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毅環
長嶺煉化的原油劣質化改造升級工程(簡稱長嶺煉化大項目工程)建設中,通過“充分溝通”打造最優渠道,以及優化管理和“三查四定”,取得了不凡的業績,充分體現了長煉的特色。
2010年12月,長嶺煉化在岳陽召開的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年會上作了《上下合力建項目、科學創優嚴管理》的典型發言,贏得了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洛陽石化工程公司一位搞過好幾個大工程建設的人,在工程現場感慨地說:“在每一個地方都下力氣、爭先創優,這就是長煉的特色。”
長嶺煉化的原油劣質化改造升級工程(簡稱長嶺煉化大項目工程)于2008年10月開工,預計2012年全面建成。2010年10月南區8套生產裝置全面中交,創造了中石化同類裝置建設時間最短、國產化設備使用最多,在邊生產邊施工的情況下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的歷史最好紀錄。
大項目落戶長嶺,建現代化的工程,要用最好的信息溝通。長煉黨委領導認為,“溝通”最優信息平臺,在所有工作程序中把“充分溝通”放在第一位,疏通渠道,凝聚人心,上下給力,才是創先爭優的前提。在2008年長煉大項目建設動員大會上,黨委書記侯勇的一個“長煉發展的希望工程”的主題報告,讓全公司上下數萬員工家屬都點亮了齊心奮進的熱情。在湖南省,“長煉的大項目將成為湖南新型工業化建設的支柱”已成為省內“流行語”。

中國石化集團的長煉大項目IPMT協調會、岳陽市的長煉大項目環境協調會,以石化專家、院士為主體的技術支持工作隊伍,既完成了長煉大項目建設“難題”溝通,也是長煉人發布信息、汲取國內外先進經驗的渠道。在設計攻關、技術難題研討、建設環境改善,甚至重點設備的運輸等諸多問題上,長煉人展示了“充分溝通”贏得先機的智慧。長嶺分公司經理李華說:“我是做技術出身的。在這幾年的項目建設中,我認為‘善于溝通’也是專業管理的一部分。“
隨著中國石化走國際專業化公司道路,企業的部分改制,工程建設的人員減少,如何依靠專業技術力量搞好工程建設一直是個正在探索的課題。長煉大膽采用符合自身特點的“小業主、大監理”的工程建設管理模式,聘請有豐富石化建設工程經驗的華夏、方元、洛煉等5家監理單位參與長煉工程建設管理,依靠、支持他們的專業技術放手工作。
在建設初期,長煉項目管理部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每周工作要進行一次講評,后來考慮到要樹立監理單位的權威,把監理和施工單位分開進行講評。華夏監理鄧紅林表示:“長煉項目部在工作中的處處信任,讓我們感到自己的責任更大,沒有理由不努力工作。”
2009年,項目部根據前一段工作狀況,把對施工單位的考核權、處理權,甚至簽證權這些直接涉及經濟利益的權力都放手給了監理單位,讓監理們的作用更為突出。
各監理單位紛紛主動幫助施工單位編制施工方案,華夏監理借助自己PMC管理的長處,對自己所轄施工隊伍進行嚴格的培訓,并請出老專家宋孟德現場講座。方元監理全體23位人員主動參與長煉“比學趕幫超”工地勞動競賽,對工地7處吊裝和23處腳手架搭建現場糾違,每個監理盯在一個點上,不整改就不離開現場。
華夏監理在嚴格的管理體系下注重細節管理,發現施工現場有亂丟焊條頭的現象,組織全體工程師到現場撿拾廢焊條頭3萬多根,長煉項目部對此事進行了現場講評,激勵各監理單位進一步“創先爭優”。
為了優化流程、節省開支,長煉首次采用了遠程國產原油泵直接進塔的工藝。這對機泵安裝對基礎要求很高,在項目建設中成長起來的全國勞動模范吳全勝,硬是守在機泵現場二夜三天,兩次更改基礎,保證了機泵試運一次合格。吳全勝在打泵基礎和安裝調試之前,收集了大量國外同類原油泵的資料,認真分析數據,做出了最好的配合。吳全勝只是大項目管理團隊中先進代表之一。項目部人人爭先進,個個扛紅旗,真正發揮了核心團隊的作用。
2008年底,大項目批準之后,全廠數千人自愿報名參加大項目建設,在優中選優選拔出60多人后,項目部經理王妙云帶隊去鎮海、天津、海南等地學習兄弟企業的優秀項目建設經驗。回公司后他們認真編制出《項目管理手冊》,提出“IPMT+EPC+監理”的管理模式,倡導“進項目門,做項目人,說項目話,建項目功”的響亮口號。大項目開工以來,廣大員工發揚了“白+黑”、“5+2”主動工作精神,創新了項目“區域管理”的新工作責任制和“項目建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我們自己”的工作理念,打造了一支長煉歷史上最能動腦筋、最能攻堅的管理團隊。兩年時間,有10多名成員在邊工作邊學習中考取了預算師、造價師、招標師等資格證,兩名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7名成為預備黨員,8人成為全國、省市和公司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和青年標兵。
更為可喜的是長煉項目部與中國石化第四、五、十建設團隊和工程監理團隊建立了十分良好的協作關系,積極開展工地勞動競賽、技術比武,有力地推動了項目建設的優化。
在長煉南區新裝置建設中首次采用國產化DCS系統,全系統有33類5萬多個設備連鎖點,每個點都需要開工前反復測試。煉油二部的女工李開菊負責常壓區1200多個點的測試,每天早上要領取任務單,在自己的流程圖上標注,然后冒著風雨在塔、爐、器、室中不停地按指標測定,經常工作到晚上10點多鐘。到2010年11月10日,經李開菊標定的1207個點全部通過了開工檢查。
作為南區主題新裝置的生產者——煉油二部的200多名員工,是介入“三查四定”工作最早也是成效最大的。他們從工程建設者手中要圓滿地接上這優化生產的鏈條,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每一次操作的責任重大。全國青年技術能手毛為群說:“我們要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利用‘三查四定’,全力把新裝置的隱患,都克服在‘孩子’出生之前。”
煉油二部黨委書記向運國介紹說:“我們煉油二部有不少老員工。他們有一定的操作經驗,但新建的裝置規模比以前大、技術更新,誰也不能憑著自己的老經驗去工作。特別是集合化的大操作室,多崗位的一體化操作,前期的培訓幾乎是提前了一年多,可以說是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嚴格考核。先后7批人到先進企業去現場學習,編寫了20多萬字的裝置系統操作流程,讓每位員工都能熟記,有120多名職工考上了多崗合成的內、外操上崗專業證。
常壓區主管羅偉說:“在400多天的培訓和進入裝置中交‘三查四定’的日子里,只有兩個人請過半天假。可見員工們要學好技術、不落隊,創先爭優贏第一的責任意識已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
煉油二部參與“三查四定”共查出問題4321項,二部的員工主動參與了3000項以上的整改,被中國石化“創先爭優”巡視組譽為最有責任意識的工作團隊
