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國
(閩江學院旅游系,福建 福州 350108)
基于AHP法的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績效考評體系研究*
——以閩江學院為例
盧建國
(閩江學院旅游系,福建 福州 350108)
以閩江學院為例,分析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績效考評體系中存在的諸如考核主體認識不充分、考核內容不具體、考核過程不科學、考核結果反饋不及時等一系列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應遵循科學性、客觀性、公正性、全面性和及時性原則,通過問卷調查并運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了以“德、能、勤、績、廉”五維一體為考評指標和由“輔導員所帶的學生、系院、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及固定指標”組成的考評主體的新型的閩江學院輔導員績效考評體系,以期提高輔導員考評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輔導員;績效考評;AHP;閩江學院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胡錦濤總書記曾明確指出,必須從思想認識、機制體制、明確政策、培養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調動廣大輔導員的積極性,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水平[1].其中,體制機制和政策就包括對輔導員工作的考核評價.通過對輔導員實施動態的、開放的、全程的考核評價,激發其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更好地發揮輔導員隊伍的人力資源整體效能,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目標的完成,最終實現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雙贏”.因此,確立科學有效的績效考評體系,完善績效考評機制,提升輔導員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閩江學院是一所具有52年辦學歷史(本科辦學僅8年)的新建本科院校.本科辦學以來,學校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不斷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建立并努力完善輔導員績效考評體系.然而,由于受到考核主體認識不充分、考核內容不具體、考核過程不科學、考核結果反饋不及時等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使得輔導員的績效考核不能成為有效的激勵機制.
閩江學院輔導員隊伍雖然已經初具規模,但是由于政工干部配備的不合理性,導致每位輔導員除了要帶200多號學生外,還要從事諸如貧困生工作、心理健康、就業指導、自律會工作等多而雜的工作.千絲萬縷的工作已經讓他們身心俱疲,使他們對績效考核缺乏足夠的認識.在他們看來,績效考核只是一種時髦流行的做法而已,實際效果不大.因此,績效考核最終淪為對輔導員工作結果的一個簡單評定,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排資論輩、平均主義等也助長了績效考核的形式化傾向[2].
縱觀閩江學院輔導員考核表,存在明顯的三點不足∶一是盡管在考核內容上涵蓋了對輔導員德、能、勤、績綜合性的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指標,但是主要集中在學生黨團活動、日常教育管理、學風建設、獎懲貸助、工作態度、深入學生情況等“績”和“勤”方面的考核,而對于思想品德、業務技能、科學研究等“德”與“能”方面的考核較少涉及,且“廉”方面則幾乎空白.二是指標設計較粗放,基本上都是定性方面的指標,多為較空、較虛的指標,很少有定量的指標,沒有可以參考的具體評分標準.三是權重設置不合理.雖然閩江學院輔導員績效考評體系運用了360度績效管理方法,但30%(學生評分)、40%(系院評分)、30%(職能部門評分)的權重和考評主體有待進一步商榷.同時,若從輔導員工作精細化角度出發,其中還缺乏一些硬性指標.
目前,在輔導員績效考核過程中,一般偏重于聽述職報告、民主測評、個別談話、查看資料等靜態終結性的考核方法,而缺少實地跟蹤的動態連續性考核.這樣易導致評價主體對輔導員的認識偏差.再加上考核表分數并未細化到每一項,只要求給一個總體評價.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打的分數很多就是憑個人主觀意識,也會有很多“水分”,容易出現一些人情因素產生不公現象,例如平時盡職盡責的輔導員,使得很多學生感覺被管理得很壓抑,給其打的分數很低;而平時沒有專門管理學生的輔導員,在學生眼里卻是個“好”老師,反而得到高分,使得考核結果無法真正地反映輔導員過去一段時間的功與過.
績效考核結果的反饋和利用是績效考核過程的重要一環.而學校只是簡單地公布考核結果,缺乏對考核數據進行深層次統計分析,未能從數據的有效性、激勵的潛在性、任職的公允性等多維度研究和應用考核結論,這樣不能達到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效果.雖然考核結果也與一些獎勵措施相掛鉤,但在后續功能發揮方面,未能密切做到與工資酬勞、職位升遷、職稱評聘、培訓進修等相銜接.長此以往,考核結果就變成了名存實亡的東西,只是例行要完成的一項任務而已.
目前,在輔導員考評內容上,各高校普遍參考《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文件從德、能、勤、績等四方面對輔導員進行考核.然而,這些指標對于評價目標的重要程度是不盡相同的且不易定量.為此,本文在遵循科學性、客觀性、公正性、全面性和及時性的原則的基礎上,采取層次分析法(AHP)將“德、能、勤、績、廉”設置為一級指標,再根據學校學生工作特點和實際情況,將各一級指標細化成操作性和可測性強的二級指標體系,并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各層元素的重要性來確定它們的權重(參見表1)[3],構建了新型的閩江學院輔導員績效考評體系.

