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宋暉 覃遠軍
鐘世堅:建設幸福珠海
本刊記者/宋暉 覃遠軍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加緊推進、橫琴新區的開發建設日漸“升溫”,為珠海實現新一輪跨越式大發展提供了重大契機。可以說,珠海任重道遠,前景光明的良好基礎上,依托高新區這一創新平臺,充分發揮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作用和高校聚集的技術支撐作用,通過品牌戰略和人才引進等政策的引導,將珠海打造成創新型城市。
“十二五”時期是關系珠海發展興衰成敗的關鍵五年,針對外界關注的問題,鐘世堅對本刊記者詳盡闡述了自己對珠海發展的憧憬,對挑戰的理解,對機遇的認識……
記者:珠海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了哪些寶貴經驗?
鐘世堅: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近年來,珠海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全面實施、經濟特區范圍擴大至全市等重大契機,著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績,突出表現為“一個加快”和“一個提升”。
“一個加快”,就是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我們注重堅持“高端起步、雙輪驅動、合理布局、集聚發展”的方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鐘世堅一直非常忙碌,在頻頻接受媒體采訪之余,他專程拜訪了中國船舶、北車集團、中信集團、遠洋集團等中央企業,參觀了曙光信息、宏福源科技等數家高新技術企業。3月6日,他出席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并在會后對媒體闡述了對珠港澳三地協同發展的看法。可以看出,珠海在未來五年將面臨著率先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攻堅時期和重要戰略機遇期。那么,已經凸顯后發優勢的珠海,將會從哪些方面確保自己的騰飛?粵港澳的合作,將會給起飛中的珠海帶來哪些契機?過去幾年珠海打下了怎樣的堅實基礎,鐘世堅對珠海未來的期許又是什么?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市‘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的一條主線,我們要圍繞這條主線推動珠海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提升產業規模和經濟規模。”鐘世堅在采訪中首先強調了未來工作重點。他認為,圍繞這一主線要走好兩個步驟:第一,在抓增量方面要提高產業準入門檻,重點引進“三高”產業,同時加大對存量的改造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水平;第二,是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要在已有針,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做大做優高端制造業,做強做精高新技術產業。一大批投資規模大、技術層次高、與周邊城市錯位發展的“三高產業”項目先后落地,境內外投資者紛至沓來,展現了科學發展、振興崛起的美好前景。
“一個提升”,就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堅持自主創新,在各自領域形成具有特色的科技優勢,取得了發展的主動權。
記者:在珠海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中,哪些發展方向將作為重點,主要任務和目標是什么?
鐘世堅:“十二五”時期是我市率先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攻堅時期和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既迎來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又面臨嚴峻的挑戰。當前,我們結合珠海的實際,科學編制了“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了我市未來五年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發展要求。
結合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未來五年,珠海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分為七個方面:一是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全市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3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過13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253億元。二是珠江口西岸交通樞紐基本建成。機場高速、高欄港高速、金港高速建成通車,廣珠鐵路、廣珠城軌自拱北經橫琴至機場延長線建成營運,港珠澳大橋及連接線建設順利推進,珠三角城際軌道江門至珠海機場段爭取納入珠三角規劃并動工建設。三是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初步形成。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加快,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區域中心城市功能更加強化,城市綜合服務水平和發展帶動力、輻射力明顯提升。四是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自主創新環境更加優化;大學園區資源優勢充分發揮,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不斷完善,科技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五是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充分利用經濟特區范圍擴至全市的契機,全面實施“綠色發展”、“東西互動”、“區域協同”戰略。六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和諧共享”戰略全面實施,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全面加強,普惠型民生事業加快發展。七是科學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經濟特區改革“試驗田”和先行先試作用充分發揮,經濟、行政管理、社會管理、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政府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不斷優化,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務的能力明顯提高。
記者:港珠澳大橋和橫琴新區的建設備受各界關注,目前進展如何?珠海將如何利用這兩大建設所帶來的機遇?
鐘世堅: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加緊推進、橫琴新區的開發建設日漸“升溫”,為珠海實現新一輪跨越式大發展提供了重大契機。可以說,珠海任重道遠,前景光明。目前,港珠澳大橋和橫琴新區的建設備受國內外的關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將香港和珠海直接相連,縮短了珠海與香港之間的交通運輸時間,有利于珠海市大量引入香港和境外的資金、貿易、技術、運輸、管理、經驗和市場,將有效促進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實現利益最大化。橫琴新區作為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示范區,主要發展目標是,經過10到15年努力,建設成連通港澳、區域共建的開放島,經濟繁榮、宜居宜業的活力島,知識密集、信息發達的智能島,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島。
當前,如何利用港珠澳大橋的新建和橫琴新區的開發建設推動珠海的加速發展,是珠海必須著重思考和重點突破的重大課題。我們要把握這一有利契機,根據外部發展環境和內部資源實力,謀而后動,推動珠海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記者:具體措施體現在哪些方面?
鐘世堅:我們會重點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完善和創新珠港澳的合作機制,搭建和完善官方、民間交流合作平臺,建立健全咨詢機制。全面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強化規劃引導,突出服務業承接和城市功能銜接兩大重點,主動承接港澳現代服務業擴張、延伸和城市功能輻射。二是要加強與港澳在重點區域的合作開發。在產業建設上,推進在橫琴新區共建粵澳合作產業園,推動珠澳跨境工業區向珠澳跨境合作區轉型升級,推進海洋海島合作開發,建設開放型環港澳海洋經濟帶。加強與港澳在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方面的合作,支持港澳資企業轉型升級。
在金融發展上,我們將發揮橫琴新區在金融創新的政策優勢,率先在金融業務、金融機構準入、金融市場、金融產品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建設金融創新示范區。在口岸管理上,要積極創新口岸通關制度,實行分線管理、分類驗放,優化查驗監管模式,推進通關便利化改革。在社會事業上,擴大珠港澳在口岸、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環保、社會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加快粵港澳電子簽名證書互認、檢驗檢測報告互認。我們要學習借鑒港澳在社會管理、城市管理、市場運作、法制建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推動城市功能與港澳相協調,共建珠港澳優質生活圈。
記者:珠海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建設幸福珠海,具體的目標是怎樣的?
鐘世堅:增進民生福祉、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是改革發展的最終目的和價值取向。珠海提出要率先轉型升級,要加速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了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建設幸福珠海。
何謂幸福?我認為它既是精神層面的,體現為一種愉快的心情,是一種心理感受;它又是物質層面的,是人民群眾基于對生存狀態、財富等物質條件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滿足感,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因此,建設幸福珠海,就要更加注重夯實幸福珠海的物質基礎,更加注重發展的普惠性,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滿足全市最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鐘世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