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林 潔 圖/本刊記者 宋雨佳
小科技發揮大作用
——婁底市安監局借力科技助推職業健康監管工作
文/本刊記者 林 潔 圖/本刊記者 宋雨佳
粉塵飛揚是很多生產作業場所常見的景象。非煤礦山在生產過程中,如鑿巖、爆破、鏟裝、運輸和破碎等作業時,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尾礦庫也存在一定的粉塵,同時一些工廠企業在運輸、粉碎、加工等過程中粉塵危害問題日益突出,致使部分作業人員受到不同程度的粉塵危害。婁底市冶金、建材、煤炭、化工等主要支柱產業中,普遍存在粉塵、有毒有害氣體等職業病危害。據婁底市總工會2010年7月進行的調查顯示,被調查的45家企業中,存在生產性粉塵危害的就達37家。要抓好職業健康監管工作,開展粉塵危害排查及粉塵檢測檢驗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粉塵,看得見,摸得著,可是單憑肉眼,無法判定企業作業場所粉塵含量是否超標,需要一整套科學監測儀器及方法。婁底市安監局職業安全健康監管科科長劉永明,指著辦公室設備柜中一個小黑箱子告訴記者:“瞧,就靠它了!”
劉永明走過去打開箱子,取出手持式粉塵監測儀,然后用個體空氣采樣泵抽取少量含塵空氣,短短幾秒鐘,監測結果就透過寬大的液晶顯示器顯示出來了。這是婁底市安監局為加強職業健康監管工作,投入5萬多元購買的Casella Microdust pro.粉塵監測儀。
“檢測報告當場就能做出來,同時顯示趨勢曲線圖,可以查看粉塵的實時濃度和變化趨勢”,劉永明補充說道。據了解,這套儀器從英國進口,自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以來,已檢測露天采石場220家,為婁底市進一步整治粉塵超標采石場,加強職業安全健康監管工作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婁底市安監局為加強粉塵檢測工作專門購買了粉塵檢測儀
回想起原來開展粉塵檢測的情形,劉永明一臉頭疼的表情。他告訴記者,原來使用的是礦用粉塵采樣器,要先通過粉塵采樣器抽取采集一定體積的含塵空氣,然后含塵空氣通過濾膜時,粉塵被捕集在濾膜上,再經過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后,才能根據濾膜的增重計算出粉塵濃度,是一種間接測量粉塵濃度的方法。這種檢測方法由于準備工作、粉塵采樣和樣品處理時間比較長,不能立即得到結果。此外,由于工序繁瑣,很容易出現檢測結果不準確的問題。“現在使用了粉塵監測儀,我們到現場進行檢測就簡單方便多了”,劉永明深有感觸地說。
粉塵監測方式的升級換代,只是婁底市借力科技助推職業健康監管的一個縮影。婁底市安監局局長曾福澤表示,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安全與健康,雖然當前開展這項工作面臨著很多困難,但既然把職業健康監管這項職能交給了安監部門,就要做好它。
為解決現在普遍面臨的職業健康監管執法人員專業水平欠缺、檢測檢驗手段落后等諸多問題,婁底市安監局配備了5名專業人員,投入50萬元購買了粉塵檢測儀、測距儀、測風儀、靜電檢測儀、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等設備設施。目前,該機構已經按省市要求,開展了對井工開采的非煤礦山進行通風能力測定,對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常規檢測,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作業場所進行噪聲、粉塵、有毒有害氣體的檢測等工作。目前,共開展檢測檢驗500人次以上,檢測檢驗企業350多家,提出整改建議將近700條,為企業搞好職業健康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責任編輯 林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