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武,廖志鵬
(1.湖南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2.湖南科技大學離退休工作處,湖南湘潭411201)
節約型高校及其建設途徑的探索
趙文武1,廖志鵬2
(1.湖南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2.湖南科技大學離退休工作處,湖南湘潭411201)
“兩型社會”建設向高等學校提出了節約型高校建設的必然要求。節約型高校主要內涵是辦學定位準確且其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要求,內部管理科學且辦學資源優化配置,節約作為一種美德獲得師生的普遍認同且成為一種自覺行為。節約型校園建設、辦學資源優化配置和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是節約型高校建設的主要途徑。開展節約型高校建設的考核評價對推動節約型高校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節約;高等學校;途徑;考核;評價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湖南,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改革試驗正在積極推進。這給肩負著為“兩型社會”建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社會責任的高等學校從教育理念到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時,高等學校本身也占用著大量的土地、建筑物、儀器設備等辦學條件資源,每年要消耗大量的電力能源和淡水資源,這就要求高等學校本身必須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減少資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所有這些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求高等學校在“兩型社會”建設的時代背景下,要努力將自己建設成為節約型高校,以為社會起到表率作用。
“節約”一詞在《辭海》中對的定義是節省,節儉,減省不必要的消耗。節約的實質是指人類在行為中對資源、能源的需求要實行減量化,要有計劃有步驟可持續地利用,要用盡可能少的資源、能源,創造相同的財富甚至更多的財富,并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的各種廢棄物。“高校”一詞是高等學校的簡稱,高等學校是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按培養人才的學歷層次不同分為大學、專門學院和專科學校等。
節約型高校的內涵涉及面很廣泛、內容很豐富,國內外到目前為止沒有對節約型高校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本文從教育學、經濟學和倫理學三個方面對節約型高校的內涵作了初步的界定,認為節約型高校應當是辦學定位準確并且其人才培養質量符合社會要求,內部管理科學且實現辦學資源優化配置,節約作為一種美德獲得師生的普遍認同且成為一種自覺行為的從事高等教育的機構。
1.教育學內涵節約型高校的教育學方面的內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在學校辦學定位層面上,節約型高校應當能夠根據自身現有的條件和可能的發展,準確把握學校能夠為全國或區域社會經濟建設提供的學術支持、人才培養和智力服務的情況,以確定自身在整個高等教育系統中的位置。而所謂在整個高等教育系統中的位置主要是指學校應當明確自己的辦學類型、辦學層次和辦學特色等方面。(2)在人才培養質量層面上,對于絕大多數的高校來說,人才培養是其第一位的社會職能,而人才培養質量又是人才培養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節約型高校應當是人才培養質量能夠滿足社會的要求的高校。
從高等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質量兩個方面很好理解節約型高校的涵義,這是因為如果一所高校不能準確對自己的辦學進行定位,培養的人才的類型和質量都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這對一所高校來說就是最大的浪費,也就無節約可談。
2.經濟學內涵節約型高校在經濟學方面的內涵主要表現在學校辦學資源配置方面。高校辦學資源包括師資人力資源、學科專業資源、社會關系資源和物質條件資源等多種資源。物質條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建筑物、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和供水供電等設施,它們是高校辦學的最基本物質基礎,也是高校辦學最基本的資源。從這一點出發,節約型高校應當是能夠根據自身履行社會職能的情況,優化配置土地、房屋建筑、儀器設備這些物質條件資源,以盡可能少的資源占用和消耗,為社會提供盡可能多的學術創新、人才培養和智力服務。具體來說,節約型高校在土地征用、房屋建筑等校園建設中應當按照國家現行的規定——《普通高等學校建筑規劃面積指標》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的要求,將土地面積和房屋建筑面積都控制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在設備資源配置方面應當以優化配置和科學管理為手段,努力提高設備資源的經濟效益,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設備資源分配效益”,其含義是指學校如何在不同的教學、科研單位之間分配有限的設備資源,即如何使設備資源能夠有效地分配到最適宜的使用方面和使用方向上。其二是“設備資源使用效益”,其含義是指每個教學、科研單位如何組織并運用所得到的設備資源,使之發揮出最大的作用,獲得最大價值的產出。
