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宋向前
(天水市衛生學校,甘肅 天水 741000)
天水市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現狀及對策探討
李 娜,宋向前
(天水市衛生學校,甘肅 天水 741000)
天水市;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和衛生部等五部委《關于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意見》以及國家、省、市衛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準確了解并掌握我市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和工作現狀,由市衛生局農合辦組織人員做了相關調查研究和探討。
(1)《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狀況調查表》,由7個縣區衛生局據實填寫。(2)查閱2006~2008年各縣區衛生局相關報表和資料。(3)市衛生局農合辦組織人員隨機抽查20%(26所)的衛生院。(4)各項數據參照《甘肅省鄉鎮衛生院等級評審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進行分析。(5)對獲取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并分析。
2.1 天水市農村人口及鄉鎮衛生院設置狀況分析
天水市轄2區5縣113個鄉鎮,人口357.26萬,其中農業人口299.65萬人(占83.87%)。共設置132所鄉鎮衛生院,其中中心衛生院46所、一般衛生院67所及衛生院分院19所。全市鄉鎮衛生院人口比4.4/10萬,清水縣最高7.9/10萬,秦安縣最低2.9/10萬。
2.2 在職職工現狀及缺額狀況分析(見表1)
正式職工占轄區人口,即服務人群的比例為0.58/千人口,與“標準”要求有很大差距。其中武山縣最低,為0.44/千人口,張川縣、麥積區最高,也只有0.76/千人口。132所鄉鎮衛生院共缺965~1 564名正式職工,其中以2個人口大縣秦安縣和甘谷縣最為顯著(約300人)。

表1 在職職工現狀及缺額情況(人)
2.3 衛生技術人員專業結構狀況分析
在職職工中有衛生技術人員1 715人,其中:醫生為1 020人(占59.48%),護理人員310人(占18.08%),醫療輔助人員385人(占22.45%),三者比例約為3∶1∶1。醫生中執業醫師 427人,占41.86%;助理執業醫師240人,占23.53%;兩者合計667人,占65.39%。護理人員隊伍建設目前雖達到15%的底限要求,但隨著鄉鎮衛生院軟硬件設施的改善,服務水平的提高,住院患者的增加以及整體護理觀念的推廣,護理人員也將出現不足。
2.4 衛生技術人員職稱狀況分析
1 715名衛生技術人員職稱狀況為:無正高職;副高職稱40人(占衛技人員的2.33%),其中副主任醫師34人(占醫生的3.33%)、副主任護師1人(占護理人員的0.32%)、醫技副高5人(占醫療輔助人員的1.30%);中級職稱383人(占衛技人員的22.33%),其中主治醫師253人(占醫生的24.80%)、主管護師46人(占護理人員的14.84%)、中級醫技人員84人(占醫療輔助人員的21.82%);初級職稱1 292人(占衛技人員的75.34%),其中醫師(士)733人(占醫生的71.86%)、護師(士)263人(占護理人員的84.84%)、初級醫技人員296人(占醫療輔助人員的76.88%)。
2.5 在職職工學歷狀況分析
在2 147名在職職工中:大專以上學歷991人(占46.16%),中專學歷842人(占39.22%),無學歷314人(占14.63%),距“標準”要求的大專以上學歷占50%,中專以上學歷占95%仍有較大差距。
2.6 在職職工年齡結構分析
在2 147名在職職工中,≤30歲869人(40.48%),31~40歲 673人(31.35%),41~50歲 359人(16.72%),≥51歲 246人(11.46%)。在職職工隊伍平均年齡較小,超過40歲的不足30%。一是說明我市鄉鎮衛生院在職職工可塑性強、潛力大;二是反映出在職職工經驗較欠缺,服務水平不高。
(1)我市鄉鎮衛生院設備齊全,但部分衛生院衛生綜合服務水平低下,部分中心衛生院沒有發揮帶動作用及服務輻射功能。(2)我市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力資源總量不足,尤其是衛生技術人才達不到“標準”規定的基本要求。(3)衛生技術人員專業結構不夠科學、合理,護理及醫療輔助崗位人才建設嚴重滯后。(4)執業(助理)醫師、大專以上學歷及中級以上職稱人員比例較低,醫療技術骨干奇缺。(5)管理人才匱乏,管理水平和效率低下。
人才是事業成敗最關鍵、最活躍的要素之一。但人才成長是個漫長、漸進的過程,醫療衛生人員既要具備扎實的文化基礎,也需要廣博的自然、醫學、社會和人文知識,更需要長期、堅實、反復的實踐和經驗積累。筆者認為,要緊緊依托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衛生人才引進和培訓項目為契機,以鄉鎮衛生院等級評審為突破口,加強并加快我市基層衛生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1)加強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為引進優秀人才并留住現有人才創設寬松的工作環境和氛圍。(2)通過改革體制、改進機制、創新觀念,促進衛生技術人員合理、雙向流通及和諧、有序競爭。(3)探索有效的衛生技術人員引進途徑。市、縣衛生行政部門應針對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現狀,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爭取省人事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力爭3年內配齊我市所有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差額,且要兼顧專業人才科學、合理配置。促進衛生技術人才的雙向選擇和正常流動。可考慮以下幾點:①鼓勵鄉鎮衛生院間的人員合理流動;②鼓勵城鎮執業醫師到農村工作;③探索執業醫師多點執業的可行性,樹立執業醫師是社會資源的理念;④建立并完善縣區級及以上醫院定點幫扶鄉鎮衛生院工作制度,既要派基層醫務人員進修,也要請上級醫院專家前來坐診;⑤嘗試衛生教育機構執業醫師到醫院兼職的辦法,以期達到互相補充、互為促進、教學相長的目的;⑥在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項目的同時,充分考慮目前尚缺執業醫師的衛生院,切實達到“派出一支隊伍,帶好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群眾,培養一批人才”的項目總體目標;⑦嘗試在護理及醫技崗位實行人事代理制,即各縣區根據本縣區實際情況,自主招聘部分護理人員和醫療輔助人員,使各項業務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開展。(4)實施人才興衛戰略,構建衛生技術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按照“素質過硬、整體優化”的原則,對衛生技術人才進行全員培養,以提高整體業務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
R192
A
1671-1246(2011)01-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