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中共湘潭市委黨校經濟教研部,湖南湘潭411100)
湘潭物流產業發展現狀及政策建議*
劉曉玲
(中共湘潭市委黨校經濟教研部,湖南湘潭411100)
湘潭市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對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現實和潛在需求。但從湘潭市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還存在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應立足于“3+5”城市群,做好物流產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定位、整合與推廣。
物流地產;兩型社會;產業結構
2003年,中共湘潭市委提出了將湘潭建設成為“湘中南現代物流中心”的戰略構想。2006年,湘潭市第十次黨代會確立了建設“湘中南現代商貿物流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2010年湘潭市委十屆十次全會提出:以全國物流示范城市為載體,到2015年,將現代商貿物流建成年銷售收入過千億的產業,現代物流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為加快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市委、市政府已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2010年的湘潭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將“發展現代物流”放到了重要位置。
湘潭市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其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現代物流業提出了巨大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這是湘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具備的特有優勢和發展潛力。
(一)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現代物流示范城市的獲批,從宏觀上為湘潭物流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2007年12月,長株潭城市群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試驗區建設和改革的側重點可以分成三個不同的階段,將有多個行業面臨巨大的發展空間:前期看投資項目,后期看消費服務。
第一階段的試驗區建設,政府將巨額投入基建、公用設施、通訊等的建設,所以對應的建筑、建材、鋼鐵、工程機械、電氣設備、能源電力將直接受益。第二階段,隨著工業設施的完善,生產活動的大規模開展,貿易、物流等服務業將大幅受益,如港口、高速、機場等行業。第三階段,隨著城市群一體化程度的提高,包括“3+5”在內的居民收入的增長,相關消費服務業將面臨巨大發展空間,包括房地產、零售、酒店餐飲、醫藥、家電、汽車將直接受益。無論哪一階段,物流業都將直接受益,并獲得蓬勃發展的機會。
2009年,商務部在全國部署了46個城市為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長沙和湘潭名列其中。一方面,從區位條件和發展空間而言,湘潭位于“3+5”城市群中心。向西重點發展湘鄉、韶山,同時可向婁底輻射;向南發展湘潭縣,可對接衡陽,同時與東部產業轉移對接。另一方面,由于湘潭本市傳統產業的升級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對原材料的需求和產成品的外運有著極大的潛在需求。所以,湘潭未來無疑將成為長沙、株洲之外的重要物資中轉結點和貨流產生地。
(二) 湖南城市群區域產業結構之間的互補,從中觀上為湘潭物流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廣闊的空間。制造業是物流業的產業基礎。物流業是服務業,必須依托實體工業。因此,作為城市群的長沙、株洲和湘潭,三個城市的產業特性是湘潭物流產業定位的基礎和前提。
從三市各自產業結構比重來看,三市中以長沙三次產業結構層次最高,發展階段最高,成為第一個第三產業占據主導地位的城市。長沙已基本上呈“三、二、一”的結構類型,且第三產業優勢明顯;株洲市是典型的“二、三、一”產業結構類型;湘潭三次產業比重變化頻繁,在兩種產業結構之間徘徊。長沙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較大,基本上呈逐年遞增的趨勢,2004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高達50.25%,第一產業占GDP比重則逐年減少,由2001年的10.76%減少到2009年的4.8%,年均減少近0.6個百分點。2001年到2009年株洲三次產業比例變化不大,第一產業比重由15.99%下降到10.5%,第二產業比重由47.43%上升到54.8%,第三產業比重由36.58%下降到34.7%。湘潭三次產業比重變化不大但年際變化較大,大部分年份第三產業比重低于第二產業,但2003年第三產業占到45.59%。
就產業體系來看,長株潭三市的主導產業具有互補性。長沙主要以電子信息、機械、食品為支柱;株洲以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有色冶金、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為支柱;湘潭則以黑色冶金、機械、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為主體。支柱產業產值占三市全部工業比重均已超過70%。這些主導產業作為三市傳統的優勢產業,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和配套性。
從產業結構來看,長沙、株洲和湘潭的優勢產業互補空間很大。作為城市群的三個中心城市,長沙、株洲和湘潭的產業結構基本上都自成一體,且物流市場的規劃與建設也都著眼于自身的發展。如何促進城市群中的各城市優勢產業的互補與融合,顯然需要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就是物流。湘潭市為全省的第二大交通樞紐,鐵路、公路、水路網十分發達,將不斷吸引“3+5”城市群的部分大型工業企業及規模物流企業,具有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有利條件和強大優勢。
