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斌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文化已經逐步滲透到企業發展的每個細節,在企業的定位、發展方向、發展戰略、制度體系的確定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軍工企業是由國家建設的,承擔國防軍事裝備的研制、生產、經營及維修,并實行獨立核算的法人組織。其企業文化也有著特殊的行業特征、地域特征和歷史特征。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六一基地作為三線調遷建設中的軍工企業,其特殊的發展歷程和地域性質決定了其特色的企業文化。本文主要從○六一基地的企業文化建設討論加強軍工企業文化建設、構建有特色企業文化,對弘揚、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國防科技工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加速國防現代化進程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文化廣義上說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物質、制度、風俗習慣、思想和價值等。狹義的文化是排除人類社會-歷史生活中關于物質創造活動及其結果的部分,專注于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結果,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和制度。
企業文化又叫組織文化,是企業內全體成員的意志、特性、習慣和科學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業文化反映了一個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形成的反映自身特點的價值觀念、經營哲學、行為準則、群體意識和企業精神,具有引導、凝聚人心、激發熱情和創造力的作用。
軍工企業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是武器裝備研制生產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是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它肩負著促進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促進祖國統一的重任。在軍事工業的長期發展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軍工企業文化。它是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在軍工戰線上的生動體現,是傳統的軍工歷史和文化精神與時代和社會實踐高度融合的產物。相比一般的企業文化,軍工企業文化在更高層次上體現了一種富國強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推進現代國防建設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憂患感、使命感和認同感。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六一基地(貴州航天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是1964年經中央專委批準建立的配套完整、生產能力強的航天產品科研生產基地,是一個現代化的軍民結合型大型企業集團。作為軍工企業的一員,○六一基地經歷了三線調遷、調制改造、轉型升級等過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軍工企業文化。
3.1.1 三線軍工企業文化的特點
1964年起國家開始推進三線建設,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了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1965年,鄧小平同志親臨貴陽,召開了專題會議,定下了“兩部(七機部、建工部)兩地(上海市、貴州省)”包建○六一工程的重大決策。當年9月15日,中共貴州省委發出《關于遵義地區○六一工程成立黨委和指揮部的通知》,標志著○六一基地的正式成立。
由于地域的限制和保密工作的需要,○六一基地最初建于深山之中。由于地處深山,基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線文化。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軍工企業的市場僅限于軍品生產,而且沒有競爭對手,更無市場之憂。員工在封閉的環境下容易變得懶散,缺乏競爭意識、市場意識,服務意識也顯得相對淡薄了。而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優良的傳統軍工文化,但同時也因為固步自封而顯得沒有鮮明的特色。

