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在我收藏的高古玉器中,漢玉是我比較偏愛的。我有幾個朋友都喜歡收藏漢玉,每當(dāng)我們淘到一件真品,興高采烈地相聚在一起品味時,都認為在歷代古玉中,漢玉是最神圣的,它不但工藝水平高超,而且藝術(shù)水平精湛,它在中國玉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漢玉是人見人愛。有些漢玉在藏家手中珍藏,你出再多的錢,他也不肯轉(zhuǎn)讓,知己知彼的能讓你多看一眼已經(jīng)算是飽足眼福了。為了收藏漢玉,我所嘗受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難盡,尤其是好多年前,高古玉突然興旺起來,于是我走南闖北,吃了不少苦,也吃了不少“藥”,現(xiàn)在回想起那一幕幕曲折的經(jīng)歷,只有用“哭笑不得”四個字來形容。即便是這樣,我至今仍癡心未改玩漢玉。
要玩漢玉,首先要了解它的時代背景,因為每個歷史朝代賦予玉的定位都有不同的含義。漢朝前后有420多年的悠久歷史,從西漢到東漢,由于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玉的文化不但蒸蒸日上,而且玉的品德被大大神化,佩玉已成為“古之君子”不可或缺的重要標(biāo)志。玉的美德也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十一德,演變?yōu)闈h代的五德,即:仁、義、智、勇、潔。玉的五德一直被后世傳用,并融入了上層社會及民間。漢玉之所以能興旺發(fā)達,還有個重要因素就是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通西域,從此質(zhì)地優(yōu)良的新疆和田美玉源源不斷地運入內(nèi)地,和田玉的大量使用,加速了漢代玉器的發(fā)展,因此,中國玉器發(fā)展到漢代,已進入了第四個高峰期。
那么,漢玉究竟有什么迷人的地方,竟然使那么多喜歡漢玉的人傾倒呢?我們先來看看漢璧(我也癡迷漢璧)。作為禮儀器的漢璧品種多樣,有蒲紋璧、谷紋璧、螭紋璧、蠶紋璧、出廓璧(圖一)等。這里我著重說的是出廓璧,尤其是琢有文字和圖案的出廓璧(圖二),這種出廓璧數(shù)量極少,是專門為貴族觀賞陳設(shè)之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兩件漢代玉璧,璧上琢有“長樂”和“益壽”銘文,極為精美。有的出土玉璧上還發(fā)現(xiàn)琢有“宜子孫”的銘文,此類玉璧有復(fù)谷紋飾,它結(jié)合鏤雕、浮雕、線雕等技法,這標(biāo)志著玉璧發(fā)展到西漢已達到頂峰。談及玉璧,它使我想起好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那年我正好病休在家,閑得無聊就去逛古玩市場,在蘇州文廟地攤上碰到一個專賣戰(zhàn)漢玉器名叫小陶的玉販子。我掃了一眼他擺的地攤?cè)勤I品,有幾件雕得還不錯,我仔細察看,仿得確實到位,無論刀工、包漿、沁色都無可挑剔。正當(dāng)我要放下玉的時候,玉販子開口了,說:“老板,有眼力,出土的要不要。”我連忙搭腔:“要啊,我要看真貨。”他一臉無奈,說:“真貨在家里,要不有機會到我家去看。”“你家在哪里?”我問。“在山東。”他答。我搖了搖頭,只留下一個手機號。沒想到在一個星期后的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了小陶電話,說他們那里有一坑?xùn)|西正在出土,要我馬上趕過去,千萬別錯過機會。玩玉的人往往腦子會發(fā)熱,這是通病,唯恐好東西被人家買走,當(dāng)時我不假思索地答應(yīng)了他。天蒙蒙亮?xí)r我跟小陶見了面,他親自開著拖拉機來接我。到了山上,看到很多人圍著一個大坑在往上吊東西,那情景我真的是生平第一次見到,按現(xiàn)在的說法好像都是膽大妄為的盜墓賊。