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琳
(泉州師范學院化生學院,福建泉州362000)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大學生職業選擇問題研究*
張曉琳
(泉州師范學院化生學院,福建泉州362000)
運用統計學中的層次分析法,根據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影響因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值,建立一個符合擇業者和用人單位要求的優化模型,以指導畢業生全面綜合地評價自己,并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
層次分析法;職業選擇;排序;方差;最小和;權向量
大學生進入社會時所選擇的職業直接關系到未來的發展,如果開始就從事一種不適合自己的,或是沒什么發展前景的職業,這將會對自身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所謂職業,是指人們從事的相對穩定的,有收入的,專門類別的社會勞動。它是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狀況、文化水平、行為模式、思想情操的綜合反映,也是一個人的權利、義務及職責,是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的一般性表征。
事實上,許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不是因為沒有工作,而是對于所提供的工作不屑一顧,或對幾項工作的選擇沒有做出及時的合理選擇,從而導致工作失之交臂。所以,大學生要了解社會現狀,尊重客觀規律,擇業前要對自身素質進行一次徹底的了解和評價,對自己的專業特長、興趣愛好、能力以及理想等做一次全面充分的分析,對自己將來的事業發展有一個確切的定位。同時,也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塑造自己,這樣,才能使自己在人才市場中有的放矢,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進行系統分析的數學工具之一,它把人的思維層次化、數量化,是數學方法為復雜系統的分析、預報、決策或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據。由于它在處理復雜的決策問題上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從而得到普遍的重視和廣泛的運用[1]。對于職業的選擇,是由擇業者選擇和單位要求兩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怎樣才能找到合理和理想的工作呢?合理就是要使自身能力符合職業的要求;對職業的期望就是要使自己找到理想的職業,用層次分析的方法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根據擇業者自身對職業的期望和自身能力的水平,在眾多的供己選擇職業中作出合理抉擇,提高面試的成功率。
就業問題越來越嚴峻了,特別是對于我們這些將要離開校園走向社會的沒有經驗的大學生,面對激烈的競爭,怎樣才能找到合適而又理想的職業呢?這就給我們提出了要求:怎樣才能做到合理和理想呢?
(一) 擇業者因素:z=(z1,z2,z3,z4,z5,z6,z7,z8)對擇業者因素的分析,見圖1[2]:

圖1
z1:擇業者對工資的要求值系數;z2:擇業者對地區的要求系數;z3:擇業者對福利的要求系數;z4:擇業者對該職業發展潛力的要求系數;z5:擇業者知識技能系數;z6:擇業者交際能力系數;z7:擇業者競爭能力系數;z8:擇業者組織能力系數。
擇業者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z值進行初定。
(二) 用人單位的因素:y=(y1,y2,y3,y4,y5,y6,y7,y8)
對用人單位因素的分析,見圖2[3]:

圖2
y1:用人單位提供的工資值系數;y2:用人單位的地區系數;y3:用人單位福利的系數;y4:用人單位的職業發展潛力系數;y5:用人單位對知識技能要求系數;y6:用人單位對交際能力要求系數;y7:職業競爭難度系數;y8:用人單位對組織能力要求系數。
(三) 擇業者對職業的期望權向量:Wz=(w1,w2,w3,w4),見圖1,則有

(四) 用人單位的職業要求權向量:Wv=(v5,v6,v7,v8),見圖2,則有

(五) 現時擇業者意向與用人單位要求的權向量W= (0.3,0.7),這是根據現在就業形勢來決定的。倘若就業形勢良好,權重可傾向于擇業者的意向;現時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則應側重于用人單位的要求。
對擇業者自身因素和用人單位因素進行量化的假設,即對各因數進行客觀的定量。例如,擇業者對工資的要求值系數z1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可定位于0.7(0≤z1≤1),其他系數同理,滿足0≤zi≤1(i=1,2,3,4,5,6,7,8),0≤yi≤1 (i=1,2,3,4,5,6,7,8)。根據擇業者自身對職業的期望可列出wi的權重比距陣[4]。

wiz1z2z3z4 Z11521/3 Z21/512/51/15 Z31/25/211/6 Z431561
計算得:
Wz=(0.2128,0.0426,0.1064,0.6383)
根據對用人單位因素的分析可列出vi的權重比距陣[5]。

viy1y2y3y4 Y1131/23 Y21/311/61 Y32616 Y41/311/61
計算得:

則可建立雙向權益模型為:

綜合相對優屬度最大的就是我們較滿意又能比較容易面試成功的職業。模型可以從候選的職業中進行排序,從中選取最大的優屬度。
我們根據以上理論來對一些實例加以應用,以某一個擇業者因素:z=(0.8,0.5,0.8,0.6,0.7,0.6,0.5,0.8),供擇業者選取用人單位因素:

y1y2y3y4y5y6y7y8 S10.70.40.80.60.70.40.60.5 S20.80.60.70.50.80.40.70.5 S30.90.30.80.70.90.60.80.6 S40.80.90.60.50.60.40.40.6 S50.80.50.600.50.80.70.60.7
把數據代入(1)式,計算并排列如下:
(s1,s2,s3,s4,s5)=(-0.014,-0.0847,-0.117,0.0623,-0.0828)
即:

這說明根據該擇業者因素,他應選擇的職業是第四種。
該模型能解決雙向決策這類的問題,例如高中生填報自愿也是一個雙向決策的問題,就可以運用這個模型。面對這類雙向決策問題,我們可以把模型推廣到一般的應用。
首先,假設甲、乙是一個雙向決策問題的兩個方面:
甲方要求乙方的因素:x=(x1,x2,…,xn)
乙方要求甲方的因素:y=(y1,y2,…,ym)
甲方的因素:x'=(x1',x2',…,xm')
乙方的因素:y'=(y1',y2',…,yn')
甲方、乙方利益權重向量:w=(w1,w2)
甲方要求乙方的因素權重向量:wx=(a1,a2,…,an)
乙方要求甲方的因素權重向量:wy=(b1,b2,…,bm)
那么它的排序模型為:

在現實生活中,畢業生應該及時抓住時機,選擇合適的工作;當一時無法作出合適的選擇時,應該選擇適當的方法加以判斷,即何種工作更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更能發揮個人專長,適當時可構造一些數學模型解決問題,比如用層次分析等。在選擇工作時,切勿過分關注收入,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盲目選擇工作,應當以長遠眼光,對個人事業有個長期的打算。大學生在找工作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過高估計自己,要合理地全面地分析評價自己,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始終進行自我教育與學習,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1]吳浩,尹寧.層次分析法在黨政領導中的應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4).
[2]王興林,張興友,楊鳳林.企業合理用水評價指標體系及賦權方法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4,(4).
[3]廖方宇,鄧心安,嚴湘贛.層次分析法在空間科學工程立項中的應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4).
[4]陳春花,徐慧琴.企業家經營能力評價的層次分析與模糊決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7).
[5]林虹萍.層次分析法在職業選擇上的運用[J].統計與決策,2009,(12).
(責任編校:陳婷)
G647
A
1008-4681(2011)01-0131-02
2010-11-05
張曉琳(1985-),女,福建泉州人,泉州師范學院化生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