3.1.2 如何打破三線文化建設的禁錮
一是實行三線調遷改造。“七五”期間,根據國家關于“三線企業調整改造、發揮作用”的方針,經批準,○六一基地將部分企業從深山調遷至遵義、貴陽片區。到“九五”以后,基地大部分單位相繼調遷至遵義、貴陽兩個工業園區。三線調遷工程的順利開展基本改變了靠山、分散的布局,同時也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員工在思想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觀,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大大增強。
二是正確處理優良傳統和文化創新之間的關系。胡錦濤同志說:“必須發展創新文化,努力培訓全社會的創新精神。”固步自封的企業文化只會讓一個企業停步不前,而創新的文化機制則是活躍企業的新鮮血液。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經過長期的培養和熏陶,軍工企業形成了一套優秀的傳統和優良作風,在團結動員職工無私奉獻、頑強拼搏,在提高職工和企業素質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六一基地的創建過程中,老前輩們自己拓荒山、夷平地、建高樓,在創建過程中吃了不少苦。他們那種拼搏奮進、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保留。同時,文化也需要創新。以前的三線文化在很大程度只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文化,物質文化比較缺乏,同時也沒有太多制度層面的制約。要正確處理好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文化的有機融合,同時又在制度層面之內,就需要加大文化體制的創新。
三是創建有自身特色的軍工企業文化。三線軍工企業雖然大部分處于窮鄉僻壤,生活條件艱苦,業余生活枯燥,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自我封閉,發展余地很小,同時因保密的原因,其產品也無法進行宣傳。但是,這些軍工企業的職工素質普遍較高,組織紀律也很強,具有高度的奉獻精神。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創建有自身特色的軍工企業文化,如在企業創立各自的核心價值觀、企業使命、企業精神,創建共同的愿景等就會事半功倍。
○六一基地屬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其核心價值觀就是“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企業使命是“科技強軍,航天報國”,所有文化精髓的實質就體現了一種民族特性。同時,這些價值觀的形成也是軍工企業對優良的中華民族傳統和各個時期優秀文化思想的傳承和發展,體現了高度的愛國主義情感。
“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價值觀本身也是一種革命性的體現,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正是軍工企業行業行為的最高價值體現。同時,軍工企業的興起本就有其革命需要的一面,其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更是革命精神的本質表現。
“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科學是第一生產力”,作為軍工企業,科技的力量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催化劑。○六一基地成立46年來獨立完成了多項國家重點型號產品研制生產任務,承擔了多個戰略武器、載人航天和“嫦娥”奔月工程等配套研制生產任務,在空天領域獲得多項殊榮。這些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科學技術,同時,其帶有軍工性質的科技文化又區別于一般的企業文化。

○六一基地在引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企業文化理念的基礎上進行了提煉,提出了自己的企業精神、企業使命、工作作風、企業指導思想、企業發展目標、企業共同愿景、企業質量方針、企業質量價值觀、企業指導原則和質量行為準則等。其中,○六一基地提出的“三個樂園”建設,即把貴州航天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成為創業報國的工作樂園、求知進取的學習樂園、健康和諧的生活樂園得到了廣大職工的一致認可。“三個樂園”的共同愿景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勁。
宣傳是深入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推手。近年來,○六一基地利用黨報《江南航天報》宣傳基地科研生產經營情況,更加貼近職工生活,并專門開設了企業文化宣傳專欄;開通了基地內外網站,活躍的欄目和專題新聞讓廣大職工在第一時間了解基地的發展狀況;利用視頻進行宣傳,聲像結合的方式更便于職工深入了解基地文化建設;園區文化長廊及民品宣傳畫冊風格統一,內容新更新及時,較好地展示了基地的良好形象。同時,○六一基地狠抓質量文化、廉潔文化、保密安全文化建設,以點帶面,著力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執行力。
近年來,○六一基地全面推行了以“人人爭做優秀管理者”為主題的班組建設活動和“當學習型員工、建學習型基地”的學習型組織建設活動,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以班組建設為主線,大力宣傳和推行“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管理創新理念,有力加強了生產一線的工人骨干隊伍建設,從而有效調動了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人人都是管理者”這一管理創新模式充分尊重人的價值,注重激發每一個人的自主精神、創造潛力和工作責任感,在企業中形成一種強烈的價值認同感和巨大的凝聚力,從根本上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
企業文化是軟實力,能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促進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而創新則是企業文化發展的靈魂。一個企業無論實力多么雄厚,如果它的企業文化建設停滯不前,失去創新的動力,這個企業必將會成為強弩之末。企業文化創新不僅對體制、科技、管理創新起推動作用,而且對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融洽勞動關系和構建和諧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創新管理機制。要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到考核管理體制中去,從根本上改變部分領導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的局面。
二是創新用人機制。要在企業內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員工首創精神的環境,變“相馬”選人機制為“賽馬”的競爭機制。
三是營造創新文化氛圍。要營造創新的企業文化氛圍,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轉換經營觀念,積極培育企業管理者充滿激情的創新精神,引導企業家建設富有本企業獨特個性的差異化企業。

加強軍工企業文化建設,對于弘揚和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國防科技工業競爭力、國防實力乃至綜合國力,加速國防現代化建設進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