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慧敏,楊艷玲,張 勇,李聯祥
(1.河北工程大學醫學院,河北 邯鄲 056002;2.秦皇島市第一醫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Taba教學法在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左慧敏1,楊艷玲2,張 勇1,李聯祥1
(1.河北工程大學醫學院,河北 邯鄲 056002;2.秦皇島市第一醫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護理學;實踐教學;Taba教學法;評判性思維
評判性思維,也譯為批判性思維,由20世紀30年代德國法蘭克福學派學者提出[1]。1989年美國護理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在護理本科的認證指南中將評判性思維能力作為衡量護理教育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評判性思維是要求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和經驗選擇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護理角度看,評判性思維是指對臨床復雜護理問題所進行的有目的、有意義的自我調控性的判斷、反思、推理及決策過程。
現代護理觀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并把培養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作為護理教育最重要的目標之一[2]。現代整體護理要求護士臨床工作中不只要執行醫囑,還要了解病人病情變化,及時作出護理決策,而這些決策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服務對象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危。因此,護理決策必須是果斷而正確的。這就要求護士運用評判性思維準確評估、收集和分析與決策有關的信息,作出正確護理決策。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學生必須熟練掌握護理學基礎中的護理技能。且動作要規范,程序要嚴謹,態度要端正,同時,也要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判性思維等綜合能力,而傳統護理技術教學法是教師標準示范—學生分組練習,這種教學法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拓展,有悖于本科護理教育理念。
現代護理模式對護理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護理教學不僅是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正確分析、解決復雜護理問題的能力。而護理本科生作為21世紀的高級護理實踐、護理管理、護理研究、護理教育人才,對其進行評判性思維教學非常重要。評判性思維教學法包括Taba教學法、反思日記法、回顧討論法、訪談法、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問答法、概念圖法、框架性的臨床準備法等多種方法[2]。筆者采用Taba教學法進行護理本科生實驗教學,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現介紹如下。
Taba教學法是建立在“護理程序”模式的基礎上,借助病人不同臨床表現,通過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制定相應護理決策,從而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2]。我們在基礎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組織學生分析病例,反復討論后制訂護理方案,旨在培養本科護生分析問題、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能力。
2.1 實驗對象及課時安排
筆者選擇2006級護理本科班50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將基礎護理學中對女病人導尿、鼻飼、吸氧、灌腸等項目作為實驗教學項目,采用Taba教學法授課,具體分為分組研討階段、課堂研討階段、操作練習及課后總結階段。將其余操作項目作為對照教學項目,采用傳統教學法授課。實驗項目和對照項目每項實踐課時均為4學時。
2.2 實驗分組
將50名學生隨機分成10個小組,每組選出1名小組長。
2.3 分組研討階段
教師在課前1周將要學習的實驗項目、病例資料、實驗要求告知學生;組長帶領小組成員查閱資料、反復討論,課余時間到護理實驗室進行模擬操作,最終形成一套適合該病人的擬訂操作程序,并寫出步驟理論依據(知識點)。
2.4 課堂研討階段
課時為2學時。每名指導教師帶2~3組學生,學生圍坐在實驗臺旁。先由各學習小組組長準備實驗用物,說明各實驗用物的狀態(無菌或清潔),按各自擬訂操作程序操作,闡明其理論依據。各組完成后,學生自由發言,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辯論。辯論后,由指導教師統一認識,并示教規范的操作程序。
2.5 操作練習及課后總結階段
學生按教師示教操作方法進行反復練習直至熟練掌握,課時為2學時。課后,學生按操作步驟書寫報告,內容包括:(1)人員準備:包括護士和病人準備。(2)物品準備:分別列出無菌物品和清潔物品。(3)操作程序:左側按序號書寫操作步驟,右側注明該步驟的理論依據或目的,明確每一步驟的目的和意義。如鼻飼插管前清潔鼻孔的目的,測量插管長度的理論依據,證明胃管在胃內方法的理論依據,胃管膠布固定的目的,先灌注水后灌注鼻飼液的原因等。(4)注意事項:列出該實驗應注意的問題。如鼻飼液灌注速度、量、溫度;藥片研碎溶解后再灌注,每次灌注前需證明胃管在胃內等。
傳統實驗教學法為教師按教材備課、示教、指導、檢查,教學手段單一,學習方法機械。Taba教學法克服了以上弊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內容不僅限于操作程序,而且包括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要點;學生通過對每一護理操作步驟的討論,明確每一步驟對病人的意義,從而思考解決護理問題的方法,對其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更好地了解教學效果,我們在學期末對學生進行了技能考核。考核項目:每名學生隨機抽取2項考核項目,實驗項和對照項各1項。評分標準:護理操作部分按《河北省技能考核標準》評分,計分80分;理論提問部分計分20分;每項操作合計分值為100分。考核結束后我們對2組項目考核成績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學生考核成績[n(%)]
由表1可知,采用Taba教學法的實驗項目學生成績明顯優采用于傳統教學法的對照項目,究其原因與學生課前研討、課上討論、課后總結等有關,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對該項護理操作知識點掌握更全面、更牢固、更深刻、更靈活。
在學期末我們還對其中20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其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見表2。

表2 學生對Taba教學法教學效果的評價[n(%)])
由表2可知,85%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法能激發學習興趣,80%的學生認為能提高臨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85%的學生認為有助于培養臨床創新性思維,55%的學生認為有助于增強溝通和交流能力,65%的學生認為有助于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大多數學生認為有助于綜合能力的增強。
4.1 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不斷提高
當今醫學迅猛發展,醫學技術及護理技術日新月異,臨床病人病情復雜多變,而學生在校學習的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術卻十分有限。因此,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至關重要。Taba教學法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是通過主動查閱資料、相互討論得出結果,這對學生科學探究精神的形成與強化,科學研究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4.2 知識掌握更加牢固
要完成Taba教學法所要求的學習任務,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地查閱資料、思考問題、研究和討論問題,因此,對每一操作步驟的要求都有深刻理解。實驗報告又強化了學生記憶,使基礎知識掌握更加牢固。
4.3 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論教,教師關心的是自己的教學方案能否按計劃進行,對學生的參與情況、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等重視不夠[3]。采用Taba教學法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分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4.4 實現互動與交流
通過課下小組討論、課堂研討,實現了師生、生生間的多向交流和認知互動。學生圍繞教學內容發表意見,提出問題,共同討論,在演示、討論、批評、評價多種學習活動中掌握知識、思考問題,達到了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教學目的。
通過1年的教學實踐,認為Taba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符合現代護理教育教學理念,值得推廣。
[1]李小妹.護理學導論[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萬衡,李小明,胡寧杉,等.護理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方法的培養[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3):411~413.
[3]賴曉軍,田新立.大學生課堂學習狀態評價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7):262~263.
G424.1
B
1671-1246(2011)01-0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