(三) 企業發展的客觀趨勢,從微觀上釋放了巨大的潛在物流服務需求。物流作為融高新技術為一體的先進運輸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不僅對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商品流通成本和效益產生重大影響,也影響著消費者對服務的滿意度,進而影響到企業乃至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物流發展水平和物流成本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甚至地區經濟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一方面工業企業具備一部分自理物流能力,多數擁有自己的倉庫和車隊。這種“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方式制約了企業對社會物流的需求。另一方面,企業普遍認為自理物流成本過高,希望物流服務社會化。同時對物流經營企業在完善服務功能、降低貨損率、改善服務態度等方面有較高要求。因此,從企業的微觀層面有著巨大的潛在物流服務需求。
專業的物流園區是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中觀載體,物流企業則是其微觀細胞。他們是物流市場中的直接和主要供給者,而目前存在著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
(一) 政府的“無意創租”行為和投資者的“事后尋租”行為催生了湘潭“物流地產”。湘潭市重點部署了省級綜合性的九華現代工業物流園、荷塘現代綜合物流園和市級專業性的湘潭西商貿物流園、易俗河農資物流園等4個專業物流園區。已有物流企業進駐的九華現代工業物流園、荷塘現代綜合物流園目前都是采用由投資商選地建成相關物流設施(物流園區)后,再轉租給制造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客戶,并組織資產管理隊伍進行物業管理,提供物業相關服務的方式。這是典型的“物流地產”。
物流行業是目前國家支持和鼓勵的重要行業,即使是在地根縮緊的情況下,物流地產商也能比較容易拿到地,而且是相對廉價的土地。物流地產土地成本相比房地產開發用地具有超低成本優勢。在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所產生的效果日益顯現的時候,真正的機遇是如何獨辟蹊徑,細分市場去搶占制高點,物流地產可謂是一條新路。因為以物流的名義圈地、買地,價格會相對便宜得多。所以說很多開發商就先打著物流的名義把地買了,然后再建物流中心或者是以后用作建筑用地。以物流之名在地產中獲得了更好的資源和更大的發展機會。
作為物流產業的載體,湘潭物流園區投資者的真實目的在于“地產”而非“物流”。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意見》和《關于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規定》,從用地、稅收、財政、行政事業收費等多方面給物流業發展以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優惠。政府的這種“無意創租”行為(是指政府為了良好的目標而干預社會經濟,但結果是創設了租金,給尋租活動創造了機會)卻給物流園區投資者提供了巨大的尋租空間。各種利益集團利用各種政策縫隙來尋找租金行為(事后的尋租活動)又給政府監管帶來了難題。
(二) 物流骨干企業的缺乏導致現有的物流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地整合。湘潭現有的物流企業可以大致分為依托大型廠礦企業而生的物流公司和中小物流企業。湘鋼洪盛物流是湖南省第一家由國有企業改制而成的物流企業,緊緊依托湘鋼集團,是湘潭首家國家4A級運輸型物流企業。湘電集團湖南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3A級物流企業,主要為湘電集團主導產品做包裝、倉儲、運輸服務。隨著母公司主營業務的迅速發展,這類物流企業發展勢頭較為強勁,但其對母公司的依賴度過高,將面臨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型的困境。
與大型物流企業相比,中小型物流企業“小、散、差、弱”問題較突出,基本上是依托工業或商業企業組織物流運輸,缺乏功能齊全、競爭力強的物流骨干企業,特別是能提供全國性或全球性物流網絡服務企業。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物流資源系統配置也未形成有效供應鏈,物流資源分散,浪費嚴重,供應鏈一體化管理程度較低。
湘潭一方面為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和投資環境,另一方面為促進產業發展,增大了釋放物流優惠政策的力度。但由于湘潭位于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中心,受長沙、株洲兩市輻射影響較大,兩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覆蓋“3+5”城市群,使湘潭的優勢不能明顯呈現,規模發展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納入需求模型來看(如圖1所示),物流市場上存在著潛在需求巨大與現實供給不足的矛盾,從而導致物流價格(或成本)過高。因此,需增加湘潭物流的有效供給,降低社會物流總費用(或價格)。

圖1 物流成本與物流量關系圖
首先是立足于“3+5”城市群,以湘潭為中心,做好能輻射“5”的物流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其次做好物流發展戰略的定位;再次做好資源策劃整合。推進物流企業開始向第三方物流公司轉變,比如龍暢物流、步步高物流這些大企業都在探索和轉型過程中。最后做好物流發展戰略推廣。
雖然物流地產的真實意圖在土地財富,但是仍存在成功的案例。要積極探索“物流地產”成功的因素。對于政府而言,應加強對物流地產的宏觀規劃、指導和監管,降低物流企業和地產企業的道德風險。對物流商和地產商的資格、實力進行審查,確保強強聯合。同時可以引入第三方中介組織負責進行監管,充分利用了獨立第三方的審查,從而避免了物流商和地產商的信用風險,同時避免了后期產生的矛盾。對于物流地產開發商來說,應充分考慮市場風險,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開發。物流地產開發商要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發展目標,選擇合適的模式,切忌“隨大流,一哄而上”。例如大型物流企業可以采用“普洛斯”模式或與地產商合作的模式,充分降低市場運作風險,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提升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物流企業把大量資金和精力用在信息流的處理上,提高物流管理能力與水平,從而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實現帕累托最優。
(責任編校:譚緯緯)
F259.22
A
1008-4681(2011)01-0023-02
2010-11-09
劉曉玲(1981-),女,遼寧營口人,中共湘潭市委黨校經濟教研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