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擁軍
鐵腕治污 捍衛綠色
■文/胡擁軍

◎鐵腕治污后,金陵石化所在的棲霞山風景區更加迷人。供圖/CFP
金陵石化位于南京著名的棲霞山風景區。近年來,該公司始終堅持“環保為先”的理念,下大工夫治理污染源,使裝置硫回收率達到99.9%以上,公司環保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沒有2008年那一場以治理污染源為重點的‘環保風暴’,也就不可能有金陵石化的今天。”金陵石化安環處副總工程師汪康一提起污染源治理工作,便感慨萬千。作為這場圍殲污染源戰役的現場指揮員之一,他說:“當時我們已經沒有退路,要么消滅污染,要么被污染消滅。如果再不‘鐵腕’治理,‘重拳’出擊,金陵石化別說發展,能否在南京城生存下去都是問題。”汪康的這番話,出自肺腑。
金陵石化,位于南京東北郊棲霞區,著名的棲霞山就在眼前。黃金水道長江距離金陵石化污水處理場,也僅一路之隔。這對該公司而言,本身就面臨著環保工作的巨大壓力。近年來,大批住宅樓在金陵石化外圍數公里處高聳而起,特別是仙林大學城就興建在金陵石化之南六七公里處,以南京大學為首等數十家大專院校師生已經進駐。由于金陵石化處在南京城上風向,空氣稍有污染就會影響大半個南京城。因此,要求金陵石化遷往江北的呼聲不斷。在這樣的巨大環保壓力下,鐵腕治環保,勢在必行。
金陵石化組建于1982年元月,主要從事石油煉制及石化產品加工、生產和銷售,主營業務煉油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是國家第二個五年計劃的重點項目。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金陵石化已發展成為我國主要的千萬噸級原油加工基地,中國目前最大的洗滌劑原料和苯酐生產基地,在長三角及沿江地區石化產業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作為大型國有企業,金陵石化始終堅持“環保為先”的理念,在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現代石化企業的征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環保工作是永無止境的。特別是隨著城鄉居民環保意識的提高,對環保工作提出了更高標準、更高要求。
當金陵石化成為南京城江南僅有的一家化工企業時,該公司領導班子指出,必須打破傳統的環保理念,不能僅僅滿足于環保指標達標,而且要做得更好。比如,以前認為化工企業出現異味,這是化工企業的特點,是避免不了的。但是,現在必須消除一切異味。
正在此時,發生了一件小事情。2008年5月的一天,金陵石化某車間的員工用洗滌劑擦洗設備后,把污水沖入了含油污水系統,造成了COD含量的超標。這在以往,算不了什么大事。但在金陵石化領導班子看來,這是一個“重拳”出擊的契機,必須抓住典型,“小題大做”。隨即,該公司對車間正、副主任進行了通報批評并做了相應的經濟處罰。有人申辯,車間沒有COD處理能力,只能把污水排入含油污水系統,這個處罰不合理。但公司認為,既然已經制定了分級控制標準,把COD列入了考核指標,就應該把原本不該進入含油污水系統的污油收集起來,以減少污水中COD的濃度。此次暴露出的管理漏洞,車間領導必須為此負責。
對這起環保事故的從嚴處罰,在金陵石化引起了極大震動,被員工譽為“環保風暴”。由此,“環保風暴”拉開了序幕。公司總經理親自主抓環保工作,在每天的上班途中,剛上繞城公路時就打開車窗看有無黑煙、聞有無異味。在生產裝置區域,經常看到公司領導檢查“挑刺”的身影。
公司安環處人員不僅每天深入裝置現場去查違章現象,還發動員工對身邊的不環保現象進行舉報。《金陵石化報》一版,設立《曝光臺》,對發現的安全環保問題及時進行點名批評。企業局域網上,開設《安全環保通報》專欄,分析各單位的安全環保問題。公司每月干部例會上,環保“問題單位”不僅要被通報批評,單位領導還必須上臺作專題檢討分析。幾年中,有多家單位的“第一責任人”在會上進行檢討剖析。
僅2008年,公司安環處就開出了數十萬元的處罰單。
金陵石化安環處副處長陸鵬宇說:“公司的有些裝置是1958年建設的,環保底子薄。但是,這并不能成為做不好環保工作的借口。事實上,環保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的水平。如果我們真正落實好了環保管理責任制,從源頭抓起,一環緊扣一環,是能夠有效避免環保污染事故發生的。”

