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家底 厚積薄發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對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為全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十一五”期間,我們已經在基礎網絡設施、教育資源建設和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純IPv6互聯網(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CERNET2主干網),為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1年是十二五計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機遇之年,面對更大的機遇與挑戰,我們有必要及時摸清家底,為下一步的發展做好準備。
為此,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組織了“2011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現狀調查”活動,《中國教育網絡》雜志作為本次活動的承辦單位,參與了調查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調查結果充分顯示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同時也發現了當前工作中的一些問題,例如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尚未建立、信息孤島仍然比較普遍、經費不足等。
可以說,本次調查比較客觀、真實地反映了國內高校在網絡建設與信息化應用方面的基本情況,在摸清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家底,為未來一個時期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了規劃依據的同時,也進一步總結了經驗,找出了當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問題和差距,發現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的薄弱環節,對各高校有針對性地制定今后的發展規劃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近日,教育部科技司王延覺司長就信息化發展的前景接受了我刊的采訪,他指出,教育信息化是促進教育公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是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構建學習型社會、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由之路。
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這對教育信息化未來的發展,無疑傳遞了一個最重要的信息,堅定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信念。教育部領導對信息化工作空前重視,組建了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了專門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落實了教育信息化的領導機構和責任部門,推進了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改革。下一步,教育部將以頂層設計、示范引導和重大項目為抓手,系統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在現有基礎上尋求突破,在技術上要不斷創新,適度前瞻,真正踐行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的宏偉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