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康承華
試論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黑龍江 康承華
本文以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為主題,對理論教育內容、教師隊伍現狀、心理健康教育等問題分別進行了解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教育內容應體現高職特色等一系列觀點。
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高職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課題,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主要途徑必然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近年來,高職院校專業教育改革與創新風聲水起,然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卻依然陳舊,成為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人才培養目標的瓶頸之一。教育是興邦強國之本,創新是教育進步之魂。所以,高職大學生思想教育,必須在理念、模式與方法中尋求創新,從而促進教育質量提高,實現培養目標。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由課堂教學與日常教育兩大部分構成。前者屬于普及性的“面”式教育,后者屬于針對性的點、線結合式教育。無論是“面”式還是“點、線”結合式教育,都必須針對不同性質、不同學制、不同特點的學生確立教育內容、模式與方法,有的放矢。
調查顯示:目前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的現狀有明顯問題。一是專科層次教科書與本科層次“一刀齊”,而且純粹“學科化”。以高職三年專科教育為例:在三年學程中,實踐教學占總學時50%以上。在有限的理論教學學時中,專業課學時權重又占總學時的絕大部分。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學時數少之又少。在如此少的學時內,硬要完成四年制學科教育中的課程學時教學任務,時間上捉襟見肘,質量上無法保證。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高職教學課時僅為本科計劃的1/4。大容量、少學時的教學任務,迫使教師奔跑式教學,學生生吞硬咽式掌握,教育結果必然是“皮毛式”,很難實現課程教學目標。二是教育內容缺乏職業教育針對性。《國家教育改革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強調:“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學生的道德、職業技術和就業創業能力。”然而目前高等院校道德課一律搬用本科教材。在2010年版教材內容中,僅第六章的一節內容中對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與職業道德的素質培養簡要論述,可謂浮光掠影、蜻蜓點水,不僅與《國家教育改革中長期規劃綱要》的“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要求相去甚遠,而且對于以職業為本質屬性的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際情況不利。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理論教育的第一課堂,又有日常教育和宣傳的第二課堂。兩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服務于相同的教育對象,趨向于相同的教育目標,但是分類有別的教育隊伍,由專任政治課教師,專職輔導員和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三部分組成。由于傳統與歷史沿革原因,加之崗位條塊化,使得三部分教育成員各據一方,“自掃門前雪”。甚至在教育過程中各自為政、劃地為牢。一個隊伍的教育者之間,僅由于分工的側面不同,就形成了教育陣營內的壁壘。各教育體系之間既無工作上的協調、內容上的兼容,也無針對教育對象的溝通與共育意識。弱化了教育效果,教育目標的實現大打折扣。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之間,你做你的教學,我搞我的活動;理論教學教師與日常學生教育輔導員之間,你上你的課程,我管我的學生,他們與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之間,我解決我的教學理論問題,你做你的管理工作,涇渭分明以各自完成任務為主旨,使教育形勢和體系成離散式,缺少聚合力,在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能力上顯得力不從心。
目前,雖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教育部和高等教育界的重視。但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師資隊伍、教育模式、教育內容等方面均不成熟。這就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職教育范疇內呈現出影響人才綜合素質提高的滯后性因素。
表現之一:隊伍人員不夠。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真正符合教育部要求的師生之比的專職教師配備不足。約有1/2以上院校心理健康教師為學生管理人員兼職頂崗,由于工作的兼顧性,對于心理健康專業拓展、針對性科研等方面很少投注精力。
表現之二:隊伍整體高度不夠。高職院校對于咨詢師職稱的評聘一直不重視,所以即使有咨詢師,也基本停留在中級咨詢師的職稱上,多半晉升無望,導致其不再努力,只是完成工作任務而已,這對于培養高素質人才有很大影響。
表現之三:設備落后,資金不足。調查表明,高職院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多數領導重視不夠,經費投入消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科研水平和心理咨詢質量。

首先,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尺度雖然強調一個“高”字,但是,就其本質而言,離不開職業這一根本屬性。不同專業對于不同的職業,也有不同的職業思想體系。以交通土建類職業為例,其職業環境大幅遷徙與流動,施工環境的艱苦性,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強調艱苦奮斗的精神培養,否則畢業生在上崗后,既用不上,也留不住。其他專業也如此。必須在教材中把職業精神的核心特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再參照統編教材中的大方向、大原則的基礎上,允許并鼓勵高職教師編撰真正符合教育特點和職業需要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實現教育高度與職業素質需要的完美結合。其次,因才施教。高職院校主要培養生產、建設和管理一線的高技能人才,是與國計民生最貼近的教育。教育的前沿性和實用性明顯有別于學科教育。在不同專業群類的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論教學內容中,應在把握教育共性的原則下,針對不同系列專業屬性,充實相關內容,有的放矢的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職業觀,幫助學生明確具體應當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為什么學的人生課題,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科學的理想信念,激勵其創新創業精神,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是要打破長期的政治教學與年輕的心理健康教學之間各自形成相對理論壁壘式運行模式。創新工作要在心理教育范疇順利開展,就要有多層次的立體的思維模式,對原有的“劃地為牢”模式加以調整修正,打造結合部,架構思想政治課與心理健康課之間互補互鋪的橋梁,在創新教學模式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二是思想政治教師教學應有意識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想信念教育等內容適度延伸,引導大學生在第二課堂、在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各環節中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由于政治課教學以思想道德等教育內容普及性與導向性為主,第二課堂活動、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以滲透性、內化性、透明性為主,只有二者實現雙元結合、二律同一,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血有肉、豐富充實,才能總結出優質的教學成果。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不僅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且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擔當如此重任,擔起重大使命的高等職業教育,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不僅其第一教育資源教師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而且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的創新更是迫在眉睫。在認真梳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脈絡的基礎上,既要考慮思想政治教師學科能力夠用,又要敦促其增長相關職業常識。專職輔導員的招聘,既要有學歷標準,又要有思想政治素質考核與相關專業能力覆蓋的審核能力。打破學科壁壘,鼓勵政治課教師認真學習和了解所教專業對應行業的性質、內涵、職業常識及發展現狀。尤其是類似我院主干專業對應的交通土建類施工一線的專業知識和建設現狀以及職場環境。以便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和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思想政治輔導員是直接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線的教師,其工作性質決定了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和方法,這對于培養什么人,培養的人才走什么路都十分重要。所以,思想政治輔導員必須邊學習邊實踐、邊提高。特別是經驗不足的年輕輔導員,更應該虛心向資深輔導員、政治課與心理健康課教師請教學習,不斷充實思想理論知識、心理健康知識,以便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把握大方向、解決新問題、創造新方法,使自己的水平不斷提升。只有政治課教師、心理健康教師與專職政治輔導員教師積極合作,溝通與交流,改進共建,才能保證高等職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才能在此平臺上,結合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等環節不斷實施創新教育。
(作者單位: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