在小陶家里我挑了幾塊沾著泥巴的出廓璧,掏空身上所有的錢,趕緊離開了小陶家。我像做賊似的回到了上海,又連忙把買回的玉進行清洗消毒。漢璧特有的玻璃光在我眼前閃耀,我滿懷喜悅地請古玉高手到我家鑒定,鑒定結(jié)果使我大吃一驚,這些東西全都是高手仿的高仿品,幾乎以假亂真。當(dāng)時我想不明白,朋友勸我要常走出去聽聽看看,按現(xiàn)在的說法,這伙人在搭平臺唱戲,全是“埋地雷”設(shè)騙局。這些仿品雖然按現(xiàn)在的價格已買不到了,但仿品總歸是仿品,胸口悶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通過小陶我還是買到了幾件真品。有次在文廟小陶被我逮個正著,我強烈要求退貨,不然就要報警,小陶一臉憨厚,笑著對我說,當(dāng)年他也沒辦法,全是錢迷心竅,得罪了你,為了賠罪,他把褲帶上兩件東西解下來送給我,說是作賠償。一件是玉蟬(圖四),一件是玉翁仲(圖五)。我眼睛一亮,頓時消了氣。這兩件東西都是漢代葬玉,玉蟬是放入死者口中的玉,一般都叫“玉唅”。蟬是高潔生物,古人死后含蟬是因為蟬從幼蟲變成成蟲,是從地底下鉆出來的,脫胎換骨后又能重生,死者嘴里含蟬,是希望得到重生機會。雖然可笑,但古人就是這么認為的。另一件翁仲是古人用來辟邪的佩飾。翁仲是個人名,由于打仗勇猛,在死后秦始皇為他鑄造銅像以示紀(jì)念。后人仿制的翁仲很多(圖六),主要是用于避邪而佩戴。現(xiàn)在我們好多玩古玉的人都佩戴翁仲,不管玉翁仲是真是仿,全當(dāng)是辟邪圖個平安吉利吧。
真正到位的大件漢玉在民間已經(jīng)很少見到了,即使有也在藏家手中,少則幾十萬一件,多則幾百萬一件,只能刮目相看了。我至今珍藏著一件漢代螭龍玉璧(圖三),也是經(jīng)歷了不少磨難才買到手,在這不一一贅述了。這件浮雕螭龍栩栩如生,張牙舞爪,充滿所向披靡、無所不能的一身霸氣。這種佩飾璧在當(dāng)時是顯示一種尊貴,現(xiàn)代人掛起來也很有派頭,我有好多愛好古玉的人都掛小型璧,有時大家拿出來擺擂臺賽玉一比高低,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玩玉嘛,就是玩?zhèn)€高興。我還有件漢代龍鳳韘形佩,非常誘人,渾身充滿幽姿秀色,尤其是深入肌理的紅沁,更顯天工造化。說起這件韘形佩還有段插曲,我和幾個古玉愛好者大冷天到江蘇徐州去參加一個古玩交流會,在地攤上偶爾發(fā)現(xiàn)了這件東西,大家都不敢碰,都認為是贗品,即使東西對,有人說也是件殘品,因為龍鳳佩上左上角缺少了個龍。我暗暗自喜,常言說知識就是財富,說明他們古玉書看得太少,看了或許沒記牢。玩古玉除了玩心跳,就是要熟練地掌握古玉文化知識,有的人買東西憑感覺,感覺一定要跟著文化知識走,不然就會產(chǎn)生錯覺。說白了,這件龍鳳韘形佩系葬玉,是女人生前喜愛佩戴的器物,她死在丈夫之前,男人在埋葬女人前必須要把這件隨葬品的龍頭扳下來,所以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龍鳳韘形佩變成了鳳韘形佩。這是有它一定的道理,如果要追根究底,找出一個信服的結(jié)果,那只能說是個謎,歷史上有很多謎,有的謎,幾代人都破解不了。
常碰到朋友問我,你這么癡心玩古玉,投資古玉是否有價值?我只能笑答,現(xiàn)在古玉玩不過新玉,就像有的現(xiàn)代畫家的畫比古人畫的畫值錢一樣。但我相信,人們總有一天會改變自己的觀點。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投資古玉要記住這幾個字:美的、好的、古的、稀的。愿喜歡古玉的朋友們沉下去淘寶吧,總有一天你會笑瞇瞇。回憶往昔:風(fēng)風(fēng)雨雨多少回,為淘古玉闖南北,癡心未改玩漢玉,一生一世都無悔。
(藏品資料由福樂閣提供)
編輯:陳暢鳴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