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孫 健
新聞自由的邊界之思
——從《世界新聞報》竊聽停刊事件說起
□孫 健
2011年7月,有著168年歷史的老牌星期天報紙《世界新聞報》再次陷入竊聽丑聞。這一次該報被曝為了獲取新聞線索對被綁架女孩的手機進行竊聽而影響了警方的偵破工作,這一事件像一顆重磅炸彈一般激起了公憤,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導致《世界新聞報》的關張,7月10日出版的《世界新聞報》是這份報紙所發行的最后一期。這一事件讓我們看到媒體越界出軌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不得不讓我們再次思索新聞自由的邊界問題,新聞自由的邊界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約?如何對媒體的越界行為進行規制?
新聞自由主要指人們搜集、發布、傳送和接受新聞的自由,新聞媒體、新聞從業者往往把新聞自由權利看得特別重要,當做眾多權利中的優先權利。然而,追求新聞自由,就意味著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樣的自由才是正當的自由,否則新聞自由就會變成無限制的自由,自由便會被濫用。為了使新聞自由作為一種正當權利而不被濫用,其在使用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新聞自由有著其特有的邊界。
首先,是法律對新聞自由的限制。新聞自由早期作為一種進步的革命思想,最初就是通過資產階級的斗爭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確立下來的。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媒介集中化以及私有媒介的傳播內容在營利動機的驅使下不斷挑戰健康的社會道德規范,人們開始對新聞自由進行限制。諸如美國電信法對暴力和色情內容的限制以及節目內容的分級制度等,都為新聞自由的具體實施限制了特定的范圍。①除了專門對具體新聞節目形式的規定以外,新聞自由還處在很多宏觀的框架限制之下,諸如國家安全與社會公共安全對新聞自由的限制,即便是在極力宣揚新聞自由的美國,這也是不可逾越的紅線。
其次,是道德底線對新聞自由的限制。道德是調節人與社會關系的一種價值體系,它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維持。新聞職業道德是一種主要針對新聞傳媒及其從業者職業行為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它是用于調整新聞行業內外的矛盾關系,規范新聞傳播職業行為的一種道德。目前,聯合國的《國際新聞道德規約》《記者行為原則宣言》、美國的《記者守則》、中國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等都明確了新聞職業道德規范。這些準則確立了一些通行的新聞道德理念,包括真實、正確,公正、客觀,莊重、負責,公眾利益、高尚品格,獨立、自由,不以不正當方法獲取消息,不抄襲剽竊等。《世界新聞報》通過竊聽的方式獲取新聞線索違背了“不以不正當方法獲取消息”這一道德準則,激起了公憤。
第三,是隱私權對新聞自由的限制。在迄今為止所出現的新聞糾紛中,隱私權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從某種意義上講,隱私權與新聞報道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某種價值的抉擇和某些權利的博弈,即知情權與隱私權或者說公眾的權利與某些個體或者群體權利之間的博弈。新聞報道最為容易侵犯的就是公民的隱私權,包括新聞報道中出現的各類人員,如被告人、被害人及其親屬,甚至證人等其他新聞當事人的隱私權。雖然我們都承認隱私權并非絕對權,亦有一定限度,但是作為公民的重要權利之一,新聞報道同樣需要把握界限,應該尊重上述人員的隱私權,隱私權的承認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新聞報道自由的限制。②如果說人們對《世界新聞報》竊聽眾多公眾人物還有一定容忍度的話,那么該報對綁架事件的受害人以及陣亡英軍士兵家屬的電話進行監聽則是公眾所無法容忍的,它將消息來源建立在了公眾的痛苦之上,是對公民隱私權的無視與踐踏。
當今世界傳媒業競爭日趨激烈,各媒體若想在日趨嚴峻的媒介環境中求生存謀發展,必須在新聞產品上下工夫。在由事實到新聞產品的傳播鏈條中,新聞線索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新聞線索甚至對新聞報道具有決定性意義。為了獲取更多更好的新聞線索,媒體從業人員可以說是煞費苦心,除了正當的獲取途徑之外,有些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為了獲得獨家新聞甚至采取一些極端的做法。從《世界新聞報》的竊聽對象我們發現,這些受害者多為名人、政要或具有較高潛在新聞價值的事件當事人,該報竊聽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獨家的新聞線索。
默多克曾對其員工講到,提高報紙發行量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降低格調。降低格調以提高發行量是新聞集團的重要理念之一。《世界新聞報》是英國很有名的一家小報,專門刊載八卦新聞以及社會新聞,這一報紙在世界新聞史上,是以報道各種聳人聽聞的新聞,制作大的版面標題和新聞圖片給讀者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而出名的,而且為了搶新聞可以說是不擇手段,竊聽、賄賂警察都是該報獲取新聞線索的慣用方式。2006年該報記者克萊夫·古德曼就被曝雇用私家偵探格林·莫凱爾竊聽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手機信息。報社首席記者瑟貝克和原新聞主編埃德蒙森也因涉嫌非法竊聽電話被捕,竊聽對象包括諸多政要。可以看出,此類媒體為了獲取新聞不僅可以突破道德的底線,甚至可以不顧法律的規范。