3.倫理學內涵節約型高校在倫理學方面的內涵主要表現在二個層面。其一是節約型高校應當將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作為一種教育理念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之中,在全校開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方面的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資源節約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并通過各類相關實踐活動將這種意識升華為學生個人的道德情感。其二是節約型高校應當將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等方面的制度建設貫穿于整個校園管理之中,并通過校園文化建設讓這些制度以多種豐富多彩的形式在校園廣泛傳播,使其作為一種道德規范為廣大師生所接受,并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高等學校要成為節約型高校,關鍵在于加強建設。按照節約型高校的主要內涵,節約型高校建設內容很多,而關鍵在于有正確的建設途經。實踐證明,從校園建設方面、資源配置方面和內部管理方面開展節約型高校建設可以取得滿意的效果。
1.校園建設方面高校校園建設包括土地征用、房屋建筑、管線鋪設和園林綠化等,這些建設所形成的資產在價值上一般都要占到學校總資產的一半以上。因此,節約型校園建設是節約型高校建設的一條重要途徑。同時,科學地做好校園建設,對高校公共服務體系的經濟高效運行具有重要作用。節約型高校校園建設的主要途徑有二個方面。其一是科學做好校園建設總體規劃,這是因為校園總體規劃具有基礎性、法規性、全面性和持久性的作用。科學地編制校園總體規劃,可以在校園建設中不僅能有效地實現節地、節能、節水,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降低和控制校園建設與使用中的污染物排放,確保校園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具體的一所高校校園總體規劃編制,一定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和學校學科建設規劃為依據,緊密結合所在城市的總體規劃和學校的現狀實際,努力貫徹尊重自然環境,充分利用地形資源;整合校區設施,全面優化配置資源;主動融入城市,有效利用社會資源等原則。其二是要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優化校園各類建筑設計。按可持續發展要求,高校在校園各類建筑設計中要主動適應高等教育改革和大眾化、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優化各教學設施的功能配置,始終堅持功能、安全、美觀、經濟相統一的原則,優化單體建筑的建筑設計,全面落實建筑節能設計,優化管線布置和節能器具選用。
2.資源配置方面 用于高校教學科研活動的儀器設備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它是高校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之一。高校設備資源優化配置是建設節約型高校的一條重要途徑。要使高校設備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主要方法有:(1)要按立足全局的原則配置設備資源。高校的設備資源配置必須立足全校統盤規劃、統籌計劃、統一管理,不能校內各單位自行其事。(2)要按效益優先的原則配置設備資源。在一所高校內部的不同單位,其設備資源配置的效益是不相同的,盡管各單位對設備資源的需求都很迫切,但從優化配置的角度出發,管理部門應當優先滿足配置效益高的單位的需求。(3)要按共享通用的原則配置設備資源。首先要做到在一所高校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設備資源的共享通用。其次,在設備資源配置時就要盡可能地選擇哪些通用性強的設備;再則,對大型貴重的儀器設備要盡可能實現校際之間和與企業之間的通用共享。
3.內部管理方面隨著高等學校的規模擴大,高校已經成為所在城市的用水用電大戶。現實情況表明,高校用水用電現存在諸多浪費現象。因此,加強學校內部的用水用電管理是節約型校園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1)大力加強宣傳教育,努力營造校園節約文化。高校要將節約文化教育納入人才的專業培養方案,在全校開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方面的公共課程,供學生選修。要利用學校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簡報、展覽窗和校園“小帖士”等各種傳播手段,將節約文化的有關理念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要利用節目演出、主題演講、知識競賽、科技實踐和成果展示等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經常不懈宣傳介紹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的知識和成果。(2)完善規章制度,建立長效機制。高校既要制訂全校性的節能節水規劃和管理辦法,也要制訂校內各單位有關節能節水實施細則和校內能源消耗定額和用水消耗定額,還要制訂個人的有關節能節水的行為準則,以便將節能節水的責任層層落實。(3)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廣利用再生能源。高校要廣泛引進節能新技術,推廣使用節能設備,及時改造老化管網和設備,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廣先進的節能技術和節水技術。
