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茂蘇
最近一兩年,國內房價大幅度上漲,國家為了調控房價,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打擊炒房、防止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我們看到,每當國家的調控房價政策一出臺,新聞媒體馬上跟進,宣傳政策、反映民意,實事求是報道房價的走向。但是,有些媒體的跟進卻是圖解政策,為政策找事例的報道。比如限制二套房貸的政策剛一出臺,馬上新聞節目中就出現二套房市場冷冷清清,中介關門歇業,二套房大幅降價無人問津的新聞。土地政策一開始緊縮,馬上土地市場無人拿地、地價一落千丈的新聞頻頻見報。我們不懷疑國家政策的威力,不否定一些媒體的良好動機,但事實是不是與一些媒體的良好愿望一致呢?只要看看近兩年房價的走勢,我們就不難發現,一些媒體的所謂房價應聲而降不過是一廂情愿而已。媒體在報道中出現的“冷清”、“降價”場面,我們有理由認為是假的。
還有諸如國家出臺制止炒作菜價的政策剛發布,第二天新聞中菜價就大幅下降。國家家電下鄉的政策一出臺,大部分地區還沒有推廣開來,新聞中家電企業銷售量馬上就大幅提高。我們的一些媒體把新聞的真實性放到腦后,只顧圖解政策。政策需要什么新聞,就制造什么新聞;政策需要什么樣的典型,什么樣的典型就應運而生。這種圖解政策的新聞嚴重損害了新聞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損害了黨的政策的權威性,讓政策變成了兒戲。另一方面,這種圖解政策的新聞誤導了政府相關部門,使相關部門根據報道作出錯誤的判斷。從小處說,影響了下一步政策的制定。從大處說,干擾了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
圖解政策的新聞反映了部分媒體和一些新聞工作者不愿深入群眾、深入生活、作風漂浮的不良習氣,折射出缺乏思考的作風在我們的新聞工作中還大量存在。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圖解政策的危害性,像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一樣讓圖解政策的新聞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