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史文學 香玉
孫國慶代表建議提高環衛人員工資
本刊記者/史文學 香玉
既然選擇了環衛這一行,就一定要干好,環衛工作雖然臟、苦、累,卻關系著群眾的身體健康,關系著城市的對外形象,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只是分工不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這不僅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更彰顯出黨中央、國務院對于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縮小社會收入差距的堅定決心。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清河環衛處黨支部書記孫國慶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談了自己的感受。
孫國慶,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城市優秀美容師,全國建設系統勞動模范,市、區優秀黨員,市“十大親情大使”,市十大文明之星,區“十佳城市美容師”。連續20多年獲市先進工作者稱號,5次受到省、部和國家級表彰。2009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被譽為新時期時傳祥式的模范共產黨員,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的親切接見。
干一行,愛一行。孫國慶自從步入環衛工人這個工作崗位,黎明前出現在馬路上的第一個清潔工身影,是她;夜晚,最后一個離開的清潔工,也是她。一年365天,經常不分晝夜,無論酷暑還是嚴寒,風里來,雨里去,天天“泡”在道路上,天天與垃圾打交道。孫國慶把這份工作視為對城市環保的一份責任,以持之以恒的工作熱情和扎實的工作作風,用滴滴汗水洗刷出一條條清潔路。如今作為一名環衛工人代表,最令她欣慰的是,凡到過淮安的領導和外來客商,都夸淮安城市干凈、整潔。
孫國慶是環衛工人的典范,她認為,既然選擇了環衛這一行,就一定要干好,環衛工作雖然臟、苦、累,卻關系著群眾的身體健康,關系著城市的對外形象,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只是分工不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孫國慶堅持工作崗位26年如一日,如今,她成了一名真正的環衛工人“狀元”,給全國的環衛工人做了一個榜樣。孫國慶說,作為環衛工人,她深刻了解環衛工人的苦衷,政府給最低收入群體發放了物價補貼,并且有動態上浮的機制,對于環衛工人這類低收入群體,也應該考慮提高他們的工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孫國慶代表帶來了她的建議。孫國慶說,環衛工人工作比較苦,也比較累,同時又是低收入群體,現在環衛工人每個月還是只有三五元的補貼,兩年來也沒見增長。她建議,環衛工人勞動時間長、作業環境惡劣,有的地方各種污染超標,致使環衛職工患病率高。政府要盡快建立環衛職工的工資長效增長機制,并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健全環衛行業職業病防治責任制,由國家有關部門定期進行聯合檢查。同時,加大環境監測力度,改善環衛作業環境,讓環衛工人健康地工作。孫國慶代表還提出1992年頒布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已不太適應城市管理的需要,應予修改的建議。
孫國慶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內涵,緊密聯系本職工作實際,找準自身發展定位和切入點,嚴格按照“保潔全天候、管理無縫隙、責任全覆蓋”的要求,為繼續保持國家衛生城市而努力。她說:目前和今后,她們既要狠抓已有制度的全面落實,還要積極探討新形勢下城市管理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和諧城管”的新機制、新制度,使之制度化、經常化,逐步把城市管理變成市民的自覺行為,把淮安“和諧城管”的品牌打得更響,希望把淮安打造成最環保、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清河環衛處黨支部書記孫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