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可人
浙江投資緣何趨緩
文/吳可人
企業向省外投資可能是導致浙江投資增長趨緩的主要原因,這是企業出于開拓市場、優化布局的考慮
浙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近年大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4-2010年,浙江投資增長速度僅全國的一半。這一時期,浙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速度僅為12.8%,全國則為25.7%。而在2000-2004年,浙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為27.9%,高于全國同期6.9個百分點。
2010年,浙江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488億元,同比增長16.3%,低于全國平均7.5個百分點;浙江投資總額只占全國的4.5%,比2009年下降了0.3個百分點。相對于浙江GDP占全國的6.8%,浙江投資在全國的占比低了2.3個百分點。
從投資結構分析,浙江投資趨緩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全國投資增長慢的領域,浙江更慢。2010年,全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衛生,教育,電力、燃氣及水生產供應,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投資增長速度低于20%。同期,浙江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投資1093.4億元,同比增長11.6%,低于全國7.9個百分點;教育完成投資123.1億元,同比增長2.0%,低于全國12.6個百分點,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完成投資584.9億元,同比增長0.9%,低于全國6.4個百分點。
二是全國其他地區有資源優勢而投資增長快的領域,浙江也慢。2010年,浙江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完成投資1256萬元,同比下降87%;煤炭開采及洗選業完成投資446萬元,同比下降72.1%;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完成投資53.1%,同比下降53.1%。上述三個行業投資增速與全國平均增速相比,差距均在90個百分點以上。而黑色金屬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冶煉業,同比分別增長-1.1%、15.8%和14.1%,也低于全國平均增長速度20個百分點以上。
三是全國投資增長紅火的領域,浙江同樣較慢。2010年,浙江制造業完成投資4045.7億元,同比增長10.7%,低于全國16.3個百分點;采掘業完成投資19.3億元,同比增長9.9%,低于全國8.2個百分點。在36個行業中,全國平均投資增速超過20%的有30個,除了上述與礦產資源相關的制造業以外,全國通信設備計算機和電子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專用設備、儀器儀表、紡織服裝和鞋帽、交通運輸、醫藥、工藝品、家具等制造行業的投資增長速度均超過30%,紡織業、木材加工、飲料、文教體育用品、食品、農副食品通用設備等制造行業的投資增長速度也在20%以上,全部高出浙江投資增速10個百分點以上。而浙江的專用設備、紡織服裝鞋帽、交通運輸制造業投資增長速度分別僅為0.7%、3.9%和6.8%。
與以前推斷不同的是,土地有可能是投資減緩的一個因素,但據調研觀察,不少地區的工業區用地中閑而未用的占到1/4-1/3。這些空地多數是企業預留的發展備用地。因而當前在政府這一層面可能的確存在供地緊張,但在企業這一層面可能仍有余地。

經過研究分析,向省外投資可能是導致浙江投資增長趨緩的主要原因。從金融機構貸款余額規模和增長狀況分析,省內企業投資很可能并沒有減緩。2010年,浙江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為46938.5億元,與全國保持一樣19.7%的增長速度,占全國各項貸款余額的9.2%,高出浙江固定資產投資在全國的比重4.7個百分點。
種種數據和跡象都表明,省內投資增長減緩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浙江企業大量向省外投資導致的。據來自全國29個省級浙江商會的不完全統計,600萬省外浙江人不斷“開枝散葉”,在省外共創辦各類企業26萬多家、各類專業市場2000多個。省外浙江人在全國投資總規模超3萬億元,其中從浙江輸出的資本約1.3萬億元。
“十二五”時期,浙江企業向省外投資或將持續推進。這是省內要素成本明顯較高,企業出于開拓市場、優化戰略布局的考慮。未來一段時期,著力疏通一條規范的渠道,為浙江向省外投資撐起一片天,將是浙江資本的共同期待。
(供稿: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