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中梁
浙中借產業集聚蓄勢轉型
文/金中梁
金華產業集聚區建設目標是長三角南翼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浙江省統籌協調發展示范區、浙中城市群跨躍發展引領區、金華市產業轉型升級主平臺
發展空間問題是影響當前工業發展的主要瓶約制約要素,廣闊的發展空間將越來越成為區域競爭的制勝法寶。浙江省委、省政府已作出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的戰略決策,在全省范圍內布局14個產業集聚區,重點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海洋經濟、先進制造業等。金華產業集聚區和義烏商貿服務業集聚區名列其中,這為金華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隨著金華工業化進程加快,發展平臺和要素瓶頸問題日益顯現。許多企業具有新上項目、實施技改和擴張產能的強烈愿望,但囿于土地指標緊缺,無法滿足供地需要,不少項目無法組織實施。部分招商選資項目無法落地,一些原本有意落戶的引資項目改投他鄉。這不僅影響了金華工業經濟的發展勢頭和發展后勁,還對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在全省實現趕超發展目標產生影響。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拓展工業發展平臺、突破要素瓶頸制約,已成為當前金華工業發展最為迫切的任務。而隨著浙中城市群加快崛起,汽摩配、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集群的形成,金華已經具備建設產業集聚區、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基礎。
一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金華地處長三角城市經濟圈和海西經濟區的匯合點,作為正在建設中的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重點培育的繼杭甬溫之后的第四大城市經濟圈內核城市,通達能力便于與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形成“同城效應”。
二是系統完善的要素支撐。低丘緩坡資源豐富,有10多萬畝坡度在25度以下、適于近期開發的黃土丘陵,呈塊狀集中連片布局。市內電力供應充足,水資源質優量豐,環境容量相對充足。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發達,技術培訓網絡健全,勞動力資源具有素質較高與成本相對較低的雙重優勢。金融保障體系健全,民間資金充裕。
三是產業特色鮮明。金華產業能級較高,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50%以上,重工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的50%以上。汽摩配、電子信息、科技五金等主導產業,特別是汽車產業發展迅猛,形成了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和關聯產業齊頭并進的產業體系,主要產品正由低端向高精尖、單一向全系列、傳統向新能源方向轉化。
四是功能配套的設施保障。金華是全國干線光纜傳輸網的重要節點,也是全省第二大通信傳輸樞紐,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城域寬帶主干網、移動通信網、通信業務等基礎指標列省內前茅。市內國際物流中心、公共型保稅倉庫等貿易平臺一應俱全,貨物運輸方便快捷,義烏國際物流中心、金東國際物流中心是全省在建的九大無水港之一。市內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439個。

金華產業集聚區包括規劃控制區、重點規劃區和“十二五”開發建設區三個層面。規劃控制區范圍包括婺城組團、金東組團和蘭溪組團,建設目標是長三角南翼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浙江省統籌協調發展示范區、浙中城市群跨躍發展引領區、金華市產業轉型升級主平臺。今后一個時期,金華要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主要抓手,以大手筆、大思路推動工業經濟大轉型。
堅持規劃先導,高起點編制產業規劃。產業集聚區內重點發展汽摩配、電子信息、科技五金等主導產業,努力把金華產業集聚區建設成為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集聚區和創新先導區,把義烏商貿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成為現代服務業和特色小商品產業高地。先試先行探索新領域、新機制,重點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碳經濟和綠色產業,優先發展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優勢產業。因地制宜科學劃分產業功能區、配套服務區、生態功能區、預留發展區等,體現區域特色、發展導向和建設要求。
堅持項目擇優,高標準開展招商選資。抓住重點區域和領域,瞄準國際產業梯度轉移和央企基地戰略轉移項目,加強與世界500強、央企、軍工企業、跨國公司和區域性、行業性龍頭骨干企業的對接,重點招引產業鏈延伸項目,引進一批新興高附加值產業項目。創新方式,采取用外資并購、增資擴股、知識產權投資等方式,推進招商選資工作。完善項目儲備,重視前期工作,全面提高招商成功率。
堅持保障有序,及時高效提供要素保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安排,專項用于產業集聚區建設。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強支持產業集聚區建設,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創新,利用銀團貸款等方式,提高產業集聚區建設資金供給的穩定性。探索企業、社會、學校互動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引進科技和管理人才,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急需人才、緊缺人才。綜合運用經濟杠桿和行政手段,倒逼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杜絕污染企業進入集聚區。
堅持設施配套,齊心協力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投融資服務體系,采取市場化資本運營方式,盤活存量資本、優化增量資本、吸納社會資本、募集市場資本、開展金融租賃,拓寬開發建設投融資渠道。加快建設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優化道路、水電、排污、通訊、網絡等基礎配套,提高產業集聚區的開發建設水平。加強公共服務平臺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鼓勵投資主體設立設計研發、技術咨詢、質量檢測、培訓教育等公共服務平臺。
堅持效率優先,統籌兼顧理順管理體制。按照“整合統一、集中管理、集約開發、精簡效能”的原則,建立運轉協調、精干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擴大行政托管范圍,整合要素資源,理順與托管鄉鎮關系,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動、推動發展的產業集聚區建設組織體系。完善工作機制,簡化辦事程序和辦事環節,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提高產業集聚區的運行效率。
(作者為金華市副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