◎金陵石化把原有的敞口式汽油裝車改造成密閉式裝車后,發生油氣泄漏的概率大大降低。
2008年“環保風暴”后,金陵石化在原來的環保管理基礎上,進一步修訂完善了環保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建立了公司一運行部一工區三級環保工作管理機制,層層落實環保責任,不斷加大環保工作問責力度。
金陵石化對照國際和國內先進水平,層層分解落實環保“硬指標”,及時修訂完善了清潔生產管理規定,完善了領導環保責任制、新建項目管理以及“三廢”、噪聲、環境監測等方面共計25項環保專項制度。公司每月召開環保例會,對各單位環保情況進行嚴格分析考核。月度經濟責任制考核實行公示,或加分或扣分,一目了然。干部月度環保責任考評與年終獎懲相掛鉤,并把環保工作納入黨建目標責任制考核,實行創先評優“一票否決”。嚴考核,硬兌現,一系列環保管理的鐵腕措施促進了環保壓力傳遞到位。
金陵石化芳烴部工藝副主任孫健認為,環保工作重在管理,而且是全過程的嚴格管理。
有一項工作,很能說明問題,那就是密閉吹掃。孫健說,以前裝置停車檢修,在退料之后,就匆忙用蒸汽來吹掃管道、容器。在此過程中,設備內部的芳烴、硫化氫、氨等惡臭污染物質就會隨著放空蒸汽擴散到空氣中。如今不同了,采用了嚴格的密閉吹掃法。去年,芳烴裝置大檢修,他們接裝了2000多米的管線。在物料退盡后,先是把蒸汽短時吹掃的氣體引入氣柜,經除水蒸汽處理后的氣體進入瓦斯系統作為燃料。然后再用蒸汽蒸煮,蒸煮蒸汽經冷卻,把殘余的物料進行回收利用,產生的冷凝水根據分析結果,分別送入含硫污水或含油污水系統。最終管道內的蒸汽,在監測完全達標后排放。這樣,不僅避免了環境污染,而且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實現環境和經濟的雙贏。
汪康認為,環保管理必須實施鐵腕管理,松懈不得。比如,鉛封管理制度。公司對上游排污點進行全面排查,先后安裝了4000多只鉛封。鉛封一封,一下子控制住了正常生產狀態和非正常生產狀態下的污染物排放。誰要排污,一律簽票。如果誰私自打開鉛封排放,就會受到嚴厲處罰。
“油不落地,氣不上天”,已經成為金陵石化環保管理中的一條鐵的規定。
為了加強過程控制,金陵石化將環保監控分析細化到每一天,涉及到每一套裝置,極大地提高了監控效率。公司熱電煙氣、烷基苯加熱爐、煉油3套硫黃尾氣排口以及所有的廢水外排口,均安裝了與南京市環保局聯網的在線監測系統,全天24小時處于實時監管之下。公司員工認為,這些監督措施簡直是自斷“退路”,但是正是沒有退路,才保證了日漸優異的環境質量。

◎“油不落地,氣不上天”,已經成為金陵石化環保管理中的一條鐵的規定。圖為化驗人員在污水總排口采樣,嚴格檢測排放水質。
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是公司提高環保水平的重要手段。“十五”以來,金陵石化加快引進先進環保技術。公司投資25.4億元實施煉油和化肥改造,同時積極淘汰落后生產技術和工藝,先后關停高耗能、高排放落后裝置20余套,并投資20億元實施了數十項“三廢”治理改造和產品質量升級項目,污染治理設施有效滿足了生產需要,為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金陵石化更加致力于環保先進技術的開發應用,走資源循環利用之路,減少排放、增加效益。如先后引進硫黃回收和尾氣加氫處理技術,對含硫化氫的工藝廢氣進行嚴格處理,使裝置硫回收率達到99.9%以上。
為了全力控制外排污染物,金陵石化在烷基苯等化工裝置上開發使用天然氣、脫硫瓦斯氣和水煤漿技術等。通過清潔燃料取代燃料油等系列措施,公司每年減少使用燃料油10000噸、燃料煤3000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5500噸、減少煙塵排放約1000噸。
金陵石化油品儲運部半成品工區主管皮立智對近年來公司在環保設施、環保技術上的不惜投入贊嘆不已。因為他親身經歷了油品中間罐區環境質量的巨大變化。
據皮立智介紹,油品中間罐區共有18個罐,在尾氣治理項目未投用前,以硫化氫物質為主的惡臭味彌漫在附近空氣中,有時鳥兒飛過也會掉落下來。這里成為環境污染的重災區,操作工紛紛要求換崗位,新員工更是不敢進來。
2009年,公司下決心進行油品中間罐區尾氣治理項目建設,并于去年5月正式投用。如今的罐區,已經聞不到異味了,曾經避之不及的鳥兒,也在罐區的樹林中筑巢安居。林子中,經常有野雞、野兔出沒。
從“環保風暴”刮起這一年起,“鐵腕”治理,“重拳”出擊,使金陵石化的環保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9年6月,中國石化環保工作現場會在金陵石化召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領導對金陵石化堅持管理和投入并重,推進環保工作持續改善的措施和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江蘇省及南京市等地方政府領導等在視察金陵石化時,都對該公司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各項環保指標持續改進的成績給予積極評價。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徐捷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