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麗娜
每月召開一次廣播電視宣傳例會一直是各設區市廣電部門加強宣傳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但近年來,各設區市市委宣傳部也每月組織召開一次全市新聞例會,兩次例會在內容上難免出現重復。為此,從2010年起,贛州市文廣局將每月一次的宣傳例會改為每月組織召開一次廣播電視自辦節目評析會。實踐證明,這一改革創新的做法,對加強廣播電視宣傳管理,提升廣播電視自辦節目質量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節目評析活動,使局屬媒體從業人員對自辦節目的現狀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在節目評析會上,大家從新形勢下如何提升廣播電視新聞宣傳質量的高度出發,針對節目評析中發現的自辦節目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時政報道多、領導活動多,經濟報道少;節目形態單一,表現形式不活;時政消息多,解讀報道少;新聞特寫、評論分量少;現場報道、連線報道不多,特別是現場采訪報道的處理手段和技巧有待于加強等進行評析。通過節目評析,使與會人員了解和掌握了各頻率、頻道自辦節目的實際情況,在比較中看清楚了自己的“短腿”,明確了新聞宣傳在改革創新方面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和緊迫感,從而有利于創新創優新聞宣傳,使之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
節目評析活動,為廣播電視宣傳管理人員進一步優化宣傳管理、建立和完善宣傳管理機制提供了新的感悟。節目評析會上,與會人員共同討論自辦節目中的創新與不足,并針對不足提出改進意見。通過評析,新聞從業人員充分認識到在宣傳改革上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要堅持“三貼近”原則,不斷探索廣大受眾喜聞樂見的表現形態,不斷創新宣傳內容。要通過建立和完善宣傳管理機制提升從業人員的創優意識和精品意識,使“創新創優欄目節目,多出精品力作”成為從業人員的職業自覺,從而不斷增強廣播電視宣傳的公信力和節目的可聽性、可視性,進而提升廣播電視宣傳的輿論引導水平。
節目評析活動,有效地提升了廣播電視自辦節目的質量。自辦節目評析活動,每次集中評析一個頻率或者頻道,讓從業人員比較不同媒體的不同表現形態,如電視新聞從業人員應學習廣播的播音以及文稿的寫作;廣播新聞從業人員應學習電視的現場感、鏡頭感和潛臺詞的運用等等。通過各頻率、頻道廣播電視從業人員之間的學習交流,溝通合作,取長補短,從而有效地提升了自辦節目的質量。如在對市電臺新聞廣播頻率的 《陽光熱線》節目的評析中,對該節目的表現形態和媒體的社會責任感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指出了該節目中存在的諸如背景音樂節奏感過于強勁,容易使人產生緊張感;聽眾咨詢、投訴的熱線時間太長,主持人在回復熱線時對相關政策的解讀不夠,互動性和主持人節奏把握有待加強等一些不足,并提出了改進意見和建議。參評人員還就該節目的策劃、節目預告的形式、話題設置等等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議,使節目組人員深受啟發。再如在贛州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改版后的 《贛州新聞聯播》《630播報》《今日聚集》等自辦欄目的評析會上,大家評析認為,該臺新聞綜合頻道改版的整體定位準確,較好地體現在“喉舌功能、大臺風范、民生情趣、大眾視野、清新氣息、明快節奏”等六個方面。同時對《贛州新聞聯播》和《630播報》兩檔欄目的風格差異和主持人的個性凸顯以及體裁的分類等方面提出了改進意見和建議。為使評析成果得以共享,會后,有關部門將上述評析情況以簡報形式下發至各媒體及相關人員,供大家學習借鑒。
節目評析活動,是以會代訓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素質的有益探索。評析會的參會人員均由各頻率、頻道總監、副總監,各媒體總編室、新聞部主任以及作品所在的頻率、頻道、報紙的一線新聞記者、編輯、主持人等組成。評析會上,評析發言踴躍,點評精到,是以往宣傳例會所少有的。各媒體及其頻率、頻道都把節目評析會視為業務培訓的一次機會。電臺、電視臺在每次評析會召開前都調整好工作安排,盡量讓更多的從業人員都能輪流參加評析會,以擴大受訓面。這說明節目評析會是一種務實、直接的業務培訓好形式。參會者一致認為,這種面對面、點對點的評析活動,特別是會議組織者切中要害的點評意見,令人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