表1 閩江學院輔導員績效考評要素權重分配表
輔導員所面臨的工作對象是人的思想,復雜多變,工作內容多管齊下,涉及方方面面,很難有一個統一的考核標準.同時,不同利益主體對同一工作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對于輔導員績效考評的主體,筆者認為應在原有基礎上(包括輔導員所帶的學生、系院、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外加一些固定指標四塊組成.其權重相應約以30%、35%、25%、10%為宜(參見表2).

表2 閩江學院輔導員績效考核主體的選擇及其權重分析
假設學校要對輔導員甲進行績效考核.本文以“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為例分析考評方法,以下統稱“專家”.“所帶學生”和“系(院)領導及同事”考評方法類似.首先,請10名專家針對輔導員甲工作情況,對前述的德、能、勤、績、廉設置指標逐一進行優、良、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評定(參見表3).
第二步,由表1,將指標要素分成兩個層次,分別為綜合評價集和因素評價集.一級指標為綜合評價集,由德、能、勤、績、廉五個部分組成,其權重為 A=(A1,A2,A3,A4,A5)=(0.2,0.15,0.1,0.45,0.1).二級指標為因素評價集,由18個因素組成.它們權重分別為B1=(B11,B12,B13)=(0.3,0.3,0.4);B2=(B21,B22,B23,B24)=(0.3,0.2,0.3,0.2);B3=(B31,B32,B33) = (0.3,0.3,0.4);B4= (B41,B42,B43,B44,B45,B46)=(0.2,0.2,0.2,0.2,0.1,0.1);B5=(B51,B52)=(0.5,0.5).第三步,建立綜合評判模型 r=A·R 和 ri’=Bi·Ri(其中 i=1,2,3,4,5.A、Bi分別為兩個指標層次權重的向量,R、Ri為單因素判斷模糊矩陣),則有 r1’=(0.63,0.23,0.14,0,0);r2’=(0.68,0.23,0.08,0.02,0);r3’=(0.59,0.21,0.17,0.03,0);r4’ = (0.59,0.23,0.12,0.04,0.02);r5’=(0.60,0.20,0.15,0.05,0).二級指標的一級判定結果為r甲=A·R=(0.613,0.225,0.126,0.029,0.009).第四步,我們采取百分制的形式,確定德、能、勤、績、廉五個評語優、良、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各所對應的百分區間(參見表4),再取組中值構成轉化矩陣C進行量化.利用D=r·C將二級評判向量轉化為百分值可得∶
D甲=r甲·C=(0.613,0.225,0.126,0.029,0.009) ·[95 85 75 65 30] =88.965
即專家給輔導員甲的綜合評價分為88.965.同理可得出其他兩項輔導員的得分情況.進而,輔導員績效考評的總分=所帶學生綜合評價分*30%+系(院)及同事綜合評價分*35%+學校職能部門綜合評價分*25%+固定指標得分*10%.然后根據得分的高低進行排序,取前20%為優秀.當然,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在進行綜合考評過程中,參與評價主體的人數應適當多一些,因為根據統計學原理,人越多,得出來的結果越客觀,越可靠.

表3 輔導員績效考核專家評價情況表

表4 考核等級組中值
一個新的績效考評體系是否能對各輔導員工作做出客觀公正、全面真實的評價,這需要經受時間的考驗和實踐的檢驗.因此,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根據中央、省、市委有關文件要求以及輔導員工作發展趨勢,及時對指標內容和權重適當的調整.另外,在執行績效考評過程中,要堅持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并建立及時、暢通的良性績效考評反饋制度,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切實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達到保證輔導員隊伍健康、有序、持續發展的目的.
[1]周濟.切實推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在全國高校隊伍建設工作會議上的報告[N].中國教育報,2006-04-27.
[2]朱慶峰.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缺誤及效因分析[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9,11(6):111 -113.
[3]趙文清,賈慧敏,錢周信.多因子分層模糊評價法的算法設計探討——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在旅游資源評價中的應用[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8,(7):8 -14.
(責任編校:晴川)
G641
A
1008-4681(2011)05-0105-03
2011-06-24
盧建國(1964-),男,福建 福州人,閩江學院旅游系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