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鄭慧平 宋暉 覃遠軍
最關心殘疾兒童弱勢群體
——訪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腦癱康復醫院院長郭新志
本刊記者/鄭慧平 宋暉 覃遠軍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腦康醫院院長郭新志(右)接受本刊記者采訪
“我最關心目前殘疾兒童,尤其是腦性癱瘓兒童的治療康復情況。”本刊記者在采訪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腦康醫院院長郭新志時,她言談之中透露出深切的焦慮。
今年全國兩會,郭新志代表帶來了1個議案,20多個建議。“我的議案是《關于盡快出臺流浪兒童的救助辦法》,現在拐賣兒童,強迫行乞的現象是比較嚴重的,而且出現了有組織的行乞,已經到了必須要嚴格管理的程度。在所有建議中,我比較關心的是‘殘障兒童特殊教育’和‘殘疾兒童權益’等問題。我來自基層,是殘聯系統的代表,一直關注這個弱勢群體,尤其是殘疾兒童的權益保障。”
作為一直致力于中西醫綜合治療小兒腦癱領域的著名醫學家,郭新志談到今年參會感受時非常激動。“今年的兩會,把‘關注民生’放到重要的位置,我非常欣慰。對于解決民生問題,中央政府表現出特別務實的態度,對老百姓最切身的問題和需求,都有詳細的數據分析和指標要求。政府工作報告中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到很溫暖。“
對于國家如何完善醫療衛生制度體系,尤其是康復治療體制體系的工作,郭新志提出建議:“我們國家的康復醫療起步較晚,相關發病人群總數較高,我目前掌握的數字,國內殘疾人數量是比較大的。但是,衛生部門對殘疾的情況要進行分類,細分之后歸類以便于醫療資源進行配置。”
郭新志以腦性癱瘓兒童為例:“在2005年,中國殘聯公布的一項中國兒童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全國6歲以下殘疾兒童約有139.5萬名,每年新增約19.9萬名,其中腦性癱瘓所占比例最高,發病率在2.7‰~5‰之間,但是目前這個發病率已經超過了5‰。”她指出,以前對于腦癱患者只能以手術和西藥治療為主,隨著國家對中醫學的逐步重視,我們采取的中西醫綜合治療方法也逐漸得到社會認可,并加以推廣。
郭新志代表感覺國家在康復醫療方面的綜合實力仍然薄弱。“我希望能在山西建立一個大型、國際性的康復性綜合醫院,包括研究院、研究所等,解決目前康復醫療規模偏小、資源不夠的問題。”郭新志透露,她一直在與有關政府部門和世界衛生組織溝通,希望通過多方支持在山西建立國際腦康復醫院。“如果能夠落實配套資金和300畝占地等問題,將建立起我國中西醫結合腦康復醫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定標準體系,這個意義是非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