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文
一天我正在當班,突然接到記者小康的電話,說他在一個村里被一群農民圍住了,這些農民要打他!還有這樣的事!我馬上跨上摩托車往這個村飛奔而去。還沒到村里,就看到村邊的一片森林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幾百名群眾不去救火,卻在那兒吵吵嚷嚷。我拔開人群,只見小康被圍在人群中,滿臉通紅,緊緊護著自己的寶貝攝像機。
我忙問怎么回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起來。聽了幾分鐘,我弄明白了,這全是叫假新聞害的!小康準備去采訪一個養豬大戶,路過村子時看到森林起火,他立刻拔打了119,然后進入村子通知大家趕緊去救火。村里有幾個人看到小康背著攝像機,突然產生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念頭:“這火一定是記者放的,目的就是等村民救火時好拍新聞!”這個另類的念頭一出,居然得到了許多村民的贊同。他們不再想去救火了,卻想把記者痛打一頓,以解森林被燒之恨。
這場風波最終在調解之下平和收場,可我的心卻難以平靜。第二天,欄目組召集所有同志開會,反復強調了新聞的真實性。雖然記者們并不會故意去制造假新聞,但為了新聞更好看,在一些細節上我們會不會人為“拔高”呢?尤其是一些調查性的新聞采訪中,我們會不會因為偏聽偏信而導致錯誤的結論呢?會不會因為有先入之見而忽視了某些客觀事實呢?只要欄目中出現過虛假報道,不論是主觀錯誤還是客觀失誤,它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就沒有地位了,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到頭來損害的不僅是記者的形象,更是新聞媒體和新聞事業的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