在媒介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媒介工具的依賴不斷增強,媒介技術所提供的各種便捷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離開了電腦、手機、互聯網,人們似乎已經無法生存。然而,新技術也應該被全面地加以看待。尼爾·波斯曼早就指出:“電腦對普通人有多大的好處呢?他們的隱私更容易被強大的機構盜取。他們更容易被人追蹤搜尋,被人控制,更容易受到更多的審查,他們對有關自己的決策日益感到困惑不解;他們常常淪為被人操縱的數字客體。”③《世界新聞報》前編輯保羅·麥克馬倫透露:“電話竊聽非常普遍,據我所知,1/4的英國人都這么做,庫爾森(該報前主編)肯定知道。只要去買一個掃描儀,守在監聽目標的房子外面,等電話接通后就能竊聽到電話內容。我記得有人這樣抄錄了查爾斯王儲和卡米拉的談話,戴安娜王妃與情人的電話也被竊聽過,英國的電話竊聽已有很長的歷史。”可見,在技術不斷發展的媒介環境中,技術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技術所累,個人隱私和自由陷入困境。媒體正是利用了人們對于媒介技術的依賴對人們的隱私進行竊取,對人們的自由進行了隱性的控制。
《世界新聞報》竊聽丑聞出現以后,美國議員呼吁調查默多克旗下的其他媒體是否存在不正當行為,韓國媒體呼吁各國應該檢查本國的 “默多克”,電話竊聽丑聞使得媒體的公信力受損似乎是難以避免的,公信力的流失必將加劇公眾對媒體的質疑。新聞自由是相對的、具體的,而不是絕對的、抽象的,任何時候,新聞自由權利的行使都是一種社會性行為,社會制度、社會的價值觀、社會的道德規范和文化傳統等都會對新聞自由形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制約。④
新聞自由的保障與限制是對立統一的,過分、非法地限制新聞自由就無法保障人們的言論自由,而對新聞自由加以限制,防止其濫用,則是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障新聞自由,為了保障新聞自由就必須通過各種手段防止新聞自由的濫用。在某種意義上,限制是手段,保障才是目的。因此,對新聞自由的限制不能是隨意的,而應該合理、必要和有限。⑤總之,對新聞自由的規制應該有著合理的路徑選擇。
第一,防止媒介資源的過分集中。媒介集中和壟斷的加劇使媒介越來越被少數人所控制,而大多數人則越來越失去表達自己意見的手段和機會。因此,對壟斷媒介集團的規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新聞自由的保障。默多克新聞集團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通過并購與擴張而成為壟斷寡頭。新聞集團目前持有天空電視臺39.1%的股份,并計劃通過購買其余股份完全擁有這家能夠帶來豐厚利潤的電視機構。然而,《世界新聞報》竊聽丑聞在英國國內激起反對收購的強烈聲浪,新聞集團在7月13日宣布放棄收購英國天空電視臺。
第二,重視媒體和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問題。隨著對竊聽事件調查的進展,該報甚至還涉嫌竊聽美國“9.11”遇難者家屬來獲得新聞線索,這些行為不僅觸犯了法律,而且還傷害了遇難者的家庭。該報將消息來源建立在公眾的痛苦之上,為了行業私利去觸碰公眾利益,置道德于不顧,完全背棄了社會責任。針對這些問題,應該重塑有價值、有責任的新聞觀,媒介機構必須對社會和公眾承擔和履行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堅守新聞從業人員必備的一些職業操守,防止由于傳媒道德低下導致整個社會道德和文化墮落。
第三,加強對新聞媒體的監管,防止新聞自由“權利”向“權力”的過度轉換。媒體過度自由會導致自由的濫用,引發負面效果。竊聽事件發生以后,各國紛紛受到警示:應該加強對新聞媒體的監管。在英國,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將觸角伸向了各個領域,《世界新聞報》的主編庫爾森長期擔任英國首相卡梅倫的媒體顧問。有評論認為,卡梅倫在大選中得到了默多克新聞集團旗下所有媒體的全力支持。作為回報,卡梅倫沒有對默多克收購天空電視做過多的限制。
默多克曾說過,在現代社會擁有報紙等于擁有權力。在英國近幾十年的歷史中,歷任首相如撒切爾、布萊爾都和新聞集團保持著良好的關系。現代社會,媒體占有的資源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從而也使得其在整個社會文化場域中占據一席之地。基于此,我們更應該對媒體加強監督、管理,防止新聞自由“權利”向“權力”的過度轉換,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和公眾服務。(本文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項目編號S30102)
欄目責編:陳道生
注釋:①郭慶光:《傳播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39頁。
②⑤朱 穎,陳小彪:《論網絡環境下的新聞自由及其邊界》,《國際新聞界》,2007(11)。
③[美]尼爾·波斯曼著,何道寬譯:《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頁。
④成 美,何梓華:《新聞理論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12頁。
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