開展節約型高校建設的考核評價對推動節約型高校建設,提高辦學資源利用率、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改進高校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對節約型高校考核評價必須遵循正確的原則和科學的方法,制訂切實可行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收到真正的效果。
1.考核評價的意義與作用 節約型高校建設評價是指高校的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節約型高校建設的要求,通過制訂節約型高校的考核評價辦法和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對節約型高校建設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和評定的行為。由于這種考核評價是由政府主管部門主導的,因此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首先,考核評價所給出的指標及相應的標準明確告知各高校,在節約型高校建設中政府提倡什么、支持什么,各高校要做哪些工作,做的要求是什么,這些對節約型高校建設都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其次,由于考核評價結果與政府主管部門對高校的建設資金撥付是結合在一起的,考核評價結果好的高校,政府主管部門在節約型高校建設中的撥款就多,這對調動高校本身的積極性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再則,考核評價是在各高校之間相互進行,考核評價的過程也是相互學習和成果推介的過程,這對節約型高校建設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2.考核評價的原則與方法 節約型高校建設考核評價必須遵循正確的原則和科學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根據節約型高校建設的實際,對節約型高校建設的考核評價要遵循的原則主要有三個方面:(1)客觀真實、公開公正的原則。所謂“客觀”,就是考核評價的內容與指標應當符合高校的實際,不脫離現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對推動節約型建設具有實際作用。“真實”就是要求被考核評價的高校所提供的考核評價材料和介紹的情況要真實,不得虛假。“公開”就是要求考核評價的方法、指標、過程和結果都應當向被考核評價的高校公開。而“公正”就是要求對所有參加考核評價的高校要一視同仁。(2)定性考核評價與定量考核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在考核評價指標設置中能夠用定量指標來評價的盡量采用定量指標評價,不能采用定量指標的則可采用定性指標來評價。(3)以評促建、重在引導的原則。這是要求考核評價目的是為了促進被考核評價高校的節約型高校建設,引導被考核評價高校朝向節約型高校努力,而不是找問題、挑毛病。
節約型高校的考核評價方法主要有:聽取情況介紹、查閱數據資料、現場檢查測試、走訪座談詢問、綜合分析研討、確定評價結果等。
3.考核評價的內容與指標 根據節約型高校建設的內容,節約型高校建設考核評價的主要內容可分為機構人員配備與制度建設、校園基本建設、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能源消耗與節約、資源占用與消耗、節能改造與技術應用和節約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七個方面,而相關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可按考核項目(共7項)、分考核項目(共15項)和具體考核項目(共40項)三級設置,具體如下表。

節約型高校建設考核評價評分表

注:1、表中所指的“能源”、“節能”除包括電、燃氣、燃油外,也包括用水;2、表中所指的《92指標》是1992年由原建設部、原國家計委和原國家教委共同批準頒布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建筑規劃面積指標》;3、表中每一具體考核項目的評分范圍,可根據評價細則和具體情況在評分范圍內記分。
[1]陳德敏.節約型社會基本內涵的初步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2).
[2]王 燕.節約型學校的提出及其內涵初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3).
[3]金運成.高校建設節約型學校的幾點思考[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3).
[4]趙文武.基于教育創新的高校設備資源配置[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4(4).
G647
A
1674-5884(2011)10-0041-04
2011-09-06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立項課題(XJK08BGD004)
趙文武(1955-),男,湖南邵陽人,教授,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責任編校 晏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