風云:那么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語境下,具體到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今后一段時期我們的核心理念和方向是怎樣的呢?
朱孝清:曹建明檢察長在致此次紀念大會的賀信中特別提到了四個“更加注重”的要求,就是要更加注重教育、感化、挽救,堅持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突出強調預防,最大限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未成年人檢察理論研究,健全分案起訴、社會調查、犯罪記錄消滅、幫教管理等相關機制,不斷完善和發展未成年人檢察制度;更加注重專業化建設,深入開展創建“青少年維權崗”活動,成立專門機構或配備專門人員,不斷提高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專業化水平;更加注重整合社會力量,善于發揮社區管理創新的合理建議,增強與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工作合力,共同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安定和諧、積極向上的社會環境。
應該說,這是為今后一個時期全國檢察機關在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檢察機關要認真貫徹落實曹建明檢察長“四個更加注重”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從服務黨和國家大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落實“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宗旨、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高度來謀劃、來推進,并進一步抓出成效。
檢察風云:據官方通報的情況,近年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數量和比例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但未成年人犯罪形勢仍不容樂觀,未成年人犯罪組織化程度增強,犯罪低齡化、手段成人化、暴力化傾向明顯。在這種形勢下,有一種觀點認為,針對未成年人犯罪領域,一定程度、范圍的嚴懲仍然是很必要的。您怎么看待這一觀點?
朱孝清:當前,未成年人犯罪形勢的確不容樂觀,但就這領域,我仍舊認為不捕、不訴是原則,捕、訴是例外。我們要明確政策目標,堅持少捕慎訴,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近年來,檢察機關堅持少捕慎訴,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取得了明顯成效。2006年至2010年,全國檢察機關不捕率從2005年的9.66%提高到2010年的15.87%,不起訴率從1.98%提高到3.39%,分別提高了6.21個百分點和1.41個百分點。但每年仍批捕未成年人7萬人左右、起訴8萬人左右。這就說明,單純的打擊并不利于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重要的是要立足教育挽救,暢通回歸社會的通道。因此,要切實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最大限度地降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批捕率、起訴率和監禁率,減少交叉感染;非監禁不可的,也要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從而使他們盡快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要堅持寓教于審和跟蹤幫教,既不能不教而罰,也不能不教而寬,最大限度地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檢察風云:您對上海的未檢工作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他們是“開創先河,引領全國”。那么就全國范圍來講,目前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是一種怎樣的現狀呢?
朱孝清:從全國范圍來看,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專門化建設滯后、制度機制不完善、配套工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應該說,上海市檢察機關在這方面的工作亮點不少,比如辦案專業化,預防社會化等等。
專業化、專門化建設是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的關鍵任務之一,但目前要實現這一目標,全國各級檢察機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比如,隊伍要專業化。目前全國設立專門機構的檢察院只占總數的6.3%,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成效。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等六部門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體系的若干意見》,各級檢察機關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黨委政府支持,成立未成年刑事檢察專門機構;一時不具備條件的,要成立專門的辦案組或指定專人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再比如,工作方式方法要專業化。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要針對他們不同于成年人的思想觀念、心理特點、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探索創新有針對性的工作方式方法。對涉罪未成年人要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充滿愛心,設身處地地為他們的未來著想;要營造平等、溫馨的訴訟環境,體現人文關懷,尊重人格尊嚴,維護合法權益,保護他們的隱私;要寓教于審,和藹可親,循循善誘地進行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導,促使他們真誠悔罪,重新做人;同時,我們也要注重與家長、學校的配合,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困難……
此外,還要促進完善刑事政策專門化。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對檢察機關來說最主要的就是少捕慎訴,監督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貫徹落實。對于罪行較輕,具備有效監護條件或者社會幫教措施,沒有社會危險性或者社會危險性較小的,一律不捕;對于罪行較重,但主觀惡性不大,真誠悔罪,具備有效監護條件或者社會幫教措施,并具有一定從輕、減輕情節的,一般也可不捕;對于犯罪情節輕微的初犯、過失犯,未遂犯、被誘騙或者被教唆實施犯罪,確有悔罪表現的,可以依法不訴;對于必須起訴但可以不判處監禁刑的,要依法提出適用非監禁刑的建議。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發揮訴訟監督職能,保證國家關于未成年人的刑事政策落到實處。
當然,未成年人的刑事檢察工作同時要不斷地進行制度機制上的創新。促進工作規范化。發展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有賴于適合未成年人特點的制度機制體系的建設。多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創新了不少好的制度機制,如逮捕必要性證明制度、社會調查制度、訊問時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聽取律師意見制度、分案起訴制度、親情會見制度、快速辦理制度、刑事和解制度、污點限制公開制度、跟蹤幫教制度等等。對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各級檢察機關要深入總結,進一步發展、完善。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斷創新,創造出新的制度和機制。同時,要加強未成年刑事檢察的理論研究,把成熟的經驗上升為理論,逐步形成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和未成年人特點的理論體系,不斷豐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檢察制度。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和組織下,全社會共同參與,檢察機關的工作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要通過充分履行檢察職能,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推動這項系統工程的建立與完善。
攝影/曹參 采訪/本刊記者 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